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鳴/吉林師范大學
課堂教學生活化,學術界和教育工作者有多種解釋,例如“所謂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中的問題,適當的做一些變形處理,達到學科教學生活化”。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部更加重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授課的模式和學生把理論運用到實踐的能力。所以,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更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育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更貼近生活,老師的教學才能更有效的展開。
平等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通常以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對知識沒有很好的理解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為了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在教師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舉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教師要通過自己所積累的理論知識多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教學氛圍寬松并且使學生熱愛學習。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合作的過程。在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少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討論的機會,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例舉出生活中的案例師生之間共同討論,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才能有興趣去討論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因此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多交流。例如,可以把生活中的某些場景請同學角色扮演,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交流。
教學生活化符合高中階段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高中階段的學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對生活中的問題有了自己的態(tài)度。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學生活化可以使學生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到生活實踐中。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是以學生的實際的生活為基礎的,使學生能夠主動接受老師講的理論知識,能夠對學習感興趣。開展政治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對生活中的問題有自己正確看法,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所以,實現(xiàn)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有利于社會的進步。
我們提倡教學生活化并不是學生想聽什么就講什么,不是將教學等同學生的生活,而是根據學生需要和教學目標需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正確對待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關系,因為有的模塊的內容適合生活化教學有的不一定適合,所以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具體分析。生活化一定要建立在科學化的基礎上,不能離開科學談生活,也不能離開生活談科學。教育生活化是使用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理解知識。
“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組成的,有一方沒達到效果都不可能有效的開展教學。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必須是學生和教師相互交流的過程,有計劃的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進步。但是往往教師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過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沒有認識到自己主導性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的將二者相結合。使課堂放任自流過于生活化,導致學生在學習基礎的知識時掌握不扎實。教學生活化要兼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單純的讓學生玩玩、走過場,教師應該精心的組織和策劃,充分利用學校、社區(qū)、家庭的教育資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應該使學生在知識、情感、技能這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不應只是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些教師還像灌輸知識似的對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就是通過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踐經驗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加以理解。
教科書雖然在邏輯和順序的編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在內容上仍然有不足之處,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使其內容得以完善。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補充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并且緊跟社會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生活化、更優(yōu)化,進而更符合學生的需要。
“教材給予我們的只是理論,生活才是學生的真實情景”。從生活中選取案例對案例材料進行整理,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思考。理論是很枯燥和乏味的,但是它又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們學習理論不是目的,我們是需要用它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事情,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去處理問題,從而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例如在講“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知識后,讓學生找出豬肉價格增長過快和豬肉替代品購買增多的原因,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感悟,接著讓學生列舉出身邊發(fā)生這樣原理的例子,并指導他們以后消費的行為。使原來難以理解的內容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成為學習的主體。
政治課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不只是回答考試上的問題還要應用于具體實踐,讓學生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讓學生們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社區(qū)宣傳、幫扶老人、義務勞動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們得到鍛煉。在進行社區(qū)服務或者社會實踐時,學??梢哉矣嘘P單位和社區(qū)進行配合,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有直接經驗和實踐能力。也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附近的博物館,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1、論討法
討論法有利于打破“一言堂”“滿堂灌”的局面,是針對一個事例使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最終統(tǒng)一意見。例如在學習民主決策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為解決學校學生飲水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決策意識。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圍繞教學目標,將真實問題典型化處理,形成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相互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高中的思想政治課都被認為是枯燥的,一些理論相對抽象,很難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對于案例選取方面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和簡單性,讓學生產生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教學中,選擇一個角色扮演的案例,這樣的案例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特點,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對話法
教師要讓學生對所講的知識感興趣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知道學生感興趣的是什么,所以要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并不比老師少,老師應該與學生多溝通更加了解學生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