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月
大英圖書館館藏的中國音樂古籍善本
●曾美月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200439)
大英圖書館收藏的音樂古籍善本包括:樂譜類、禮樂類、戲曲類及其他音樂理論書籍,它們大多在明清時期刻印出版。其中的樂譜以古琴譜、戲曲譜為主,音樂理論書籍則包含唐宋直至明清時期的不同類型的音樂專著。此外,這里也收藏了部分留存于日本的中文音樂古籍。
大英圖書館;音樂古籍;樂譜;專著
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位于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附近,與國王十字火車站毗鄰。它是英國的國家圖書館,從大英博物館的藏書部發(fā)展擴建而來,1973年成立之初,也合并了國立中央圖書館等其他大型圖書館。
珍藏在大英圖書館的中國古代音樂古籍善本,大多在19世紀上半葉入藏大英博物館。它們當中的一部分來源于大英博物館的收集、購買,一部分來源于各界人士捐贈。后來,隨著大英圖書館的建立,這些善本典籍也被歸并入了大英圖書館。
從普遍意義來說,英國精英人士大約從明代開始,就出于對中國文化的好奇而開始收藏與購買中國書籍。大英圖書館收藏有兩萬多冊中國古籍善本,其中的音樂古籍包括:樂譜類、禮樂類、戲曲類及其他音樂理論書籍。
大英圖書館收藏的中國樂譜古籍善本大多是明清時期刻印出版的樂譜,以古琴譜、戲曲譜為主。
大英圖書館收藏的戲曲譜包括《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與《納書楹曲譜》。
關于《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能見于大英圖書館的主要是《新定九宮大成南詞宮譜》第二十八本與《新定九宮大成北詞宮譜》第三十四本,于1800年出版,此兩本均附有唱詞與工尺譜。
《新定九宮大成南詞宮譜》第二十八本,卷首標示周祥鈺、鄒金生編輯,徐應龍、朱廷鏐參定,徐興華、王文祿分纂,朱廷璋、藍畹校閱。內(nèi)容包含卷四十二“高大石調(diào)引”24首單曲、卷四十三“高大石調(diào)正曲”91首單曲、卷四十四“高大石調(diào)集曲”?!缎露ň艑m大成北詞宮譜》第三十四本的內(nèi)容是卷五十三“南呂調(diào)套曲”,共包含“一枝花”“梁州第七”等114首單曲。
《納書楹曲譜》包含《納書楹曲譜正集》《納書楹續(xù)集曲譜》《納書楹外集曲譜》《納書楹補遺曲譜》,由清代葉堂編輯。其中《納書楹曲譜正集》存有《納書楹邯鄲記全譜》《納書楹牡丹亭全譜》《納書楹南柯記全譜》。
《納書楹曲譜》的《正集》《續(xù)集》與《外集》的版本標示均為“乾隆壬子春鐫”“納書楹藏板”,《補遺》的版本則標示為“乾隆甲寅春鐫”“納書楹藏板”,說明這幾部古籍刻印于1792年與1794年。三者卷首均標明“長洲葉堂廣明訂譜、丹徒王文治禹卿參訂”。《補遺》卷前有編者的自序及總目錄?!锻饧分挥幸痪怼滋浊V集均在唱詞旁附有工尺譜與板眼節(jié)奏符號。
此外,大英圖書館還藏有《長生殿曲譜》,出版于1789年。
大英圖書館館藏的古琴譜善本有《峰抱樓琴譜》《五知齋琴譜》,另有熊朋來的《瑟譜》。
徐光燦《峰抱樓琴譜》出版于1826年,朱昌頤題寫標題。卷首有出版前言、沈增的序言、沈學善的序言、編者徐光燦的自序,并標明“清溪徐光燦?齋鑒定、西湖沈學善遵生參訂、苕溪沈增水村仝?!薄T撟V的前部分介紹左、右手的基本指法,后部分則是《鷗鷺忘機》《梅花三弄》等十六首琴曲的減字譜。
