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摘? ?要】? 本文著重探索了新時期進行小學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逐步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為此,筆者立足于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研究,而本文則將對相關的研究結論進行一定的闡述。
【關鍵詞】? 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主要指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帶領學生對班級中的各項活動進行合理調控,從而實現(xiàn)最終教育目標的過程。在素質教育深化實施的背景下,班級管理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诖耍瑐鹘y(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逐漸突顯出缺陷。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應該對具體的育人要求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并以此為基礎實施更具針對性的班級管理措施。這樣一來,有利于逐步促進班級管理過程的優(yōu)化,從而使班級管理活動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打造班級文化
從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小學生的思想與言行在極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該將打造良好班級文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通常來講,班級中的風氣、人際環(huán)境以及成員的言行傾向可以視為班級文化的主體標識。毋庸置疑,班級文化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所以班主任應該針對上述內容打造不同類型的班級文化。
在本班的管理活動中,我通常會將班級文化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第一,“硬文化”。硬文化主要是指一種直觀可感的文化形態(tài),一般會通過直觀的事物呈現(xiàn)出來。不難理解,在窗明幾凈的環(huán)境當中,更加容易使學生自覺產生一種濃郁的學習風氣。為此,我會從座位排列、教室布置、教室衛(wèi)生等不同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以此來優(yōu)化班級的物理環(huán)境;第二,“軟文化”。軟文化主要表現(xiàn)在班級成員整體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等隱性素養(yǎng)。在軟文化的構建中,我組織學生設計了本班的班徽、班歌、班旗,并著手構建了班級的制度文化。同時,也對班風進行了優(yōu)化。
二、突出德育地位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德育教育逐漸被擺在了重要位置。從長遠角度來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將德育納入到整體的工作體系當中。同時,還應該針對不同的德育內容實施恰當?shù)牡掠笇Р呗?,從而循序漸進地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
如:“勞動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勞動意識,我會不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集體勞動。除了負責做好引導與組織工作之外,我還會遵循以身作則的原則,積極參與到勞動當中。通過我的帶頭示范,很多學生也開始主動投入到勞動中。而在集體勞動氛圍的感染下,學生逐漸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除了學校勞動之外,我還會鼓勵學生主動承擔一些家庭勞動任務。最終,通過長期的引導,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引導自主管理
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開始逐步向青春期過渡。這一階段的學生逐漸開始產生比較明顯的自主意識。因此,在新時期的班級管理當中,班主任應該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管制式”的管理模式,并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以此來引導學生廣泛地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當中,從而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自主性。同時,班主任還應該對學生的自主管理進行恰當?shù)囊龑c點撥,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在組織本班的管理活動時,為了使學生的自主管理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我采用了常規(guī)管理的模式,即通過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對班級活動進行引導。同時,為了使班級管理制度更加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引導學生參與到了制度內容的設計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jù)《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基本框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完善了班級管理的條例。在班級管理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我會充分發(fā)揮出班干部的引領作用,并由班干部負責班級管理制度的監(jiān)督和執(zhí)行。同時,為了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自主管理中,我還設計了值日班長制度。最終,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的自主管理活動提供了比較完善的保障。
四、注重人格教育
審視長期以來的班級管理活動,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的人格教育環(huán)節(jié)是比較薄弱的,再加上外界存在一些不利的影響因素,所以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孤僻、自私、嫉妒心強、承壓能力差等性格問題。因此,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應該逐步加強人格教育,并將學生的人格塑造作為切入點,從而逐步提升班級管理活動的實效性。
在班級管理當中,完善的人格教育通常需要經歷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加強認知教育,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為此,我會不斷引導學生對客觀事物與現(xiàn)象進行全面的觀察和分析,并且會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理性分析客觀事物的能力;第二,拓寬學生心理空間。通常來講,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交往、生活當中難免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所以我會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維護學生健康的心理發(fā)展空間;第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完善。教師的指導只是提供一種外在的幫助,為了真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必然需要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使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身的缺點。
五、強化家校共育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需要將多種教育因素進行有機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班主任應該依托學校平臺構建家校共育模式。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拓寬班級管理的范圍,從而強化實際的教學效果。
如:在日常的班級管理活動中,我會通過家訪、家長會、學校開放日等各種渠道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在和家長的溝通中,我們會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交流。同時,我也會向家長講解一些現(xiàn)階段比較先進的教育理念。通過這種方式,逐漸使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這樣一來,逐漸使家庭和學校形成了教育共同體,從而構建了更加完善的學生管理體系。
總之,在新時期的小學教育中,班主任應該充分重視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據(jù)當前的育人要求實施相應的管理策略。同時,隨著學生的發(fā)展變化,還應該及時對班級管理活動進行調整。唯有如此,才能逐步達到最優(yōu)化的班級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雷先明.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