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玲
【摘 要】目的:探討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效果。方法:將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剖宮產,觀察組實施自然分娩,對比兩組產婦的盆底肌力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產婦的盆底肌力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出現腰骶疼痛、壓力性尿失禁、盆腔臟器脫落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52%)低于對照組(26.1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論是剖宮產還是自然分娩的分娩方式,都會對產婦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相對于剖宮產而言,自然分娩的傷害更小一些,產婦產后盆底肌力評分明顯更高,自然分娩產婦出現并發(fā)癥的比例更低,效果顯著。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產婦應盡可能地選擇自然分娩,降低手術傷害。
【關鍵詞】不同分娩方式;產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復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4.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2
前言:分娩是女性成為母親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渡,但是由于手術都會產生一定應激反應,產婦在產后極易出現不良反應。在妊娠期或分娩時產婦的會陰神經、肛提肌等部位受到損傷,會對產婦的盆底功能造成嚴重的傷害。盆底功能性障礙疾病是產婦產后常見的疾病之一,發(fā)病率較高,無論是采取剖宮產還是自然分娩都會對產婦的盆底肌造成一定的傷害。分娩過程中胎兒過大、胎頭吸引術等都會加重對盆底肌的傷害,主要表現為盆腔器官發(fā)生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具體情況與產婦的身體素質、分娩狀態(tài)有緊密聯系,且產后早期的病情會更加嚴重。這些癥狀還會導致產婦在之后的生活中產生便秘、性生活不和諧等情況,影響產婦的生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本次研究根據產婦在不同分娩方式后的早期盆底功能的評估,探討其相應的影響和治療效果,以盡快取得更好的干預措施?,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84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為(29.8±3.9)歲,產次1~3次,平均(1.46±0.65)次;觀察組產婦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為(30.5±3.6)歲,產次1~2次,平均(1.18±0.75)次。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產婦的平均年齡、平均產次等臨床資料均保持同質性(P>0.05),可進行對照性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剖宮產,觀察組采取自然分娩。兩組產婦產后均接受康復治療,并根據產婦的實際病情進行康復訓練,具體措施如下:①醫(yī)務人員指導并輔助產婦采取平臥位,確保產婦能夠平緩呼吸,產婦張開雙腿并進行伸屈,根據呼吸節(jié)奏調整肛門及尿道的收縮與放松,吸氣時每收縮一次間隔6s,呼氣時每放松一次間隔6s。每次堅持半個小時以上,每天3次,堅持做兩個療程。②醫(yī)務人員指導產婦處于平臥位,進行電刺激治療,將頻率設定為30Hz,脈沖寬度為500μs,產婦盆底肌功能有所恢復時,可適當地調高頻率、降低脈沖寬度。每次持續(xù)30min左右,每周2次,一個療程12次,堅持治療2個療程。③緩慢地將電極插入產婦陰道內,觀察電位置、反饋疲勞狀況及會陰肌力的狀況,結合肌電圖為產婦制定相關盆底肌群訓練。12次為一個療程,堅持兩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兩組產婦的盆底肌力評分通過會陰肌力測試方法進行評定,結合產婦的收縮肌力情況進行分析,結合產婦的自身感受進行評分。并發(fā)癥包括腰骶疼痛、壓力性尿失禁、盆腔臟器脫落三類,(發(fā)生例數/總例數)*100%即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數據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用x?檢驗,P<0.05時,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盆底肌力評分對比
觀察組產婦的盆底肌力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分娩是女性常見的生理過程,會對產婦造成強烈的生理疼痛。在產婦妊娠期或分娩時造成的損傷極易導致產婦出現盆底功能性障礙疾病,對產婦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該疾病的主要癥狀有壓力性尿失禁、便秘盆腔臟器脫落等,影響產婦的生理健康和生活質量。隨著產婦的平均年齡日漸升高,該病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升高。人們對于該病愈加重視。本次研究中,我院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將產婦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產婦采取剖宮產,觀察組產婦采取自然分娩,通過對比兩組產婦產后的盆底肌力評分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和康復效果。根據數據及結果對比可得,采取兩種分娩方式都會對產婦的盆底功能產生影響,但經過自然分娩的產婦產后的盆底肌力評分更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較低。
綜上可得,相對于剖宮產而言,自然分娩對產婦產后盆底功能的傷害會更小一些。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產婦進行自然分娩。
參考文獻
湯瓊瑤,史春.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54-57.
張志中.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8,5(48):64.
張艷,易念華,吳蘭,等.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評估[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4,43(3):351-354.
吳曉楓,彭雪峰.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評估[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7(b07):318-319.
周慧.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評估[J].雙足與保健,2017,26(21):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