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摘 要: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勞動教育的概念走出了歷史的塵埃,逐漸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如何在中職學校推行勞動教育,如何借助語文教學幫助中職生樹立健康科學的勞動觀念,是本文探討的主要話題。
關鍵詞:勞動教育;中職語文;勞動觀念
滾滾煙塵,敵軍攻城拔寨,孤城巍巍不倒;湯湯河水,灌溉萬里良田,造福百姓萬代;錚錚琴音,深山狂風震樹,流淌五音六律;潤潤青瓷,斗彩琺瑯異色,畫盡華夏千年……美好如詩的亭臺樓閣、優(yōu)雅動人的杯盤碗盞,每一件精湛過人的奇跡之后都有著一個或者多個湮沒無跡的名字。他們是公輸班、是宇文凱、是雷威、是陸子岡……他們就是建構了中華民族千年脊梁的大國工匠們。
雖然,在良莠不齊的外來文化和日漸多元的思潮不斷沖擊之下,“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勞動最光榮”等概念,似乎已經蒙上了厚重的塵埃,被逐漸淡忘在了歷史長河的角落中。而相比于其他,勞動觀念的缺失現象在時下的中職生身上似乎體現的尤為明顯。這個階段的中職生,往往剛經歷了中考的失利,有著不得已走入中職院校的無奈。同時,再相比于更多的他們升入高中、向大學奮斗的同學們,他們對于自己“藍領工人”的未來,又有著強烈的自卑。
但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后,更多的反思回顧開始了。無論是散落在青史中的古代工匠,還是默默無聞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的現代工匠,他們所傳承的“工匠精神”“勞動觀念”都是我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借以走向未來的堅實橋梁。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中職學校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肩挑起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高,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現代中職生的重任,另一方面,更肩負著傳承工匠精神、弘揚勞動觀念的歷史責任。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將悠久厚重的勞動文化植根于中職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責無旁貸。
在中職階段的學習中,學生更多得在專業(yè)課程中學習勞動技能,而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語文課程,則更多地承載了幫助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念的任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語文課程中的勞動教育應該綜合典型課文的“漫灌”和日常教學的“滴灌”兩種方式,再輔以實踐活動的多種靈活手段,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學生文化素養(yǎng)、職業(yè)能力等多方面勞動觀念的培養(yǎng)。
一、抓住典型課文,正面樹立勞動觀念
隨著“勞動教育”的觀念逐漸推廣,教材的修訂腳步也隨之展開。在語文出版社2018年修訂的《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中,《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國氣質”》這篇獨居時代特色的文章就被收錄了進去。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這樣的文章也會越來越多。語文教師在編制教學計劃、設計課程實施的時候,應該重視這樣的課文,抓住直觀的教育機會,幫助學生樹立勞動觀念。
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國氣質”》這篇課文為例,在進行教學設計之時,教師就應將“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念”作為教學目標之一。課前設計小組活動,請學生尋找身邊的工匠或者工藝作品,談一下制作工藝或者個人感受,創(chuàng)設情景,做好針對性的準備,提前進入課程氛圍。
進入到課文內容的教學階段,結合課程內容,教師將古代工匠以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熟知古代工匠的事跡,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能引發(fā)思考,工匠的貢獻是能夠跟其他歷史人物一樣彪炳史冊的。借助文章中對于秦國“物勒工名”制度的描寫,引導學生樹立在勞動中應該有責任感、精益求精的觀念。此外,文章中對于“桿秤制作”的細致描繪,也是不可輕易放過的教育機會。古代工匠們相信,桿秤上刻畫秤星,分別代表北斗七星和人的福祿壽三星,秤虧一兩則折壽一年。雖然帶有神話迷信色彩,但是這樣的制作理念也是代表了古人對于造物的敬畏之心,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質量至上的勞動觀念。這樣的文章有助于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發(fā)揮勞動教育的正面作用,幫助學生了解古代工匠,理解勞動行為,樹立勞動觀念。
二、滲入日常教學,側面“滴灌”勞動觀念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觀念的樹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畢其功于一役”的教育觀念都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單憑幾篇“工匠”“勞動”等關鍵詞相關的課文是難以將語文課程的作用在勞動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發(fā)揮出來的。要達成學生樹立科學的勞動觀念的這一目標,還需要語文教學的日常浸潤。
