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羅珊
摘 要:童詩教學以美育的方式,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欣賞能力。筆者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從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拓展兩方面對童詩教學進行了探討和摸索。
關鍵詞:童詩;想象;部編教材;仿寫;拓展
一、呵護童心,保護想象
兒童就像純潔無暇的白紙一樣,不諳世事,單純可愛,有著最柔軟的內(nèi)心世界,也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寫下的文字稚嫩樸實,卻是童心流露,真情實感。
上表中的幾首童詩的作者最小的只有六歲,最大的不過八歲,但寫的詩卻充滿想象力和愛,打動人心,讓人驚嘆不已。然而隨著年歲漸長,越來越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了孩子的想象力,越長大,越找不回那時的童真和單純,越寫不出真誠而美好的詩來。所以呵護孩子的一顆童心,保護好他們的想象力是小學低段教師的首要職責。而童詩教學正是保護并激發(fā)孩子想象力,使其感受語言優(yōu)美,提高審美情趣,學會表達情感的最佳選擇。
二、根植教材,激發(fā)想象
“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笔恰缎W語文課程標準(2019版)》對第一學段(1-2年級)的孩子提出的閱讀目標之一。在寫作方面,課標也指出了“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钡闹匾?。據(jù)統(tǒng)計,部編版語文第學段一共選入了61篇童詩、歌謠,如下圖所示,主要集中在一年級教材之中。
其中62%的童詩、歌謠是被選入識字、課文教學之中,拼音教學也十分需要童謠的輔助,“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是部編版新教材對課外閱讀提出的要求和指導,從下表也可以看出童詩、歌謠在低段課外閱讀中也占有較大比重。
童詩、歌謠在第一學段教材占有如此大的比重,既說明了童詩教學的重要性,又是給童詩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一)結合拼音,快樂識字
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年級的孩子不僅對詩歌沒有畏難情緒,反而很喜歡童詩、童謠。第一冊《g k h》教材中結合了一首簡單又充滿童趣的一首童詩——《說話》,內(nèi)容如下:
說 ?話
小溪流說話,嘩嘩,嘩嘩。
小雨點說話,沙沙,沙沙。
小鴿子說話,咕咕,咕咕。
小鴨子說話,嘎嘎,嘎嘎。
小花貓說話,喵喵,喵喵。
小青蛙說話,呱呱,呱呱。
筆者教學這一課時,在學生學習了g k h這三個聲母的發(fā)音和音節(jié)拼讀之后,通過對《說話》這首小詩的朗讀練習,既加強學生對拼音的鞏固,又實現(xiàn)了拼音的運用。在全班學生都能朗讀通順之后,筆者就開始和孩子們對讀,比如老師愉悅地讀道:“小溪流說話——”學生接讀:“嘩嘩,嘩嘩?!睂W生第一次沒有感受到老師語氣的變化,讀得還是平平的。于是筆者就再微笑著,加上溪水起伏的手勢再重復一遍,這時大部分學生也會微笑著接著回答。當師生形成默契以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了朗讀詩歌要注意語氣的變化。學會有感情朗讀之后,接著就是仿寫啦!“同學們,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誰會說話,他們是怎么說的?”一個問題拋出來之后,孩子們舉手很踴躍:
“小黃雞說話,嘰嘰,嘰嘰?!?/p>
“小蟈蟈說話,嚁嚁,嚁嚁。”
“小奶牛說話,哞哞,哞哞?!?/p>
“小白狗說話,汪汪,汪汪?!?/p>
“小黑蛇說話,嘶嘶,嘶嘶?!?/p>
學生積極發(fā)言之時,筆者一邊鼓勵,一邊適時糾正孩子們的發(fā)音,拼音教學和童詩教學融合得十分好;同時把一些孩子優(yōu)秀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大部分好學的孩子都很樂意記下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不就是學習的最佳境界嗎?
