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玉清
摘? 要: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容易因為理解上的問題而產生語文難學的錯誤意識,進而喪失語文探索的念頭,降低了語文學習的興趣。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走進語文,教師圍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培育,提出了適合學生的方式,改善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現(xiàn)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解決了學習中的問題,重現(xiàn)點燃了語文探索的篝火。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調動;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是希望學生在積累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對語文知識進行剖析和應用。
一、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讓學生一步一步走進語文殿堂,了解語文的富麗堂皇。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樂趣的課堂,讓學生被課堂吸引,成為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對語文知識進行分析和學習,了解了語文學習的意義,能夠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與教師一起感悟語文的奧妙。
在學習“王戎不取道旁李”時,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善于觀察的經歷,使學生說一說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講一講觀察給自己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其中一位學生分享了自己對螞蟻的觀察,發(fā)現(xiàn)螞蟻可以搬起比它們自己大很多倍的東西,感到很神奇,在搜集相關資料后,了解到螞蟻通常能夠舉起比它身體重量重很多的物體,比人的力氣還要“大”。筆者贊揚了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行為,組織學生閱讀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讓學生了解王戎是如何發(fā)揮觀察的作用的,總結王戎的人物特點。學生閱讀課文后,對課文基本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王戎通過觀察路邊李子樹碩果累累卻無人采摘的現(xiàn)象,斷定李子是苦的,并在其他小伙伴驗證下,得到了大家的敬佩。學生認為王戎是一個善于觀察、動腦的人,值得大家學習。這樣,筆者從學生出發(fā),吸引了學生的目光。
二、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以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獨特之處,帶動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將學生帶入更加多彩的世界,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多樣變化,學會結合語文的意境來理解語文知識。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可以看到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知識課堂,了解語文的表現(xiàn)形式,看到語文背后蘊含的畫面,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探索語文的魅力。
在學習“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時,筆者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雨來與日本鬼子周旋的場景,讓學生感受雨來臨危不懼、聰明機智的一面。學生觀看視頻后,對雨來的形象特點有了直觀的印象,知道了正是雨來的聰明、勇敢,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為他人爭取了時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文字的魅力,理解了閱讀的意義,形成了積極參與的學習氛圍。這樣,筆者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活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活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逐漸成為支柱,撐起語文的天空。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使用語文知識,有利于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作用,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優(yōu)勢,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課堂所學語文知識進行了應用,了解了知識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能夠靈活地分析,在實踐中發(fā)揮語文的最大作用。
在學習“精衛(wèi)填?!睍r,筆者帶領學生一起,嘗試制作精衛(wèi)鳥的頭飾,使學生在實踐動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課堂活力。學生利用手中的剪紙、剪刀等,設計了精衛(wèi)鳥的頭飾。其中一位學生為了高度還原,還搜集了更多有關精衛(wèi)鳥的神話資料,融入自己的理解后,設計了精衛(wèi)鳥的形象,將其畫在頭飾上,順利完成了頭飾制作。學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頭飾后,很快就融入了語文課堂,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活躍了學生的活力。
總之,本文通過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吸引了學生的學習目光,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活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夠跟隨教師的步伐,對語文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了解與語文的特點,在語文世界中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讓語文在自己的參與下變得更加多彩。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學生的了解,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崔艷波.淺議如何把握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藝術行為[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19.
[2]? 寧艷.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的審視與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