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英
【摘? 要】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是幼兒教學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筆者所在幼兒園當前幼兒自主游戲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運用構建游戲情境策略、設計互動性游戲策略、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策略等,做好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自主游戲中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為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自主游戲;合作能力
近年來,人們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視為幼兒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壓力。《0-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中從生理、心理、學習需求等方面對幼兒發(fā)展要求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指南》認為,游戲化課程教學更加契合幼兒的學習要求,因此,推行課程游戲化模式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學發(fā)展的重點。結合筆者所在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模式現(xiàn)狀來看,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效果欠佳。因此,分析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自主游戲中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幼兒自主游戲現(xiàn)狀
結合筆者所在幼兒園幼兒的自主游戲現(xiàn)狀來看,課程游戲化模式中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游戲形式單一。課程游戲化要求的提出使得幼兒課程模式形成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但從當前幼兒課程中的游戲內容來看,課程游戲化中普遍存在游戲形式單一的問題。對于幼兒而言,單一的游戲形式可能無法長期吸引其注意力,且不利于課程教育作用的發(fā)揮。第二,未能充分體現(xiàn)寓教于樂原則。當前課前游戲化模式下,園內部分教師因缺乏教育經驗,僅重視游戲化課程的趣味性,導致課程設計與寓教于樂原則形成一定的差距。第三,對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不夠重視。目前園內有部分教師將完成教學任務、激發(fā)幼兒興趣等作為游戲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其對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關注度明顯不足。而事實上,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是提高幼兒社交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此,加強幼兒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培養(yǎng)幼兒自主游戲中合作能力的策略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針對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培養(yǎng)幼兒自主游戲中合作能力的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構建游戲情境方面
《指南》中指出:幼兒學習應以日常生活、游戲為基本情境,并以直接經驗為學習基礎。課程游戲化模式的構建應充分參照《指南》的要求,為幼兒設計適宜的游戲,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操作獲取直接經驗的要求。結合筆者所在幼兒園當前小班幼兒教學現(xiàn)狀來看,課程游戲化模式雖然得到了普及,但其在游戲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教師可于課程游戲化中引入構建游戲情境這一策略,具體方法如下:
結合小班幼兒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完善的游戲情境,通過不同的情境,引導幼兒快速進入情境,促使幼兒從直接體驗中習得相關知識或技能。例如,在廚房烹飪體驗教學中,教師可事先準備烹飪所需炒鍋、食材、廚具等模擬教具,并參照家庭廚房的布置,分別將相關教具逐一放置于適宜位置。模擬化的廚房環(huán)境可滿足幼兒的學習體驗要求。在廚房這一游戲情境中,教師可將幼兒分成多個不同的小組,鼓勵各小組以討論形式,確定一道大家都喜歡吃的菜肴,并將烹飪該菜肴作為小組的游戲任務。各小組在進行游戲時,其小組成員需要分別負責確定食材及廚具、處理食材、烹飪、擺盤等任務。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所負責任務的交互性決定著:其合作能力可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
(二)互動性游戲方面
結合當前幼兒自主游戲現(xiàn)狀來看,單一化的游戲形式限制了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推行課程游戲化模式的過程中,應充分加強對上述問題的重視,參照小班幼兒的特征及偏好等,提供多樣化形式的游戲類型,確保幼兒在高水平積極性條件下,逐步獲得一定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幼兒繪本《古利和古拉》教學中,教師可引入角色扮演這一新型游戲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在帶領幼兒初步了解繪本中的內容后,選擇數(shù)名自愿參與的幼兒,分別扮演繪本中的主人公古利和古拉等。對于幼兒而言,相對于傳統(tǒng)的繪本故事講解模式而言,以角色扮演為核心的游戲化學習法,更有助于促進其深入繪本故事所營造的情境中。幼兒扮演主人公共同搬運大雞蛋、用大蛋殼做回家的車等過程,可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其可通過對古力、古拉合作過程的扮演,意識到:合作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隨著互動化游戲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普及,幼兒的互動機會逐漸增加,其通過互動所掌握的合作技巧、所獲得的合作能力也會隨之變化,最終促進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
(三)發(fā)揮引導作用方面
小班幼兒群體的年齡較小教師多缺乏培養(yǎng)合作能力的經驗。上述狀況對課程游戲化模式的推行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促進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在幼兒參與自主游戲時,應結合實際狀況,適時發(fā)揮良好的引導作用,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感知手的大小與抓水果學習中,教師可參照課程游戲化的要求,為幼兒設計并提供《小手本領大》游戲。分別為幼兒提供橘子、圣女果、香蕉共三種水果,每種水果的大小基本一致。隨機將幼兒分成多個小組,以抽簽形式決定每個小組所選擇的水果種類,由幼兒自行抓握該小組抽中的水果,最后統(tǒng)計各小組成員所拿水果的總數(shù),最終以所拿水果數(shù)量最多的小組為勝出標準。各小組幼兒在嘗試運用捏、捧、握等方法拿水果時,教師可從旁引導幼兒:“將兩個小朋友的雙手合在一起,掌心能盛放的水果數(shù)量會不會有什么變化?”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可通過與其他同伴的合作、配合驗證:將多人的掌心合并,可以盛放的水果數(shù)量高于單人所能拿的水果數(shù)量。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可促使幼兒理解合作的意義與價值,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也會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持續(xù)推行而不斷增強。
(四)合作能力實踐強化方面
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當幼兒通過各式各樣的自主游戲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后,教師可通過提供豐富合作能力實踐機會的形式,促進幼兒由合作意識向合作能力的轉化,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課程游戲化的功能。
筆者所在幼兒園的小班,在實踐初期階段幼兒的合作意識水平偏低,其難以在較短時間內適應獨立完成任務向合作完成任務轉化的過程。對此,教師可通過適當?shù)囊龑?、指引,鼓勵幼兒習慣于協(xié)同其他同伴,共同解決問題。而隨著幼兒合作意識的不斷提升,教師應注意逐漸弱化自身的引導職能,為小班幼兒提供良好的自主發(fā)揮空間。例如,在搭建積木城堡游戲中,教師可要求小班幼兒以小組形式,在劃定范圍內,搭建出最穩(wěn)固、最大的城堡。小組內的孩子們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可逐漸從混亂無序的搭建模式轉化成配合其他同伴共同完成任務的模式,良好的合作意識有助于幼兒正確認識合作搭建城堡的優(yōu)勢。在良好的合作模式下,各小組內的同伴分工合作,分別負責尋找適宜的材料、調整城堡方向及結構等任務,最終更加迅速、高質量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課程游戲化模式下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可參照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運用適宜的策略,調整游戲化課程教學模式,為幼兒提供趣味性的游戲及學習體驗,幫助幼兒通過直觀的游戲體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及能力。此外,在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幼兒的個體化差異,根據(jù)其性格特征,引導幼兒逐步獲得良好的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錢小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合作能力的發(fā)展[J].江蘇幼兒教育,2018(02):50-52
[2]柯婧妍.幼兒園教師對項目化課程改革的實施狀況研究[D].揚州大學,2018
[3]蔡敏艷.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與實踐——以“3+3”模式提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質量[J].教育科學論壇,2016(14):62-64
(蘇州市吳江區(qū)八坼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