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平
摘要: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信息化背景下生活和教學都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使用讓教學與生活面臨新的轉機。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國家的重視下得到了統(tǒng)一,在教學中除了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外,還應該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意識。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效率。本文對基于信息化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家國情懷培養(yǎng)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培養(yǎng)策略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的教學意義重大。但是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待學習不積極,老師的教學方式枯燥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過于形式化,沒有突出它的教學意義。家國情懷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是對家庭的關愛呵護和對國家的熱愛,對家庭和國家的一種深深地感情。現(xiàn)在的學生缺少家國情懷的教育,對國家沒有認同感。為了杜絕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要開展對道德與法治的科學教學,讓學生的家國情懷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同時促進教學的質量[1]。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問題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F(xiàn)在是信息時代,多媒體已經(jīng)成為比較常見的教學工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并沒有得到太大的作用。部分老師比較熟悉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課上依舊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法開展教學。也有老師會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適用的范圍只在課件上有所體現(xiàn),這對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且教學目標是為了促進全體的學生的成長進步,而不是所謂的考試成績。老師的應試化現(xiàn)象過于嚴重,導致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變成死記硬背的教學,只要學生掌握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將知識記住就好。對學生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以及新課改后的家國情懷培養(yǎng)沒有任何的作用和意義。身為初中教學老師,應該結合教學目標去開展教學,以學生的終生發(fā)展為主進行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下得到更好的進步[2]。
二、信息化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家國情懷培養(yǎng)策略
(一)合理使用信息化,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面對枯燥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及時采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當代學生的信息化使用能力比部分老師還要精通,手機電腦在學生眼里都是簡單的事情。老師在合理使用信息化時,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好奇,讓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下得到知識,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例如,在“珍惜生命”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動畫視頻的形式去開展教學,從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到降生以及一些的成長,讓學生通過視頻去感嘆生命的美妙,感嘆媽媽的不容易,提高對家庭的關心和愛護,要讓學生充分體現(xiàn)到家庭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促進教學的質量。
(二)建立道德好榜樣,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心性不穩(wěn)定,很容易受到外來的風氣影響,影響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老師要借助知識給學生建立道德好榜樣,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以及家國情懷。例如,在“積極奉獻社會”的學習中,老師借助課件給學生展示為國家捐軀、無私做貢獻的名人事跡,以及在社會中里我們很近的一些人物事跡。就像眾所周知的雷鋒,雷鋒在這么多年中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仰。要讓學生了解到家國情懷并不是不存在的,而是就在我們身邊。老師要借助雷鋒的榜樣去提高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識,讓學生以雷鋒為榜樣進行學習,加深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家國情懷,進而徹底激發(fā)學生去學習家國情懷[3]。
(三)落實教育的開展,加深學生的家國情懷
除了在教學中學習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外,還需要落實教學內容,開展活動去加深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識?;顒悠陂g,老師要用攝像機去拍照或者是錄制,將學生所有的舉動都錄制下來,在活動完畢后進行剪輯發(fā)表到學校的平臺以及公益平臺上。比如,開展“敬老院義務活動”讓學生去敬老院中關心他人,與老人溝通,徹底的實踐家國情懷。包括在家要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家務,要學會關愛“小家”,然后提升到關愛“大家”。要合理借助信息化來讓這種精神和情懷大肆宣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增強。讓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促進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讓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完成。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教學意義的內容。老師要借助信息技術去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喜歡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結合課本和實踐去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在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的同時讓學生對家庭、對國家的責任心增強,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基于政治課堂 培育家國情懷 提升核心素養(yǎng)——以蘇人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二單元《培育家國情懷》教學為例[J]. 范叢紅.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9(01)
[2]以“三度”策略培育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教學策略[J]. 鮑明國.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8(05)
[3]試論網(wǎng)絡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孫麗麗. ?課程教育研究. 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