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紅
中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偏好敘事文學,以小說閱讀為主體,以話題分享為模式的班級讀書會(以下簡稱“小說讀書會”)便成了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只要將承載著具體目標的話題,隱藏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就能讓小說的話題討論達到“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的境界。
一、搭建情境,誘發(fā)參議的情緒
情境教學的倡導者李吉林老師說過:“積極的情緒參與是學習的關鍵?!币虼?,在小說讀書會中情境的創(chuàng)建必須把握這樣的第一要義:能夠充分誘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忘情討論的正向情緒。
1. 入“新奇”之境
在小說讀書會中,利用學生意想不到的情境誘發(fā)好奇,就能賦予“話題”旺盛的內(nèi)生力?!?時代廣場的蟋蟀>小說讀書會》上的“童話劇籌備會”就是一個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教師利用課件逐步再現(xiàn)報刊亭的場景,引導學生根據(jù)物件復述相關情節(jié)后,老師話鋒一轉(zhuǎn):“既然你們對書里的物件,對故事的情節(jié)知道得這么詳盡,那么如果讓你們來當導演,把這本小說排演成一部童話劇,你們愿意嗎?”學生乍一聽,“童話劇”“自己排演”先是一愣,繼而一陣歡呼。
歡呼未止,只見教師把課前收集的一套套風格各不相同的衣服呈現(xiàn)了出來,學生的注意力立馬被吸引住了,并議論紛紛:“咦,閱讀課怎么成服裝展了?”“到底玩什么呢?”教師不緊不慢地說:“既然要排演童話劇,那總得給劇中角色設計造型吧?這些衣服任君挑選?!痹捯魟偮?,學生已經(jīng)圍成了圈兒,搶起了衣服,唇槍舌劍在所難免。
2. 造“交融”之境
情境的搭建僅講究“新奇”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將情境的“虛擬”與課堂的“真實”交匯融合,讓學生與文中角色“物我兩忘”,方才能讓情境葆有豐沛而多姿的魅力?!缎∝i唏哩呼?!返男≌f讀書會上,教師以全書結尾提到的“哇嗚學?!币耄⑦M行游戲:聽描述,猜人物;接著,讓學生扮演其中一個角色,調(diào)整座位形成“助選小組”,為“唏哩呼?!敝x班長。當學生們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結成一組后,播放了一段逼真的配音,配音中月牙熊正霸氣十足地推薦狐貍當班長呢。進入角色之中的學生們聽了立馬“義憤填膺”,立誓“為正義而戰(zhàn),絕對不輸給月牙熊”于是,全力以赴地幫唏哩呼嚕助選班長便成了他們必須圓滿完成的偉大任務了。
從以上教學片段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構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情境,并通過激昂煽情的挑戰(zhàn)性語言和換座位等活動,將“班長推薦會”的情境從細節(jié)處一點一滴地豐滿了起來,讓整個情境充滿了代入感,學生身臨其境,自然情緒高漲,愿意沉浸閱讀、樂于參與討論了。
二、調(diào)控情境,潛入閱讀的本質(zhì)
語文老師常說:“閱讀比討論更重要?!比欢攲W生全身心地沉浸于情境之中,小說讀書會往往會陷入“只愛夸夸其談,不能潛心閱讀”的尷尬境地。而這就需要教師調(diào)控情境的推進節(jié)奏,讓小說讀書會真正實現(xiàn)“情理交融、學法自得”的理想狀態(tài)。
1.“冷”處理,閱讀方能“保真”
聚焦《<時代廣場的蟋蟀>小說讀書會》,當學生進入了“童話劇籌備會”的情境后,他們只是根據(jù)自己課前閱讀積淀而得的感受為角色挑選衣服,重復著大同小異、乏善可陳的空洞辯辭,無益于閱讀能力的提升。這時就需要教師理性回應學生的激昂情緒,借助“筆頭”任務,進行“冷處理”。
師: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老師建議你們先關上話匣子,睜大眼珠子,回歸字里行間,填好閱讀單,讓討論有理有據(jù),為人物合理定裝!
