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藝
摘 要:英語這門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備受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為了將孩子培養(yǎng)成為各方面綜合發(fā)展的人才從小就讓孩子們接受雙語教育,將英語這門語言視為孩子們的第二母語,小學階段的英語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和句型結構并不復雜,主要是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培養(yǎng)簡單的西方思維,在小學階段重點還是介紹這門課程的實用性,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更多的用英語進行交流。伴隨著新課標改革和國家在國際中地位的變化,教育部對學生的英文水平也做出了更為具體的規(guī)劃,針對目前的教育形式,教師們決定在課上對一些西方文化進行滲透,在生活中學習這門課程,引導孩子們更為靈活的運用這門語言。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策略
引言:
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教師們發(fā)現(xiàn),在課上過多的重視孩子們單詞和句型的積累,孩子們只是會在考試中得到相對不錯的成績,但是并不會在生活中運用這些課本中的知識,而且在階段性的考試之后同學們便會將這一階段的知識遺忘,完全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義,所以,在老師們的反思中,教師決定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將課本中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進行聯(lián)系,多鍛煉孩子們的口語能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好這門課程,由此,老師們決定通過情景教學、小組討論和知識拓展這三個方面進行授課從而改變現(xiàn)有的授課狀態(tài)。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將自己的定位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由他們將課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再次的規(guī)劃和整理,再將重點內(nèi)容羅列出來讓孩子們記憶,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令班級成員變得麻木,他們不再好奇課本中介紹的一個又一個小故事,也不關心書本中他們對話的內(nèi)容,對于書中提供的部分歌謠,孩子們也只會記憶這其中的句型結構,這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同學們對書中的知識失去了他們這個年紀該有的好奇,導致課上與老師的配合程度低,課堂效率也不高,對于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同學們也表現(xiàn)出極不情愿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厭煩心理。面對即將惡化的情況,教師們決定充分的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和事例對英語知識進行講解從而讓孩子們將課本中的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最終學有所得[1]。
二、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
(一)擴充背景知識
在小學階段,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進行授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時期的內(nèi)容大多是以簡單的對話為主,所以,在課上老師可以通過和班級成員對話的形式對今天要講述的內(nèi)容做出一定的提示和補充,讓孩子們對即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更高效的學習這一單元。例如在Meet my family這一單元時首先老師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in your family?同學們的回答可以是簡單的單詞也可以是句子,可以說自己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也可以說是一家三口。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會對今天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接著,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分別介紹,例如: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and he is my grandpa he is a teacher too.由于這一單元是和家庭成員相關,老師在介紹課文的同時還可以補充說明一下西方人的家庭結構,在西方,年輕人大多與自己的長輩分開住,且孩子在成年之后就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要自己兼職賺取學費,在這些西方文化的滲透中讓孩子們感受中西文化的差異并建立相關的西方思維[2]。
(二)開展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也是最近較為熱門的一種授課方式,通過相關情景將學生們帶入到某一特別的環(huán)境中,從而建立情感的共鳴,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在愉快且思維縝密的課堂中完成教師規(guī)定的相應任務。教學生活化的本質(zhì)就是讓同學們意識到課本中的知識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在生活中我們存在著很多運用英文的機會,只是我們不善于發(fā)掘,而英文課堂則是為這種機會提供一個平臺,在課堂上同學們可以討論所有與所學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既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思維的連貫性,將說與思考完美的結合,最終發(fā)現(xiàn)這門學科的樂趣。例如在學習What can you do?這篇文章時,老師先帶領學生看單元的小對話,這個事情的背景是學校將組織an English party,課本中的老師在問女孩能夠在聚會上做些什么,根據(jù)這個話題教師可以建立與內(nèi)容相關的情景:We will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 what can you do?這時已經(jīng)建立了孩子們要去野餐的背景,針對這項活動讓孩子們展開自己的聯(lián)想,根據(jù)自己所擅長的事情用英文表達出自己的技能,比如有些小朋友能幫助老師搭帳篷,有些可以準備小蛋糕之類的食品,而這些表達出來的單詞和句型就是今天重點講解的內(nèi)容,在老師的引導和情景的建立中,同學們對于陌生的單詞能夠較快的掌握,從而提高效率[3]。
(三)進行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生活化教學最為直接的方式,通過小組間對某一現(xiàn)象的具體討論,孩子們能夠了解不同人的想法,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學習my favorite season這一單元時,通過學生的討論,他們能夠熟練的掌握spring、summer、fall、winter這四個季節(jié)還能夠用英文表達出這四個季節(jié)的不同特點,還學會了How about you?這個句型的具體運用,在交流和討論中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英語這門學科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英語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在討論中,老師可以隨機地參與到任何一個小組當中,通過和成員間的交流糾正一些單詞的發(fā)音和句子的使用情況,面對學生常用的句型,老師可以給出幾個意思相近的可替代詞語,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介紹了不同句型的使用方法,從而讓學生們在心底里認為這門學科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且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這種方式將書本中的內(nèi)容與生活接軌,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英語的教學與其他科目不同,它作為一門語言最重要的是要和生活接軌且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今班級成員的發(fā)展,面對國家的新形勢和新政策,將英語授課與我們的生活相聯(lián)系一方面更夠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這門學科和其他課程的不同,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班級成員的西方思維使之更具國際視野,所以,老師們決定從拓展背景和建立情景的方式在課上滲透西方思維,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最后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了解不同人的想法,最終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倪潭清.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才智,2019,09:68-69.
[2]李莉.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nèi)涵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33:33.
[3]羅燕霞.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生活化的內(nèi)涵及策略[A]..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