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梓淳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徐志摩曾說,“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開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注定是其畢生難忘的情結。
當雙足佇立于昔日故地,當雙眸重映起過往煙云,與康橋的再度別離仿佛細石沉落,在詩人心中蕩起波瀾,久久蕩漾。而最悠長的回響,莫過于一首《再別康橋》。流連于這一藝術精品的字里行間,且行且品,邂逅三美。
初見《再別康橋》,便覺此詩形式優(yōu)美、錯落有致,如同行云流水的律動;啟口讀之,方塊字的和諧音韻流轉詩間,既收放齊整,又變幻靈動。
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均為四句,每句在六至八字之間。整體觀之,詩歌形式規(guī)整,如穩(wěn)扎穩(wěn)打的節(jié)奏,不過于激進,不顯得拖沓;每一節(jié)以分號為界,前后都是先短后長,似頗有講究的樂理,小處亦蘊藏大的章法。詩歌每節(jié)的二、四句末字嚴守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和洽暢然。
然而這詩也絕非拘泥于整齊劃一的排列,正如典雅的樂曲,總能令聽者在整體的和諧中感受到細微處的躍動。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字數相同、句式相仿,其中表達更有重疊之處;但卻毫不生硬,反之各有韻味。“輕輕的我走了”環(huán)扣著“悄悄的我走了”,“輕輕的招手”又與“揮一揮衣袖”遙相呼應,疊詞變換微妙,詩意韻味深長。第三節(jié)最后一句,“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不再似前面用句號作結,而換作了感嘆號;由平淡漸入舒揚的過程中,細微之處的點睛之變,使詩歌韻律里的“鼓點”悄然加緊,情感的張力也增強了。到了第五節(jié),換用疑問的語氣,“尋夢?”,仿佛流水中出現(xiàn)一個低音回轉,繼而又一點點爬升,直到那“星輝斑斕里”。當情思看似散入天際星河,作者的“沉默”又阻止縱情“放歌”,節(jié)奏不再一路高走,而是伴隨情感悠然宛轉,緊緊貼著一字一句,演繹律動精巧的詩韻。
此詩常常令人覺得美得自然流暢,私以為離不開詩中別致的韻律,仿佛為耳朵開啟一場聽覺盛宴。
聞一多提出新格律詩“三美”主張,其中一點即“繪畫美”,講究詩歌創(chuàng)造的視覺形象和色彩呈現(xiàn)?!对賱e康橋》的文字,如一支神奇的畫筆,意象古典雅致、想象豐富充沛,勾勒出令人沉醉的圖景;而且常常是一詩句繪就一畫面,一畫面造就無窮美。因而我更愿將此詩的意境形象所渲染的美稱為“畫面美”。
詩中意象使得畫面鮮活。詩歌首尾都出現(xiàn)了“云彩”的意象,安謐祥和,再加之“西天”的修飾,更襯得康橋在詩人心中的神圣地位,與之相隨是詩人“再別”的姿態(tài)。云彩是靜,詩人是動,動靜映襯的畫面里流轉著詩人的萬般依戀。
河畔金柳搖曳生姿,河水艷影波光粼粼,看似斑斕璀璨的光彩中,又藏匿著何等黯然神傷的蕭瑟!古人離別,折柳相送;今日再別康橋,金柳枝葉有情。在詩人心中,就如“夕陽中的新娘”——美人楚楚動人,時間卻又行將逝去。而河中“波光艷影”微漾,又何嘗不是詩人心中蕩起的千層細浪呢?如此畫面,就像是詩人與景物默然相望,又飽含深情。當詩人的注視愈加深沉,與景致的相融感也愈加真切——溫軟的“青荇”,“在水底招搖”;同樣的水里,有“康河的柔波”,更有詩人甘心化作“一條水草”。當點綴著太多美好印記的畫卷悄然打開,才有了筆下所寫:“榆蔭下的一潭”,是繽紛的“彩虹似的夢”。
詩歌里的“夢”,如虹,如星,極其典雅美好;只是,再斑斕的“夢”也易碎、易逝。這虛實交映的夢境幻影,描摹著哀傷惋惜的畫面。然而,當柔軟的追溯觸碰到放歌還休的隱忍,又何嘗不是在默默珍藏憐愛;那些“青草更青處”的濃密,“一船星輝”的燦爛,都化作“悄悄”的音符,鑲嵌進“別離的笙簫”,勾畫出最美的“沉默”剪影。
正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精妙的意象背后,必然也凝結著詩人深邃的情感?!对賱e康橋》字里行間交融著詩人的真切情意和綿長思緒,讀來感到溫暖而清冷,熱烈而婉約,有如五味雜陳、情思紛繁。
一味曰難舍,又一味曰懷舊。康橋承載著少年美麗的夢,這里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精神的家園。如今將要別離遠去,不舍之情定難自抑。開篇即是“輕輕的我走了”,步履間的小心翼翼藏著告別時的依依惜別;面對朝夕相處的康橋,忍不住“輕輕的招手”,與心中圣地認真道一次別。此時凝視校園周遭的景致,無一不牽動著昔日的回憶與情懷,“河畔金柳”似期盼故人留,“波光艷影”似倒映舊人心;“青荇”柔軟,喚起了詩人深切的不舍之意,“甘心做一條水草”,更是將留戀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一味曰哀愁,又一味曰無可奈何。讀此詩時,常覺意象豐滿、色彩鮮艷;時而又感到淡淡的哀傷與惆悵?!疤焐虾纭笔嵌嗝唇k麗多彩,終究卻落得“揉碎”的命運,不過是一場如幻似影的“夢”。曾經躊躇滿志,對世界充滿新鮮的期待;離別之際,身后經歷過坎坷無數,詩人怎能不哀傷、不憂愁!但是詩人也深諳,盡管“夢”藏著燦爛的回憶,最終還是無可奈何地流失了;不再“放歌”,看似矛盾糾結,為的只是不打破片刻的安寧與圣潔的氛圍,“悄悄”與“沉默”亦甚美哉。
最后一味曰雋永。胡適曾評價徐志摩,“他的一生真是一種單純的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边@種情感在《再別康橋》里也自然流露,無論是不舍離去的步伐、綿亙悠遠的掛念,或是舊夢難圓的悵惘、無可奈何的沉默,都如泣如訴,卻凄然唯美。
一品《再別康橋》,為美吸引,詩韻悠揚,仿佛余音繞梁、不絕于耳。再品之,為美沉醉,詩境典雅,如同長卷鋪開、美不勝收。品之又品,為美動容,詩味綿延,似有東風吹拂、清新與暖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