徐祺《五知齋琴譜》被收錄于周子安匯輯的《琴譜大成》中,出版于1746年。這部《琴譜大成》注明“燕山周子安彚(匯)輯、懷德堂藏版、乾隆丙寅新鐫”,開篇“序”是康熙六十年燕山周魯封的序言,第二篇“徐序”是徐俊的敘言,第三篇“首序”是雍正二年徐律中的序言,第四篇“黃序”是黃鎮(zhèn)的序言,第五篇“跋”是雍正二年黃琨的跋言?!段逯S琴譜》卷首則標示“古瑯老人徐祺大生鑒定、會稽黃鎮(zhèn)仲安參訂、男俊越千校、燕山周魯封子安匯纂”,后文有詳細的“凡例”說明,其后有楊恢基的撰文,最后才是《五知齋琴譜》的目錄與樂譜。
元代熊朋來《瑟譜》也可見藏于大英圖書館,此古籍存于叢書系列“粵雅堂叢書”,于1853年出版。
藏于大英圖書館的中國音樂理論古籍有:1701年刻印出版的清代張躬先《圣門禮樂統(tǒng)》,1806年出版的漢代蔡邕《琴操》,見存于明代胡廣《性理大全》的宋代蔡元定《律呂新書》,清代凌廷堪的《燕樂考原》,1806年出版的唐代崔令欽《教坊記》與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1829年出版的清代程瑤田《磬折古義》《聲律小記》,1853出版的江藩《樂懸考》等。
張躬先《圣門禮樂統(tǒng)》于1701年出版。版本頁標明:“督學部院張大宗師鑒定、太史劉大宗師鑒正、江浦張躬先纂輯、萬松書院藏板”,開篇有劉琰于康熙壬午年題寫的前言,其次是甘國埏于康熙辛巳年題寫的前言,第三篇是翰林院學士史夔題寫的前言。該書卷前是詳細的“凡例”說明,其次是總目錄,正文中的音樂內(nèi)容部分則集中于卷十八至卷二十三,分述“樂經(jīng)”“樂志”“樂器名義”“樂器造法”“律呂宮譜”“禮器圖像”“樂器圖像”“樂舞圖像”等。
《性理大全》由明代永樂時期的翰林院學士胡廣編撰,共七十卷。大英圖書館收藏的《性理大全》出版于1414年。該書開篇印發(fā)有明成祖朱棣撰寫的序,第二篇是胡廣撰寫的序?!缎岳泶笕肥且徊克未韺W資料匯編,蔡元定《律呂新書》則被抄錄于《性理大全》的第二十二卷至二十三卷。
關于戲曲文學作品,大英圖書館收藏有昆曲折子戲選本《樂府紅珊》。該著共十六卷,每卷的若干戲曲唱段均有相同的題材內(nèi)容,如,第一卷“慶壽類”共八出戲、第二卷“伉儷類”共五出戲、第三卷“誕育類”共五出戲、第四卷“訓誨類”共七出戲,其他如:“五卷激勵類”“六卷分別類”“七卷思憶類”“八卷捷報類”“九卷訪詢類”“十卷游賞類”“十一卷宴會類”“十二卷邂逅類”“十三卷風情類”“十四卷忠孝節(jié)義類”“十五卷陰德類”“十六卷榮會類”。此善本的版權頁注明“陶真選粹、嘉慶庚申年新鐫、精刻繡像樂府紅珊、積秀堂藏板”。
《樂府紅珊》善本開篇是“校正樂府紅珊序”,序言末尾題“萬歷壬寅歲孟夏月吉旦秦淮墨客譔”,其后是“樂府紅珊凡例二十條”,主要講述唱曲的要點,再其后才是全書總目錄。書中每段唱段都注明劇目出處,其中多名劇名段。該著卷首處,又標明“秦淮墨客選輯、唐氏振吾刊行”。
《樂府紅珊》善本中有不少繪圖,大多穿插在選段中,如卷一“慶壽類”選曲“八仙赴蟠桃大會”中,就穿插有八仙與王母娘娘相見圖。
大英圖書館館藏了較多明代戲曲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有《六十種曲》,共六冊,其中收入的戲曲作品包括:
《殺狗記》《雙烈記》《牡丹亭》《彩毫記》《焦帕記》《節(jié)俠記》《錦箋記》《龍膏記》《鸞鎞記》《明珠記》《鳴鳳記》《牡丹亭》《南柯夢》《琵琶記》《運甓記》《白兔記》《三元記》《西樓記》《西廂記》《贈書記》《水滸記》《投梭記》《四喜記》《獅吼記》《尋親記》《青衫記》《精忠記》《紫釵記》《紫簫記》《東郭記》《灌園記》《種玉記》《玉合記》《玉環(huán)記》《玉玦記》《玉簪記》《玉鏡臺記》《春蕪記》《邯鄲記》《霞箋記》《焚香記》《香囊記》《義俠記》《四賢記》《紅拂記》《紅梨記》《懷香記》《飛丸記》《還魂記》《繡襦記》《千金記》《金蓮記》《金雀記》《琴心記》《荊釵記》《幽閨記》。
