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艷,李 霞
(1.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臨沂 276000;2.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國,為了防止疫情擴大,各高校紛紛延期開學。為了確保正常的教學進度,教育部發(fā)布《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xiàn)“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線的慕課和省、校兩級優(yōu)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在慕課平臺和實驗資源平臺服務支持帶動下,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1]全國各地高職院校依托各級各類優(yōu)質教學資源庫,探索不同形式的在線教學活動,教師化身為活躍的線上“主播”。但是,在這如火如荼的線上教育大潮背后也暴露出諸如學生管理缺失、學生參與度低、網絡擁堵、頻繁掉線等問題。疫情的突然爆發(fā)給在線教學一個全面施展拳腳的舞臺,但是在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背景下,如何變革教育教學形式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果最優(yōu)化成為擺在各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于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如何開展,很多專家研究者已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祝智庭對停課不停學做了政策解讀,提出了利用全媒體生態(tài)環(huán)境應對大規(guī)模疫情時期的上學難題,總結了直接教學、自主學習、翻轉學習3種應用模式。[2]宋靈青分析了8種學生居家學習的學習方式,提出培養(yǎng)學生“五育”為重點,設計居家學習內容,構建基于班級虛擬共同體的混合學習模式。[3]謝火木介紹了廈門大學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實踐經驗。[4]專家學者們的研究給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提供了經驗參考和指導,作為教師要結合所在學校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有效的在線教學。
如果課程的在線資源匱乏或教師還未建立成體系的配套在線課程,教師手中只有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中使用的PPT課件,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學計劃直接使用直播平臺進行授課。這種模式相當于把傳統(tǒng)課堂搬到了線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直播平臺的操作即可完成授課。國內比較成熟的直播平臺有騰訊課堂、釘釘、QQ群、騰訊會議等,這些平臺操作簡單,都支持電腦和智能手機客戶端,支持PPT共享和視頻播放,提供簽到、舉手、連麥、彈幕、答題等互動功能。教師在直播過程中除了PPT講授之外,還可以將自己講課的畫面以及自己教師端的桌面操作分享給學生。這種直播教學的效果受到網絡寬帶情況的影響,網絡不好會經常掉線,同時教師難以掌控學生真實的停課情況。
SPOC與MOOC相比,學生規(guī)模較小,主要針對在校注冊的真實學生,教學更具備針對性和靈活性。如果課程的在線資源豐富或者已經建成體系的配套在線課程,完全可以選擇合適的平臺,面對本校學生開展SPOC異步教學。目前這類平臺也有很多,比如中國大學MOOC、職教云等。教師首先要將相關的微課視頻、課件、習題等資源上傳平臺,設置學習任務,發(fā)布課程學習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上相關學習資源,同時要注重與學生的在線交流,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的時間不固定,可以跟教學計劃不同步,整個平臺學習的數據可以記錄下來,以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督。
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信息中心老師積極響應教育部、學?!巴Un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積極部署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的授課計劃,選定在線教學平臺及教學模式,確保教學正常開展。
1.教學平臺及教材選定
正式開學前兩周,全部教研組老師就開始了緊張的授課準備工作。通過優(yōu)劣對比,選定網絡教學平臺為職教云,教材為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文化基礎》(高職高專第十一版),主要采取職教云平臺SPOC網絡異步教學為主、網絡直播答疑為輔的教學模式。
2.平臺使用及資源制作培訓
職教云平臺是學校一直在使用的網絡在線教學平臺,很多教師在疫情以前就已經使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以前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機房面對面授課方式,很多老師對職教云平臺的使用并不熟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制作水平也參差不齊。鑒于上述現(xiàn)狀,教研組老師積極參與各項遠程培訓,熟悉職教云平臺的各項操作、PPT操作技巧以及各種微課制作軟件的使用,迅速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水平。
3.合理分工,制作教學資源
教學骨干教師根據教材重難點分布及先前教學經驗整理出教材全部章節(jié)的知識點結構圖,全體教師根據分工各自負責相應章節(jié)的微課資源、PPT課件、課后作業(yè)等制作,每個微課時長2-10分鐘,內容包括1-2個知識點。
1.課前準備
教師至少提前一周將學習資源包(包括微課視頻、PPT、圖片、習題文檔、教材PDF文件等)、周學習計劃、學習方法指導、學習拓展材料上傳至職教云教學平臺(如圖1所示)。每個教學班建立《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QQ群,提前一周通知學生積極學習平臺上的各類學習資源,總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圖1 通過職教云平臺進行課程創(chuàng)建
2.教學實施
教研組老師根據自身使用習慣以及學生使用反饋,選擇一款直播平臺(騰訊課堂、釘釘、QQ群等)進行直播授課。教師直播授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知識點串講、重難點分析、問題答疑等,在直播過程中重視與學生互動,通過搶答、彈幕等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并隨機通報學生的職教云平臺資源學習情況(包括教學視頻觀看次數、觀看時長、班級公告是否查看等)。
3.課后作業(yè)布置與期末考試