學生在《閱讀單》的引導下,逐漸靜下心來,認真回讀相關段落。當他們獲得了充分的閱讀時間(至少10 分鐘)后,思考到位了,討論更是水到渠成。讓學生根據(jù)某一個片段內(nèi)容畫幅圖或者朗讀表演,或者抒寫閱讀感受等,也能很好地控制情境節(jié)奏,實現(xiàn)情緒冷處理,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里精心閱讀,沉心思考,確保“真閱讀”
2. 善比較,閱讀方能“深刻”
如果說之前談到的“搭建情境”很好地引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那么“比較閱讀法”就是一個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實現(xiàn)批判閱讀的好辦法。在進行“情景式話題”的探討過程中,筆者總結出比較閱讀主要有兩種:
第一,情境與文本的“求同存異”?!断穆宓木W(wǎng)》小說讀書會上,教師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求同”——以威爾伯為榜樣改造老鼠坎布爾頓;然后比照文本,引導學生“存異”——如果我們用這個改正了缺點、和夏洛一樣無私博愛的坦普爾頓替換掉文中那個毛病多多、自私自利的坦普爾頓,好不好呢?學生一開始都贊同:“有兩個好人幫助威爾伯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然而,當老師追問:“哦,那也就是說作者怎么寫夏洛的,就怎么寫坦普爾頓唄,對了,這樣一來臭蛋就不會爆炸啦!”追問之下學生頓悟了:“如果坦普爾頓 也變成了另一個“完人”夏洛,那么文章讀起來就 少了很多幽默之處,情節(jié)也會出現(xiàn)矛盾,而且夏洛和坦普爾頓就難以區(qū)分了,人物也就失去了獨特性?!笨矗瑢W生已然是個高明的讀者,他們不再只是在乎人物的性格特點,而是發(fā)現(xiàn)了塑造人物的秘妙—— 鮮明而獨特。這樣的比較,讓閱讀在“求同存異” 中領會了小說的真諦,更走向了理性閱讀的彼岸。
第二,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結比照”。當《時代廣場的蟋蟀》的“童話劇籌備會”為主角定好服裝、設計好海報后,挑選演員就勢在必行了,當學生們開始為每一個角色挑選適當人選時,他們的思維也正進行著文中角色與生活同伴間的各種對比:“平時不多話的張三適合扮演沉穩(wěn)的亨利,李四雖然會拉小提琴但是這么好動不適合當柴斯特,倒是適合扮演愛惹禍的塔克……”正是在這樣蘊藏著“聯(lián)結比照”的情境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正一點一點地萌發(fā)著。
三、延續(xù)情境,沉醉小說的世界
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然而中年級學生最不耐煩的事就是重復某樣他們自認為已經(jīng)會了的事情。那么如何做到在小說會結束之后學生仍然“讀它千遍也不厭倦”呢?其實,只要將課上的“情境”延展到生活之中,學生必定能夠?qū)㈤喿x進行到底。
例如,《夏洛的網(wǎng)》小說讀書會的尾聲,教師播放了電影中的一個小片段,學生立刻發(fā)現(xiàn)劇中 “光彩照人”這一情節(jié)與文本大不相同。教師立刻拋出話題,延伸情境:“剛才我們一直在幫助坦布爾頓改正缺點,可是幫了半天卻發(fā)現(xiàn)是幫了倒忙!那么我們也來看看電影導演又幫了坦布爾頓什么忙?他是不是比我們高明些呢?”這樣的情景式話題可以看電影,可以任意挑戰(zhàn)權威,他們自然會喜滋滋地走入文本再探究竟了。
再如《時代廣場的蟋蟀》小說讀書會則是以一場童話劇的排練與演出畫上句號。學生在話劇這一綜合藝術的作用下勢必將其中的某個章節(jié)研讀透徹。每一個有趣的情境延伸,讓反復閱讀成為了可能,更讓學生沉醉書海,縝密思維,這就是“情境式話題”的魅力所在。
作者單位:安徽省泗縣雪楓小學(2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