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梅
【摘要】在農村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學困生比例大,數(shù)學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xiàn)象。在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開展教學改革的今天,農村初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可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策略
近年來,在農村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學困生比例大,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xiàn)象。新的教學改革要求,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注重學生個體發(fā)展,要根據學生實際,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教師對班內每個位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運算水平和成績進行分析,將學生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學優(yōu)生(為A層)、中等生(為B層)、學困生(為C層),各層次學生的特點不同。A層:對數(shù)學有濃厚的興趣,基礎知識扎實、思維嚴謹、思路靈活、學習能力強,有探索精神;B層:有自覺學習的習慣,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學習方法,有較強的學習能力;C層:對數(shù)學不感興趣,學習基礎較差,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是斷斷續(xù)續(xù),缺乏學習的動力。
二、對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預留不同的作業(yè)。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把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要求,確定為C層學生的目標;把教學大綱中所有的要求,確定為A層和B層學生的目標。例如,在學習“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共同目標:理解記住求根公式,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層目標:C層,了解推導過程,記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B層,能理解用配方法推導求根公式的過程,并能用它去解決一些稍為復雜點的問題;A層,能推導求根公式,并能熟練運用它去解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判別式和二次項系數(shù)的題目。除教學目標外,還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分別制定不同層次的要求,使分層教學順利進行。
三、課堂授課分層
1.教學過程中內容安排分層。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好授課的起點,處理好前后知識的銜接,設計好教學內容難易過渡的梯度,要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在授課剛開始時,要放慢速度,知識跨度小,有利于C層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逐漸增加一些靈活性和綜合性的內容。最后,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同層次的討論解決問題。例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質”一節(jié)時,從活動開始,讓學生用紙為材料,動手分別折疊、剪、裁出“等腰三角形”,C層學生討論、總結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既提高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理解。然后,讓B層學生完成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分析,既鞏固了以前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將新、舊知識結合并綜合應用的能力。對于性質的證明,需要添加輔助線或者用其他方法進行證明,則讓A層學生討論完成,在探索中提高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整個教學活動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頑強的學習毅力和勇于開拓、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
2.教學過程中問題設置分層。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活動時,有意識地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在課堂提問時,對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優(yōu)先讓C層學生回答,如果回答不準確,由B層學生完善;對于中等難度的問題讓B層學生回答;對難度大的問題,則讓A層學生解決,當學生的回答不上時,教師進行引導、點撥,通過討論最終解決。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
四、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yè)分層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數(shù)量不等、難度不同的練習和作業(yè),題型難易呈階梯狀。對C層學生設計以基礎性的練習和作業(yè)為主,鼓勵選做書中基礎性習題;B層學生要完成書上全部基礎練習,同時設置少量略有難度的習題,適當選做拓展延伸性練習;A層學生要增加靈活綜合運用性練習,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及綜合應用能力。這樣C層學生對基礎知識得到鞏固,B層學生掌握“雙基”并上略有提高,A層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五、教學評價分層
為了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C層學生,只要取得點滴進步就及時肯定,進行賞識的鼓勵性的評價,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和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對B層學生,既要揭示他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又要不客氣的指出改進措施;對于A層的學生始終堅持嚴要求、高標準,引入競爭性評價機制,促使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
總之,在農村初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時,要將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考慮進來,從課前、課堂和課后各個方面進行分層,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能力。
參考文獻:
[1]丁春榮.分層教學的七種方法[J].理科看臺,2015,(9).
[2]許強.初中數(shù)學分層探究[J].時代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