教師通過職教云平臺布置每周作業(yè),設置學生作業(yè)提交時間,并對學生提交的作業(yè)進行批改評分,及時通報每周未交作業(yè)同學名單。課余時間教師與學生主要通過QQ教學群溝通交流,及時反饋每周作業(yè)情況,并對優(yōu)秀者給予及時表揚鼓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本學期期末考試借助南瓊考試平臺,采取線上考試的形式進行。
在疫情爆發(fā)之前各高職院校均配置了在線教學平臺,比如中國大學MOOC、職教云等,但是這些網絡教學平臺在日常教學中的使用率不高。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是以傳統(tǒng)的面授課為主,很少使用在線教學平臺,即使用也只是限于1-2個班級的教學改革實驗或者為了滿足教學比賽要求臨時抱佛腳。此次疫情要求老師對所有教學班學生實施在線網絡教學,這就對教學平臺的軟硬件配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線教學的成功實施需要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電腦、輔助APP、教學平臺提供者及技術支持保障、攝像頭、麥克等配置。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家庭(偏遠山區(qū)除外)基本普及無線網絡,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都是家庭常用裝備,因此教師、學生基本都具備開展在線教學和學習的條件。在基本的軟硬件都滿足的前提下,在線教學的成功實施主要就依賴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穩(wěn)定性和能夠支持的用戶并發(fā)數量,這正是主要問題所在。疫情期間,全國各大、中、小學同時使用一種或幾種網絡教學平臺,同時在線人數能夠達到幾百萬,很多平臺的服務器難以支撐如此多的用戶同時使用而導致系統(tǒng)崩潰。我們在利用職教云平臺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系統(tǒng)卡頓或高峰期登錄不上的問題,極大影響了在線教學的實施效果。
《計算機文化基礎》這門課程有很多上機實操內容,平時主要在機房里讓學生自主練習,學生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舉手示意,教師現(xiàn)場演示指導,交互簡單而高效。在線教學模式下,教師把實操的視頻及時上傳至職教云平臺,學生根據視頻指導自己在電腦上操作練習。這種模式從學生角度而言,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在平臺或QQ上提問,但有時并不直觀、明確,教師也不一定能夠及時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從教師角度而言,教師只能從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學生掌握的大概,并不能從主觀上第一手把控學生對實操的掌握水平。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一門操作內容較多的公共基礎課,應用在線教學模式效果差強人意。高職院校中還有很多實操性更強的專業(yè)課,需要依賴專業(yè)實驗室、實驗裝備、虛擬仿真軟件才能完成,在線教學模式下基本無法開展。
高職院校生源相對來說比本科院校差一些,大部分學生知識基礎差,底子薄,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積極性不高。即使在正常學校教學秩序下,一些同學也會表現(xiàn)出對學習抵觸的行為,不能保證課堂認真投入。在線教學環(huán)境下,師生分離,教學時間不固定,學生可以在任意環(huán)境下打開終端學習,缺少積極的學習氛圍,同時更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教師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的微課視頻,很多同學不能保證認真自主觀看,有的甚至直接打開視頻掛上網課,自己卻忙別的去了,很難自覺學習,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高校應該把在線教學作為一項長期發(fā)展方案,納入日常教學體系,而不僅僅只是應急之需。在這種形勢下高校教師要積極學習信息化教學相關理論與技術,主動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第一,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重視線上教學形式。第二,教師要努力學習信息化教學技術實踐,加強各項信息化技術手段,如微課制作、動畫制作、視頻剪輯等內容的學習,同時學校也要多組織相關內容的培訓,給教師提供一個學習、溝通交流的平臺。只有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不斷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素材資源。第三,教師要重視線上教學設計。線上教學并不是說教師把教學課件、微課視頻、圖片、動畫等資源全都提供給學生就可以了,整個教學的實施還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很多網絡學習平臺都提供了教學設計模塊,比如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搶答、彈幕、問卷調查、隨堂測試等。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需求,合理運用設計環(huán)節(jié),注重與學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然而然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融入教學活動,從而提高線上教學效果。
在線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自主學習,造成了學習過程的不可控性。作為教師要抓住大規(guī)模開展在線教學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第二,教師要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予以指導,同時提供一些在線學習支持小工具供學生使用,如云筆記、思維導圖軟件等。第三,教師要通過提供激勵、認知重組、聯(lián)系、反饋、參與、問題、交互、拓展等學習策略促進學生深層次學習的發(fā)生。[5]
此次疫情對高職院校在線教學的實施情況進行了一次大考,教學管理相關部門要通過這次大考找到在線教學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短板,積極進行改進提升。學校要以此為契機,制定相關政策和激勵機制引導教師重視線上教學的開展,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常態(tài)化。另外,學校要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線上教學效果進行監(jiān)督,從而對開展線上授課教師的工作量及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按髷祿r代推進教育管理現(xiàn)代化的重點在于研究大數據、建設大數據與運用大數據。”[6]線上教學實質上是數字化教學的新模式,其教學活動是以數字為載體運行的,這些數據可存儲、有軌跡、可追蹤、可分析,教務管理部門要善于運用這些數據進行教學管理,動態(tài)監(jiān)測本校線上教學的實施狀況,予以實時指導和糾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