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剛
【摘要】目的:探討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8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規(guī)與生化檢驗項目檢測,對比兩組血常規(guī)與生化檢驗相關指標。結果:觀察組中性粒細胞、PL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淋巴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LT、TBIL水平高于對照組,ALB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操作簡單、速度快,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病毒性肝炎;血常規(guī);生化檢驗;淋巴細胞;清蛋白
【中圖分類號】R51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61-02
病毒性肝炎是一種以肝臟為主要病變的傳染性疾病,患者臨床常表現(xiàn)為腹部不適、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區(qū)疼痛及周身乏力等[1-2]。一旦發(fā)生病毒性肝炎,患者機體內多處系統(tǒng)器官、組織受損,給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臨床對于病毒性肝炎以早診斷、早治療為原則,科學合理的檢查方式有助于早期診治病毒性肝炎,改善預后?;诖?,本研究探討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價值,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8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7.78±5.49)歲。對照組男41例,女39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7.65±5.52)歲。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規(guī)與生化檢驗項目的檢測,血常規(guī)采用三分類血球分析儀(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 BC-3000plus)及其配套試劑、校準品進行檢測,生化檢驗項目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武漢科爾達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 8021)及其配套試劑、質控品進行檢驗。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
1.3 觀察指標(1)血常規(guī):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血小板(PLT)。中性粒細胞正常值:50%-70%;淋巴細胞正常值:20%-40%;PLT正常值:(100-300)×109/L。(2)生化檢驗: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清蛋白(ALB)及總膽紅素(TBIL)。其中ALT正常值:0-40U/L;ALB正常值:35-51g/L;TBIL正常值:5.1-17.1μmol/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常規(guī)觀察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PLT水平分別為(63.20±8.23)%、(39.72±6.93)%、(100.75±20.23)×109/L,對照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PLT水平分別為(68.75±8.18)%、(31.20±7.15)%、(175.73±20.52)×109/L。觀察組中性粒細胞、PL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淋巴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78、23.274、7.653,P=0.003、0.000、0.000)。
2.2 生化檢驗觀察組ALT、ALB、TBIL水平分別為(112.56±20.95)U/L、(40.75±4.29)g/L、(24.72±9.95)μmol/L,對照組ALT、ALB、TBIL水平分別為(30.78±7.06)U/L、(47.75±5.62)g/L、(5.23±2.18)μmol/L。觀察組ALT、TBIL水平高于對照組,ALB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087、17.114、8.855,P=0.000、0.000、0.000)。
3 討論
病毒性肝炎若未得到及時、準確的診治措施,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xiàn)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甚至發(fā)展為肝癌,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肝炎病毒不僅侵害肝臟,還會對全身其他器官造成損傷,進而引起血小板計數(shù)以及生化指標變化。
本研究中,觀察組中性粒細胞、PL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淋巴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ALT、TBIL水平高于對照組,ALB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常規(guī)、生化檢驗項目存在顯著變化。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減少主要由于脾功能亢進、骨髓遭受嚴重破壞所致,同時免疫復合物及肝炎病毒會產(chǎn)生相應的免疫性反應,對造血干細胞產(chǎn)生損害,抑制機體造血功能。肝臟作為血清蛋白合成的重要場所,一旦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臟合成功能受損血清ALB水平則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可作為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診斷依據(jù)。肝功損害可能導致肝細胞中的物質滲透到血清中,從而導致ALT等濃度水平升高。由于肝臟受到損傷,致使總膽紅素等需肝臟代謝的物質無法正常代謝而滯留于血液中,從而導致血清中TBIL水平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血清中某些物質的干擾,可能導致檢查結果出現(xiàn)偏差,故而臨床診療不可完全依賴檢驗結果,仍需進行大量的試驗獲取數(shù)據(jù),分析更有價值的檢測指標,以獲得更為準確的診斷方式。
綜上所述,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項目對病毒性肝炎患者診斷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夠為臨床早期發(fā)現(xiàn)、診治疾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季芳.《201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乙型和丙型肝炎檢測指南》編譯[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6):1040-1045.
[2] 常莉,周平.慢性乙型肝炎重疊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患者臨床指標及轉歸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8,17(20):2205-2208.
[3] 文關良.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B、CHO水平檢測在肝功能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8):274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