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敏 姜錦龍
摘? 要 用“互聯網+”思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打造學生線上與線下學習的新生態(tài),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核心素養(yǎng);實踐教育基地;網絡課程;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07-0007-03
1 綜合實踐活動課現狀調查
自從被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提出來,“互聯網+”便迅速走紅網絡,成為時下的網絡熱詞。“互聯網+”具有跨界融合、創(chuàng)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tài)、連接一切等主要特征。隨著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yè)、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當下正處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fā)展展現出廣闊的前景和無窮的潛力,其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也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fā)展潮流?,F階段,要積極發(fā)揮互聯網的優(yōu)勢,把握這次科技革命帶來的發(fā)展機遇,深入推進我國“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這對于打造實現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發(fā)展新局面,深化教育領域改革與發(fā)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資源建設類型,筆者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浙江省60余個綜合實踐教育基地開展了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發(fā)現基地課程資源建設情況如下。
1)基地課程建設情況。現有1~10門課程資源的有22個基地,占被調查基地總數的36.67%;有11~30門課程資源的有14個基地,占23.33%;有31~50門課程資源的有七個基地,占11.67%;有50門及以上課程資源的有17個基地,占28.33%。
2)課程資源質量情況。32個基地有一門課程資源獲評市級以上精品課程,占基地總數的53.33%;10個基地有兩門課程資源獲評市級以上精品課程,占16.67%;八個基地有三門課程資源獲評市級以上精品課程,占13.33%;10個基地有四門以上課程資源獲評市級以上精品課程,占16.67%。
3)課程資源開發(fā)主體情況。45個基地開發(fā)主體是本單位教師,占75%;五個基地是由本地專技人員開發(fā),占
8.33%;委托研究機構開發(fā)的有六個基地,占10%;四個基地由其他機構為主開發(fā),占6.67%。
4)課程實施情況。從總體上看,浙江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課改創(chuàng)設的新型課程,其成功實施有賴于課程資源尤其是特色資源的支撐,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對課程認識不統(tǒng)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師培訓不到位、資源缺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原因,課程實施舉步維艱,其實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學校作為管理者和教育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者,也面臨許多問題。
①課程開發(fā)能力不足。各實踐教育基地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大多數基地課程資源由本基地教師開發(fā)為主,課程資源質量與數量尚需進一步提升。
②基地教師教研能力不強?;亟處煂τ谡n程研發(fā)、課程迭代缺乏新思路、新舉措,基地課程老化。
③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的種種障礙,造成綜合實踐課無法真正落實和開展。課程建設是目前環(huán)境下高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推進素質教育的抓手。
④基地和普通中小學之間缺乏一定的融通和學習機制,導致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學生知識的遷移缺乏銜接性和系統(tǒng)性。
⑤網絡課程建設方面,基地教師對構成微課程的基本要素認識不夠全面,對作為微課程主要載體的微視頻的制作及設計開發(fā)能力不足。
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于2017年出臺。《綱要》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整體設計課程,貫通12年學程;課程設計與時俱進,時代氣息濃厚;適合中國國情,可操作性強。但也存在不足與缺失,需進一步改進完善,主要體現在:應合理設置活動領域;對活動目標設計應優(yōu)化學生活動方式;改進與完善學生活動評價。
2 優(yōu)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議
合理設置活動領域? 正如《綱要》指出的那樣:“對活動主題的探究和體驗,要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聯系,強化科技、藝術、道德等方面的內在整合?!辫b于《綱要》沒有涉及學生與自我關系的領域,應進行補充。浙江省的基地活動項目教研大組是針對主題設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實踐、創(chuàng)客教育、研學旅行、非遺傳承、職業(yè)生活體驗、民主與法制、素質拓展、科普教育與制作、安全與健康教育、軍事訓練與國防教育、工藝制作與造型、電子電工實驗、現代農業(yè)實驗、科學探究等15個項目教研大組,采用多重關系實現一定的交叉和重疊的方式相互補充,每個教研大組均有組長單位和副組長單位。根據各基地項目教研大組的活動情況,經分析以上教研大組主題,筆者把綜合實踐活動領域劃分為人文實踐、科技探究、工藝創(chuàng)作和生存教育四個領域,這些領域和項目教研大組各有側重,有的領域以一種關系為主,有的領域可能涉及兩種以上的關系。
