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武
【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產(chǎn)生多種積極作用。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科學等其他課程奠定基礎。文章主要圍繞小學語文三年級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展開探究,在講解三年級學生閱讀要求及學生在三年級閱讀狀況的基礎上闡述了課外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并詳細介紹了找準學生閱讀問題,制定針對性改進方法;根據(jù)學生閱讀興趣,推薦個性化閱讀材料;創(chuàng)新閱讀檢驗方式,落實高效率閱讀效果等幾種不同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8-0077-02
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遞要與語文學習的特點相適應,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三年級階段中采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側重點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作用,能否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會影響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發(fā)展方向,更會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內(nèi)容的引導,從而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堂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課外閱讀拓展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一定的引導,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增加語文知識儲備,并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
一、閱讀要求及三年級學生閱讀狀況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方面需要達到的標準主要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首先,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與閱讀內(nèi)容方面。學生不僅需要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文字材料,也要有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并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一定的背誦材料,這樣才能為之后學生做大篇幅的閱讀理解及進行語文寫作奠定基礎。其次,由考試時間的限制,學生必須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在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精讀的基礎上,對于一些文章,教師在閱讀方法上,要引導學生掌握略讀的方法,能夠盡快地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進行快速的歸納總結,這樣才能夠提高語文做題的效率,除此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全文的方法,這樣學生對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夠把握得更加全面和到位。在掌握上述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的幫助解決閱讀障礙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這樣學生對于字和詞語、句子的積累能力也會獲得大大的提高。最后,在閱讀效果方面,學生需要掌握復述文章的能力,能夠從閱讀作品中感知其中的語言與人物形象,將其中的知識轉化到自身語文積累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自己所閱讀過、學習過的文章真正地為自己所用。
通過進行實踐調(diào)研,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階段學生的閱讀狀況與學生所需要達到的閱讀收獲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數(shù)量,不少的學生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不重視閱讀,沒有主動擴展閱讀范圍,從而使自己的閱讀范圍非常受限,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向學生介紹的優(yōu)秀課外讀物較少,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得不到有效引導。不少教師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及課程任務量較重的限制,缺少閑暇的時間對學生的課外讀物進行篩選,從而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引導也僅僅局限在課本知識范圍內(nèi)。其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的積極指導較少,家長簡單將閱讀理解當作是“看”書,只要是學生在家中看書都認為學生在進行閱讀。忽視了語文閱讀方法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我們了解到,不少家長為了讓學生好好的學習語文,從市面上購買了大量的閱讀書籍搬回家供學生使用,面對數(shù)量如此多的課外讀物,學生非但沒有感到興奮,反而帶來的是沉重的負重感,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受課堂容量的影響,目前很多小學采用的都是大班教學,一個教師要面對眾多的學生,教師沒有辦法及時準確的了解到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從而使學生沒有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檢驗方式,很多時候學生認為只要是閱讀過程結束了那么閱讀學習的過程也就隨之結束,學生的這一誤區(qū)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檢驗過程中進行糾正,使學生認識到閱讀檢驗的必要性。
二、開展課外閱讀的必要性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內(nèi)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外,教師改善學生閱讀狀況的有效方法是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為學生篩選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質課外讀物,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廣泛閱讀中感受文字之美、語言之美,進而體會到閱讀的快樂,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一定積極影響,完成語文閱讀學習狀態(tài)的轉變,從而使學生熱愛閱讀、熱愛語文,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課外閱讀在幫助三年級學生改善閱讀狀態(tài)過程中具有多種優(yōu)勢,具有開展的必要性。
課外閱讀能夠帶給學生更廣泛的閱讀范圍與閱讀類別。教師在進行課外讀物篩選的過程中,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類別進行合理篩選,將二者合理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并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見識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發(fā)現(xiàn)與教材文章不同的各種材料,學生通過有目的的進行積累,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學生的閱讀豐富性建設提供一定幫助。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教師講解的閱讀方法進行運用,對教師講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夠對閱讀方法是否適應自身閱讀狀況有一定了解,形成對閱讀情況的全面掌握,有利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閱讀效率。