(二)想象畫面,熟讀成誦
第一學段的孩子正處于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段,人的一生中記得最牢的詩歌就是在這一階段背下來的。因此第一學段里課標要求背誦的內(nèi)容雖不復雜,但數(shù)量卻不少。如果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對今后的語文學習也會多有抵觸。因此,課堂上教學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想象畫面,熟讀成誦。
《四季》是部編版語文第一冊中一篇精讀課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童詩,通過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四種代表性事物來表現(xiàn)四季的特征。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在初步讀通課文之后,筆者請學生們帶上頭飾,分角色朗讀。他們很喜歡這種扮演的環(huán)節(jié),爭著舉手,躍躍欲試。第一組演讀結束后,筆者請小觀眾點評。人對自己的錯誤總是不自知,但對于他人的失誤,總是一目了然;單純的孩子們,更是如此。小觀眾的點評很犀利,如“臺詞沒記住”“沒有感情”等。說著說著,他們自己就意識到了想要演得比別人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賞,首先得熟記臺詞;熟記臺詞就必須先把課文背下來。為了能玩這個游戲,大部分孩子就會再次投入到課文中去,爭取把課文背熟。
當孩子把內(nèi)容記住了之后,就可以分組練習演讀了。小演員排練過后,再上臺表演,臺下小觀眾認真傾聽,并進行打分。經(jīng)過幾輪表演,孩子們讀得越來越有感情,對這首詩的印象也更深刻了,同時,對童詩的喜愛之情也愈發(fā)濃厚。
(三)聯(lián)系生活,書寫童年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源于生活,若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取材,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又或者學以致用,將語文生活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必將日漸提高。
小學生正是貪玩愛鬧的年紀,他們喜歡游戲,喜歡活動,喜歡動手操作……《明天要遠足》和《怎么都快樂》這兩篇課文正是切合了低段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易于學生從課文聯(lián)系到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教學《明天要遠足》時,就課后第二題“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和同學說一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怕買的零食不夠”,有的說“幻想著那地方有許多好玩的”,有的說“在計劃明天和好朋友玩什么游戲……”童言稚語,十分可愛。于是,筆者就鼓勵他們模仿著課文的結構,把自己想到的、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也寫成一首小詩。雖然是選做作業(yè),但最后大部分學生都交上來了,筆者將學生的作品整理了一下,張貼在教室后面,做了一期童詩展覽。榜上有名的孩子,自然是十分自豪,對童詩寫作更加熱衷;落榜的孩子,也可以借此機會學習一下。
三、課外拓展,放飛想象
童詩教學不僅可以在語文課上開展,也可以專門以此為主題開設拓展課程。拓展課程實行小班化教學,老師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如此可基本保證選這門課的學生對童詩都有一定的興趣。這樣一來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也會收獲更多。至于教材,老師可以選擇一些篇幅短小、文辭優(yōu)美、內(nèi)容健康易懂,而富有形象性和音樂性的兒童詩歌,比如日本作家金子美玲詩歌精選《全部都喜歡》、中國作家金波主編的《給小時候的詩》都可以作為參考。去年,筆者試著開設了童詩拓展課程,第一節(jié)課教學的是金子美玲的《水和風還有娃娃》。一番朗讀理解之后,學生進行了簡單的仿寫。如下表所示,大部分學生的仿寫其實都很簡單,只是把幾種意象換成了相似的,但能找到類似的意象替換進去,組成一首新詩,也是小小的進步。
相比語文課程,童詩拓展課程更加自由,不限范圍,不限要求,孩子可以仿寫,可以創(chuàng)作,也可以給詩配一幅畫,又或者寫一寫自己的感悟……學習形式盡量多樣化,老師則以鼓勵和引導為主,使學生進入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越學越會寫的良性循環(huán)。在一次童詩拓展課上,筆者請學生們觀看一個關于小狗的寵物成長記錄短片。富有童心的孩子們很喜歡小動物,看得也很認真,看完之后,請孩子們以小狗為題材寫一寫童詩。這一次,筆者沒有提供范例,就是請學生放飛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孩子們寫詩的積極性很高,有一個孩子還結合了自己的想法,乍一看,還帶著一點批判性呢:
總而言之,童詩教學始于幼年,不管是課內(nèi)童詩,還是課外拓展,小學低段就應該重視起來了。正如兒童文學作家樊發(fā)稼所說:“詩歌,天然地和兒童有著一種契合關系,他們的想象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zhì)。”兒童,天生就是詩人,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詩的種子,徐徐圖之,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