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敏
【摘要】 目的:研究手術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選取2018年1月- 2019年1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胃腸道手術治療的168倒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單雙號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n=84例)和干預組(n=84例)。其中,常規(guī)組采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方式,而干預組則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展開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對兩組護理手術室護理干預方式的愈合率情況、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展開比較。結果:在甲級愈合率方面,干預組(83.33%)較常規(guī)組(67.86%)高(P<0.05);在乙級愈合率方面,干預組(10.84%)較常規(guī)組(14.29%)低,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丙級愈合率方面,干預組(5.95%)較常規(guī)組(17.86%)低(P<0.05)。在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干預組均較常規(guī)組短(P<0.05)。結論:在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中,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方式的效果更為理想,因而具有應用于推廣價值。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 (2020) 21-011-01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此次研究選取2018年1月- 2019年1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胃腸道手術治療的168例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單雙號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n=84例)和干預組(n= 84例)。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展開研究。干預組,女性患者43例,男性患者41例,年齡范圍為43歲- 69歲,平均年齡(56. 37±3. 22)歲。疾病類型:闌尾炎23例,急性腹膜炎22例,腸梗阻21例,結直腸癌11例,胃癌7例。常規(guī)組,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42例。年齡范圍在45-68歲,平均年齡為(55. 13±3.31)。疾病類型:闌尾炎25例,急性腹膜炎22例,腸梗阻22例,結直腸癌10例,胃癌5例。對于預組和常規(guī)組的一般資料展開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規(guī)組采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方式,內容主要包括術前清潔與消毒工作的開展,以及術中做好交接班與相關配合工作等。
干預組則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基礎上展開綜合護理干預方式。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如手術室環(huán)境護理、知識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在手術開始之前,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向其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以減輕陌生感。在知識教育中,主要向患者介紹手術流程、術前禁食以及衣物更換等,以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認識。在心理護理的過程中,用語言、眼神以及行為等給予患者最大的安慰,從而緩解其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2)術中護理,如切口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并應用3M皮膚保護膜。同時,在腹腔打開后,利用全層保護器進行保護處理,預防消化液、細菌等對切口產生感染。在腸道切開前應在切口周圍應用保護墊。腹膜縫合結束后,應在切口處的皮下組織處應用聚維酮碘液進行沖洗,然后運用生理鹽水沖洗,最后采用紗布擦拭,縫合。在切口縫合后,應將敷料敷在切口部位。在手術的過程中,應積極配合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3)術后護理,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消毒,消毒的面積應在切口20cm以外,以預防感染的發(fā)生。
1.3觀察指標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對手術切口愈合率情況進行了比較,依據(jù)甲、乙、丙三個等級對愈合情況進行評價。其中,甲級:切口愈合優(yōu)良且無不良反應。乙級:切口已經愈合但伴有血腫等不良反應。丙級:切口未愈合且發(fā)生化膿,即切口感染[1]。與此同時,還對兩組護理后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展開了比較。
1.4統(tǒng)計學處理在對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的過程中,利用SPSS.22.o統(tǒng)計軟件,對手術切口愈合情況等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 X2)校驗,對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校驗。P<0. 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
2.1 比較兩組手術切口愈合情況在甲級愈合率方面,干預組83. 33% (70/84)較常規(guī)組67. 86% (57/84)高(x2=5. 451,P=0. 020<0. 05);在乙級愈合率方面,干預組lO.84% (9/84)較常規(guī)組14. 29% (12/84)低,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 =0.492.P=0.483>0.05);在丙級愈合率或感染率方面,干預組5.95% (5/84)較常規(guī)組17. 86% (15/84)低(x2=5. 680,P=0. 017<0. 05)。
2.2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在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干預組均較常規(guī)組短(P<0.05)。
3 討論
鑒于胃腸道內具有較多的菌群,因而胃腸道手術切口的感染率較其他疾病的感染率更高。本研究重點從手術室護理的角度出發(fā),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展開了研究。上述研究結果提示,為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手術室護理綜合性護理干預方式相比于常規(guī)的干預來說,其更具優(yōu)勢,尤其在縮短手術時間、首次排氣與排便時間,乃至住院時間方面。因此,能夠在最大的限度內預防感染的發(fā)生,從而可以起到縮短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效果。綜上所述,在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中,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方式的效果更為理想,不僅在提升甲級治愈率方面有一定的價值,而且在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方面也有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羅伶俐,馮宇峰,王麗.手術室無縫隙護理在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預防中的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9,17 (25):99-101.
[2] 趙希轉,韓麗.患者術前危險層次評估對降低消化道手術切口感染的作用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27 (0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