三、三年級課外閱讀指導具體開展方法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高低年級的銜接階段,學生在本年級中接受到的教學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拓展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具有多種促進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利用課外閱讀拓展方式引導學生的閱讀水平逐漸提升,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拓展教學。
(一)找準學生閱讀問題,制定針對性改進方法
任何事情的解決都離不開對其中問題的精準定位,找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與基礎。三年級學生初步接觸大篇幅的語文閱讀,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班級與班級之間也存在著差異,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不同問題進行準確定位,也可以針對不同問題的存在,把學生分成幾個課外閱讀小組,同組的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從而幫助學生制定適合的改進方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方式、閱讀時間、生詞識別等能力都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特點,在這幾方面中出現(xiàn)問題的機率也并不相同。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受教學時間、學生閱讀能力差異、閱讀時間限制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的閱讀問題解決效率低,通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課外讀物,學生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查自糾,可以在課外閱讀中使這些問題得到更好的暴露,有利于教師找準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一定的方法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被推薦書籍的質量進行篩選,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推薦高質量閱讀書目,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推薦范圍涉獵廣泛的閱讀書籍,幫助學生在優(yōu)質的閱讀過程中擴展閱讀知識攝入。教師為閱讀基礎較差的學生推薦對閱讀水平要求較低的書籍,為閱讀水平較高的學生推薦對閱讀水平有較高要求的書籍,使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外閱讀中有一定收獲。通過實行差異化的課外閱讀教學,讓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現(xiàn)有的閱讀水平上進行提升,這樣班級整體的閱讀水平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形成一種人人熱愛閱讀、人人喜歡閱讀,在閱讀中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濃厚氛圍。
(二)根據(jù)學生閱讀興趣,推薦個性化閱讀材料
小學語文教師在找準學生閱讀當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制定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推薦更合適更廣泛的閱讀材料。學生的閱讀興趣成為教師為學生推薦閱讀材料的重要參考。在質量相同的閱讀材料面前,學生的閱讀興趣決定了學生愿意去選擇什么樣的閱讀材料去進行閱讀,這也決定了學生后續(xù)的閱讀效果是否有效,在興趣指導下的閱讀顯然比無興趣被動閱讀具有更加明顯的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尤其是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參照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材料的推薦,使學生愿意主動閱讀。
(三)創(chuàng)新閱讀檢驗方式,落實高效率閱讀效果
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方式是選擇一篇閱讀材料。出具論述問題或者選擇題來考查學生對其中文章大意、文章內(nèi)涵、作者思想感情、文章框架邏輯等方面的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的學習模式與課堂閱讀學習模式不相同,那么相對而言的閱讀檢驗方式也需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課外閱讀過程中的學生處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更加需要有一定的指引,那么創(chuàng)新檢驗方式就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課外閱讀教學必須使用的教學方法。
三年級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學生自己的領悟能力、學習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學習中依然更多的依賴于教師的指導,閱讀中也不例外。在課外閱讀中,教師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fā)揮,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檢驗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干預,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閱讀能力的進步,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進行落實。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短短故事我來講”的閱讀檢驗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外閱讀任務后,在展示交流課上向其他學生進行簡要介紹,在學生復述過程中就能夠看出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受到作業(yè)的指導,明確了課外閱讀重點,使學生的閱讀更加有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讀后感、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之類的小作文,這樣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寫作,就能理解學生對課外讀物的理解程度,對于一些理解得好的學生要加以表揚,對于一些沒有理解到位的學生,教師要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指導,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教會他們?nèi)绾芜M行自我閱讀,怎樣去歸納文章的內(nèi)容,怎樣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外閱讀發(fā)揮他的應有之義。
綜上所述,小學三年級課外閱讀拓展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原有閱讀問題的解決,并采取一定方法幫助學生改進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在找準學生問題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改進方法,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推薦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最后在創(chuàng)新的檢驗方式中幫助學生落實閱讀效果,利用課外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xiàn)閱讀效果的提高,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進步。只有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提高,諸如數(shù)學、科學等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會手到擒來,這樣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侯國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誤區(qū)分析及科學指導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90.
[2]陳肖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60.
[3]黃興華.論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