除了作品選集性質(zhì)的《六十種曲》之外,大英圖書館也館藏了少量戲曲作品單行本,如:孔稼部《桃花扇傳奇》、悅容《鴛鴦譜》、元稹《會真記》,另有《玉堂春》《長生殿》《曇花記》《續(xù)琵琶》《西廂記》《花箋記》等。
大英圖書館也藏有部分日本音樂古籍善本與古代音樂手抄本,如《琉球樂器圖》《琉球奏樂圖》《歌曲時習考》《樂器略圖》《魏氏樂器圖》《琴曲指譜》《聲曲類纂》《胡琴教錄》《曲亭馬琴》等。其中部分古籍用中文撰寫,如《魏氏樂器圖》《樂器略圖》《琉球樂器圖》等。
《魏氏樂器圖》是《魏氏樂譜》中的一部分,由明代魏之琰的四世孫魏皓所編。《魏氏樂器圖》中的文字部分全部用中文撰寫,此善本的版權頁標明“明魏雙侯傳、魏氏樂器圖、觀瀾亭藏板”,末尾版權頁附有“京兆書肆、奎文館發(fā)行”。該著開篇是“魏氏樂器圖引”,引文的落款是“安永九年庚子夏六月、平安思堂茅元澄書浪華江濱寓居”;其后是“魏氏樂器圖附言”,落款是“安永九年庚子夏五月、浪華筒井郁景周識”。該著的主體內(nèi)容多為樂器圖式,并附有簡要的中文說明,其中也有兩幅明代服飾圖。全著圖式之后附有“君山魏先生肖像”及筒井郁景周撰寫的“君山先生傳”。
《琉球樂器圖》是一本手繪本而非刻印品。此本首頁寫明“琉球人冠樂備考”,全書每頁繪畫一張圖,有些繪圖是樂器,有些則是樂人的服裝首飾,樂器圖繪還用中文標明了此樂器各部位的長度尺寸等。全書所畫圖依次順序為:鞭、嗩吶、長線三弦、簪(用于頭發(fā)的首飾)、花簪(用于頭發(fā)的首飾)、琉球服、銅鑼、二板(即拍板)、長簪(發(fā)飾)、簪(發(fā)飾)、皮弁冠、皮弁服、四線月琴、鼓、架子(實際是銅鑼)、折上巾、圓領、紗帽、巾、二線提琴、簫、橫笛、童子服、琉球三節(jié)(腰帶)、胡琴提箏、三線、琵琶、三金韻鑼、圓領、圓領差時之節(jié)(腰帶)、喇叭、銅鑼大鑼、嗩吶、銅角、金鼓旗、兩班檀板。
《樂器略圖》也是一本中文手繪本音樂書籍。書中用毛筆描畫樂器樣式,以中文署名樂器名稱,所繪樂器依次順序為:嗩吶、排簫、拍板、相思板、撥子、鼓、胡琴(拉弦樂器)、琵琶、月琴、提箏、四弦、唐三弦、二弦、洞簫、洋琴(即今揚琴)、上R、銅鑼。
此外,樂譜古籍善本《曲亭馬琴》《聲曲類纂》《歌曲時習考》、手抄本《胡琴教錄》等,多用中文、日文雙語間插,此不再述。
總體而言,存留于大英圖書館的中國音樂古籍善本多出版于18世紀至19世紀上半葉,這些書籍在當時屬編著質(zhì)量上乘的學術著作,在后世較有歷史影響力并在今天仍為學術界所關注。這些古籍善本的存留,為歐洲研究者從事中國古代音樂研究提供了寶貴途徑,為歐洲讀者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有效保障,也為今天的中國音樂文獻研究者提供了部分善本來源。
[1]Robert Kennaway Douglas,Printed by order of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Sold by Longmans & Co., etc. London.UK. 1877.
[2](日)川瀨一馬,岡崎久司編:大英圖書館所藏和漢書總目錄[Z]. 1996.
G253
A
1003-1499-(2020)03-0032-03
曾美月(1972~),女,博士,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2020-08-12
責任編輯 春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