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靈芝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學
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文章時能夠學到文章的語言、文化,在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的同時能夠著眼于知識的實際運用。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創(chuàng)設出與生活貼近的教學情境,同時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融入語文課堂,將生活化內容引入教材,賦予語文知識廣闊的生活背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心得。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閱讀占據(jù)重要位置。通過閱讀能夠鍛煉學生的文字分析能力、邏輯思維以及閱讀理解的能力。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其中。所以老師需要重視閱讀教學的生活化,幫助學生通過開展生活實踐一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強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1]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重要工具,老師需要實現(xiàn)閱讀教學生活化就必須立足于語文教材,從教學教材中尋找與其有關的生活氣息。比如在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眼中的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自己眼中的秋,之后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與自己眼中所見進行相互聯(lián)系、相互比較。學生可以在聯(lián)系、比較中體會作者寫下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在感受作者的心情中深入理解文章。在學習“背影”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中父親對作者的愛,老師可以讓學生寫下關于父母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而讓學生將自我人生經(jīng)歷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起共鳴,更加理解父輩的不易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愛。將閱讀與生活結合,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進一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感情。
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營造較真實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更加樂于學。在課堂上,老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從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驗課本中的意境和情感。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計出與課文內容相符的生活情境,通過聲、形、圖刺激學生感官,更加深刻體驗學習內容。[2]
在課堂上,老師通過課堂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內心體驗,結合課堂和生活的情境,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該篇課文中出現(xiàn)的荷花、荷葉、柳樹等景物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素材,在鑒賞文章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增強對課文意境的想象,加強對文章的分析。之后老師可以播放夏夜蟬鳴、蟲叫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聽覺,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景物中引發(fā)思考,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和體驗周圍的事物,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要結合生活與課文內容設計出不同的課堂情境,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去學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寫作占據(jù)了整個中學階段的重要關鍵地位。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收集作文素材,以此豐富寫作素材。從寫作意圖上看,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有利于學生將作文寫得更具深度、廣度。老師在日常寫作培訓中要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經(jīng)典的名言警句,拓寬寫作素材的內容,讓學生樂于寫作文,有興趣寫作文。
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缺少素材寫不出好的文章,久而久之對寫作失去興趣,也很少能夠通過作文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作文素材,通過素材中生動有趣的事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積累,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寫作素材。生活中有許多英雄名人事跡,比如為國為民作出巨大貢獻的鐘南山院士、投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黃文秀女士、忠誠航天事業(yè)的孫家棟等名人英雄事跡。在寫作時學生除了可以引用古代以及西方名人事跡還可以引用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素材。從生活中的名人英雄事跡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學生在寫作時結合生活中熟悉的素材進行寫作能夠將作文寫得更加充實生動,增加了作文的閃光點。
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入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生活化、課堂情境生活化、寫作生活化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將生活融入課堂,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老師通過對傳統(tǒng)課堂引進生活化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語文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