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結合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其引入課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大國工匠”“勞動光榮”的相關音視頻資料,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鞍l(fā)動機焊接第一人”的高鳳林、30年成品率100%的周東紅、親手打磨C919零件的胡雙錢……這些不平凡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雙手書寫了完美到極致的工匠之歌,都是作為中職學生樹立勞動觀念的最好榜樣。
與此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靈活機動地使用教學內容觀照到勞動教育之一觀念中。例如:在進行《勸學》這篇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文中“木直中繩,輮以為輪”的文句向學生介紹古代工匠使用“墨斗”測量工作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古代工匠的智慧,激發(fā)對于動手勞動的興趣。再比如,在學生學習《中國園林的風格》這篇文章時,他們自然而然得會沉醉在中國園林高雅神秘、如詩如畫的景色中,教師在此時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如果沒有眾多手藝精湛的工匠辛勤勞動、妙手點化,拙政園的雕花門窗、留園的鴛鴦雙廳、寒碧山莊的松木竹石都將不復存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工匠的重要性,以及勞動的不可或缺。
三、借助多種活動,規(guī)劃未來勞動人生
相較于普教學生貫穿每個學期的各種考試,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更為熟悉也更多地參與其中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職業(yè)技能大賽了。而這其中,除去比拼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各種大賽之外,學生還可以參加各種演講或職業(yè)規(guī)劃的比賽,而這些比賽的指導教師往往是承擔語文教學任務的老師,這就又給了語文教師進行勞動教育的機會。
在指導學生參加職業(yè)規(guī)劃比賽時,首先,教師關注學生的專業(yè),力求使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貼近他們的日常所學,使學生的勞動技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利用。其次,在職業(yè)規(guī)劃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找準定位。不同于塑造一般的“學術型”人才的普教,職業(yè)院校應該以打造“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使學生成為具有專業(yè)性勞動技能的“準職業(yè)人”。在校正人生目標定位的過程中,學生易于接受“勞動重要”“勞動改變人生”的理念。最后,教師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時,還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自豪感。
例如: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yè)和家庭條件,將自己的職業(yè)目標設定為創(chuàng)辦自行車零件加工企業(y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認知社會環(huán)境,我國為自行車大國,雖然近年來私家車的數量飛速發(fā)展,但是同時,共享單車也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了中國的一張新名片。所以,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大有可為。雖然只是小小的自行車零件,但是卻需要各種加工手藝,車、鉗、鉚、電焊等多項機械技術。一輛自行車的打磨,需要很多人的心血,更需要一個個精細精準的自行車零件。工匠精神就體現在對每一個零件的尺寸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代表了堅定、執(zhí)著的精神。最終,學生因為職業(yè)規(guī)劃的扎實高效和工匠精神的良好體現,獲得了當年度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比賽的一等獎。在訓練參賽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不忘將勞動教育滲透其中,不但提升了學生的職業(yè)自豪感,也幫助他樹立了“勞動最光榮”的良好觀念。
綜上所述,在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采取多種手段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樹立進行引導。通過勞動教育的滲透,學生提升了知識層次,拓寬了眼界,提升了個人修養(yǎng),拓寬了人生境界;提升了學習高度,增益了個人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間勞動的優(yōu)雅之花真正的植根在了學生心靈的沃土之中,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只需要一場和煦的風、一陣及時的雨、一點清新的氣,它就會發(fā)芽、長葉、抽條、舒展,最終成為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陸文忠.淺議勞動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的融合[J].內蒙古教育,2020(8)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