科學設置課程內容? 由于四個領域之間有一定的交叉和重疊,因此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時應以某一種關系為主題,有所側重,同時要兼顧相關領域之間的關系,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跨學科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的特征,構建人、自然、社會的多重關系?;谝陨纤膫€領域,筆者把它們歸納為基地四大課程:人文實踐教育課程、生存教育課程、科技探究教育課程和工藝創(chuàng)作教育課程等。對于課程活動內容的設置,還應根據學校資源、地域文化與學生的需求,靈活地設計活動內容及其主題,對基地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科學分類(見圖1)。
對實踐基地原有課程的更替和對新課程的開發(fā)
1)對實踐基地原有課程的改編與刪減?;卣n程建成后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實際開展情況及時進行改編或刪減等。對原有課程的改編或刪減流程一般采用:
第一步是根據課程總目標對原有的課程進行完善,并定期研制同領域范圍內同主題課程的裝備指導意見;
第二步是結合教師、學生的評價及反饋以及相關指導意見,確定是否保留該課程或者對欠缺的課程內容進行修改或者改編;
第三步是運用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經驗總結法等進行研究評估,如果仍然不滿意,則可將該課程刪除。
2)對實踐基地新課程的開發(f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以及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對實踐基地新課程的開發(fā)已成為基地未來發(fā)展必不可少的載體。開發(fā)更豐富的實踐基地新課程流程如下:
第一步是依據實踐基地課程目標,開展新課程開發(fā)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步是結合實踐基地課程的總目標,確定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第三步是在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質的基礎上,進行新課程內容的設計;
第四步是在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新課程內容的組織;
第五步是對新開發(fā)的課程進行考核,評估課程質量。
用互聯網思維設計實踐基地課程模型,促進課程建設? 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支撐下,實踐基地課程模型的設計應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基地課程及對象,以課程內容為基礎,通過互聯網技術、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呈現實踐基地課程的內容,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和時代需求的實踐基地網絡課程,打造實踐基地課程線上線下結合的新生態(tài)。
1)設計實踐基地網絡課程模型。互聯網思維下的基地網絡課程模型的設計,首先要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和特點,結合對課程學習模式和互聯網技術的可行性分析,搭建一個支持實踐活動課程學習的數字化網絡平臺;其次,按照“進入基地前、進入基地中、離開基地后”的學習流程,選擇適合開展網絡學習的活動主題;最后,建設網絡課程資源,提出先導學習、實踐點播、拓展學習的綜合實踐學習新模式,推動打造基地、學校和家庭等多方融合的學習生態(tài)圈。
2)結合互聯網思維,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以網絡學習平臺為支撐,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習積極性,強調實踐活動課程理論先導、拓展學習和學生親身體驗相融合的“互聯網+”新思維?;ヂ摼W思維下的實踐基地網絡課程是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網絡開展的自主學習,借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特點為學生提供具有一定延展性的學習空間。依托數字化的網絡學習平臺,實現了學生、教師之間的在線交流互動,優(yōu)化了學生的活動方式及實踐課程的評價方式,進一步完善了課程體系。
3 結語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育技術發(fā)展倒逼管理模式變革,管理模式的改進促進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育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開發(f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應用互聯網思維,對于建設浙江省實踐基地課程模型,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探索全國基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新模式,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未來,基于“互聯網+教育”思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應用效果、在教學中的評價、運行機制等難點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馮新瑞,王薇.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調研報告[J].課程·教材·教法,2009(1):16-21.
[2]李寶敏.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18):46-54.
[3]《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創(chuàng)新、問題與改進[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0(2):50-55.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