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勝林
摘? 要: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給予了教師們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們如何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辦法,如何進行教學的探索,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呢?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關系”三個方面入手,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實踐;課堂教學;小學語文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們應該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新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改革教學辦法,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達到新課標所給予的目標,如何結合新的教育形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素質教育將教師主動教課的過程,轉變?yōu)閷W生尋求知識的過程,將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知識,強調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更奠定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以學生為主的新形式來代替老師教授為主的舊形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予學生機會來進行最大限度的思考、理解和想象。在教師的組織和要求下,給予學生相應的課題和研究目標,學生暢所欲言,自行研究與探索。
例如在學習《母雞》這一節(jié)內容時,筆者就要求學生自行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同學自行上講臺講解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找到的答案,有的同學提出了“為什么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從‘一向討厭轉變成了‘不敢再討厭”的問題,有的同學提出了“母雞到底是什么樣的一種動物”的問題,還有同學提出了“文章中哪里表現(xiàn)了母雞的母愛”的問題,學生不僅僅提出了有思考意義的問題,還找出了相應的答案,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組合作,互幫互學
小組合作,有利于增進同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友誼,還有利于提高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加了學生與人溝通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出樂觀自信的學生。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與同學溝通,比起與老師交流來講更加的肆意自在,更加能輕松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避免在舊的模式中,老師提問時總是那些性格大膽的同學回答問題,使得大膽的同學愈發(fā)自信,而膽小的同學愈發(fā)的不敢說話,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因此,依靠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更有利于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團結友愛。
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這一節(jié)內容時,筆者就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學習這篇文章,解決課后的問題,找到答案,每個小組整理一份答案出來。學生們都十分積極,交流熱烈,將各自會的題相互交流答案,不會的題目一起仔細思索,尋找答案,每一道題目都不僅僅得出一份答案,甚至平時在老師眼中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能積極發(fā)言,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去。由此可見小組討論的形式確實比起老師為主進行講授引導的形式效果要好很多,在小組討論中,幾乎每個同學都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
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關系
孔子曾說“因材施教”,實際上就是關注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就像一個個尚未吐芽的種子,在教師的悉心培育下才能發(fā)芽,盡管有教師的悉心培育也不能使得本來是蔬菜的種子發(fā)出鮮花的芽。學生與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造成學生的性格不同,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等的不同,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面對學生水平差異化時,應該使得相應的教學方法差異化,教學內容差異化,評價標準差異化,使得所謂差生”不會永遠都是”差生”,進步時就是“優(yōu)等生”。面對學生不能用一種評分標準,應該改變過去統(tǒng)一要求的形式,根據(jù)每個同學的表現(xiàn),發(fā)掘他們真正內在的潛力。教師只有改變自己內心深處對每個學生的要求,才能根據(jù)每個學生制定相適應的評價、教學內容,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學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的生長成熟期,因而較為敏感多思,教師應該在內心深處在精神層面上尊重并且理解學生的想法,給予他們信任,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從而獲取學生的信任,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展開教學工作,有利于小學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總結
總而言之,老師應該以新課標為目標,致力于語文教學實踐的研究與探索,以一顆熱愛教育的心來愛護學生,通過將課程設計的更富有趣味來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易于集中注意力,同時老師也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小組的形式,讓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增加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可以使學生更加的熱愛學習,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程建磊.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J]. 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04):74-74.
[2]? 高麗婷. 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03):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