祖紅芳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逐步受到教育者的推崇,同時也深受學生的青睞。翻轉課堂讓師生關系走向平衡,讓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彰顯,教師從教學者轉為引導者,課堂變得更加具有生命活力。因此,本文細致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翻轉課堂;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C-0046-02
翻轉課堂,即“反轉課堂”,是近幾年涌現(xiàn)出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形式。和早期課堂教學不同的是,翻轉課堂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弱化教師的存在感,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翻轉課堂,既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一、制訂教學目標,指導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包括漢字、拼音、短語、標點符號、語句、文學常識、寫作技法等內容,這就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備課(即制訂易于操作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案),還需要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備課(即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材),確保兩方面要求都能落實。換言之,為了更好地實行翻轉課堂教學形式,一方面,教師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明確重難點內容;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將自身對教材的理解融入其中,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針對《鹿角與鹿腿》這一課,其教學目標主要有三:(1)知識與技能:會認本課“獅、稱”等9個字,會寫“獅、鹿”等12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朗讀,理解故事中蘊藏的深刻道理。
根據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制訂出如下的學習目標:(1)提前閱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2)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同時畫出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流利朗讀課文;(3)聯(lián)系你的實際生活,體會文章中的道理;(4)小鹿脫險以后,當它再次來到溪邊看到自己的角和腿,它會想些什么呢?試著發(fā)揮想象寫下來。
在研究了宏觀教學目標后,教師又站在微觀的角度增加了(3)(4)兩個作業(yè),這是因為課文屬于寓言,因此,體會其中的道理是重點內容。而且教師專門要求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更能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作業(yè)(4)不僅檢測了學生對文本的掌握程度,還能鍛煉其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形式時,教師不僅需要兼顧文本教學目標,還需要從微觀角度結合自身對教材、學生學情的理解進行獨特設計,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翻轉課堂的教學優(yōu)勢。
二、提供學習支架,加強自學能力
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還存在一個教學問題,即部分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新型學習形式。即使教師制訂了教學目標,但是對于一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仍然存在操作難度。
因此,為了改善這一點,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架”。所謂“學習支架”,指的是課前學習任務單以及配套的微課視頻。有了“學習支架”的輔助,為學生模擬了真實教學環(huán)境,便于學生操作,同時也能鍛煉其自學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在上課以前,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學習任務清單以及相應的微課視頻,同步上傳到qq空間,引導學生閱覽和下載,讓學生進行自主使用。其任務清單如下:(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梳理文章中的生字、詞,圈出喜歡或者不懂的詞匯;(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歷史價值;(3)試著回答課后習題,同時談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4)記錄自己學習中的難點。
而微課視頻主要結合課文重難點設定,同時由于本課涉及《清明上河圖》這幅畫,教師可以分享相關的紀錄片、高清畫作欣賞等資源供學生參考。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學習支架”就可順利完成自學任務,同時還可以記錄下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所以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架”,通過模擬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消除學生的顧慮,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課中互動交流,攻克學習難點
小學語文翻轉課堂不僅需要注重課前自學,還需要注重課中討論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是不同的,因此,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問題。為了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課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在課堂進行提問,或者組織小組討論。
首先,上課前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討論,同時教師來回巡視,對小組的共同難題進行點撥、解答,這樣才能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生自學了《桂花雨》以后,教師設置了三個測試題:(1)桂花樹并不好看,作者為什么那么喜歡呢?(2)課文中哪些地方描寫了桂花的香味?(3)在作者美好的記憶中,“桂花雨”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發(fā)現(xiàn)他們并未完全掌握文本主旨。因此,教師將學生分組,要求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寫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先進行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則由組長進行記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過后,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都不理解作者母親說的那句話,即“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彼麄儾恢赖降啄男┓矫姹炔簧霞亦l(xiāng)院子里的桂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新閱讀文本,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事實真像母親說得那樣,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嗎?請你瀏覽全文,先找找作者描寫家鄉(xiāng)院里的桂花香的句子?!痹趯W生找到相關語句后,讓學生進行反復誦讀。然后,要求學生再來看一看描寫杭州桂花香的句子。在反復誦讀比較后,學生意識到家鄉(xiāng)的桂花并不如杭州山上桂花香,但因為是家鄉(xiāng)的桂花樹,所以凝結著作者一家的情感,因此母親才會由衷感嘆,體現(xiàn)了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留戀。通過課中討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形式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由于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難免遇到很多問題。教師需要組織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確保教學成效。
四、注重課后鞏固,提高學習效果
在教學活動結束以后,為了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教師仍然不能放松,仍然需要關注學生的課下學習情況。在復習鞏固階段,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結合教學重點以及難點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復習題,讓學生邊回顧課文邊回答習題,有助于學生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設計多樣化的作業(yè),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復習積極性。
例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窮人》的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練筆”作業(yè),引導學生復習課文內容,同時思考以下問題:文章中的桑娜面對鄰居西蒙留下的一雙兒女,是怎么做的?她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文章中哪些描寫可以看出桑娜一家處境的艱難?漁夫面對桑娜的做法,又是怎樣表示的?你對文章中哪些描寫印象深刻?你認為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并進行錄音,同時發(fā)揮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寫一寫桑娜一家在收留孤兒以后,生活又會是怎樣的?是否會有轉機?學生完成后將錄音和作文在線發(fā)送給教師,教師可以在線批改。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所得,還能確保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不僅針對課前、課中,還需要注意課后。課后復習是鞏固課上所學知識的最佳途徑。通過課后復習,學生的語文基礎會更加牢固,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需要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傳統(tǒng)教學形式相比,翻轉課堂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彰顯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將課前以及課后時間充分利用,于無形中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淑新.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課堂的開展策略[J].新課程(中),2019,(12).
[2]魯秀芳.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探討教學措施[J].新課程(中),2019,(12).
[3]唐奕.翻轉課堂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與問題[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6,(4).
[4]趙志臣.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淺探[J].華夏教師,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