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明
【摘要】目的:對兒科醫(yī)生如何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進行討論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選擇的患兒例數(shù)為40例,研究時間起止為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需要對患兒的臨床癥狀以及情況進行分析,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常用的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為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潑尼松龍、甲基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等。結果:治療4d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的為35例,其治療有效率高達87.5%,其平均治療時間為(5.33±0.29)d。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兒為11例,發(fā)生率為27.5%,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乏力、低血鉀等,但是上述不良反應在患兒停藥后均自行消失。結論: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在兒科的臨床治療中,會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不良反應也較為輕微,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患兒情況,合理使用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兒內(nèi)科;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合理應用;不良反應
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藥物,特別是兒科中。該藥物雖然可達到抗炎,抗過敏,抗休克,抗纖維化等作用,但是又存在一些副作用,而對于小兒內(nèi)科臨床使用中如何合理應用該藥物趨利避害,就成為臨床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而本次研究主要對兒科醫(yī)生如何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進行討論和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患兒例數(shù)為40例,研究時間起止為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以上研究的患兒中,男性為22例,女性為18例,年齡分布在2~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6±1.12歲,在以上患兒的疾病類型中,包括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過敏性紫癜、兒童類風濕、麻疹等?;純褐g的臨床資料差異較小,具有可比性。同時,本次研究中,患兒的家長均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存在嚴重惡性腫瘤以及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過敏者。
1.2方法
需要對患兒的臨床癥狀以及情況進行分析,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
常用的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為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潑尼松龍、甲基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等。其中可的松為天然激素,具有鹽激素糖激素的活動力,口服劑量應控制在4毫克左右,作為補充替代療法制劑;而氫化可的松也屬于天然激素,是腎上腺皮質(zhì)的主要產(chǎn)物,口服劑量在4~8毫克,注射制劑多為醇溶液。進行靜脈滴注,但是對于醇溶液存在禁忌癥者,則不可注射治療;潑尼松和尼潑尼松龍屬于人工合成激素,抗炎效果較高,其副作用則為紅色皮疹、出汗、瘙癢等,用量為1~2毫克;甲基潑尼松龍其抗炎、抗過敏作用均較強,不會引起鈉潴留,但是會引發(fā)下肢痙攣,臨床常用量為1~2毫克;地塞米松抗炎作用是氫化可的松的30~40倍,臨床副作用較小,不會產(chǎn)生水鈉儲留,但是在使用后食欲和體重會增加,臨床常用量為0.35~0.3毫克。
1.3觀察范圍
分析上述患兒在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過程中的效果。
分析患兒治療后的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x±s)以及(n/%)的形式表達,并采用X2和t進行檢驗,以p<0.05為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上述患兒在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過程中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對40例患兒的治療效果分析,治療4d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的為35例,其治療有效率高達87.5%,其平均治療時間為(5.33±0.29)d。
2.2分析患兒治療后的不良反應
在表1中看出,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兒為11例,發(fā)生率為27.5%,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乏力、低血鉀等,但是上述不良反應在患兒停藥后均自行消失。
3討論
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正確的使用各種類型的藥物,減少患兒的不良反應。在對患兒的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激素的療程有一定分析,在正常情況下,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使用時間為1~3日,最多不可超過5日。特別是小兒,其年齡較小,身體各器官的發(fā)育不夠完善,因此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會更高,如果偶然出現(xiàn)過敏性疾病,可選擇抗炎、抗過敏作用高,不良反應小藥物進行給藥。
而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選擇也很重要,按照作用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短效激素、中效激素以及長效激素,其中短效激素包括可的松、氫化可地松;中效激素為潑尼松、潑尼松龍以及甲基潑尼龍松;長效激素則為地塞米松以及貝塔米松等。其中長效激素的抗炎效果較強,作用時間較長,但是對患兒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危害比較嚴重,因此在長期用藥選擇方面則不建議使用,只可作為臨時性用藥,而在慢性治療的疾病中則不可使用長效激素。
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對于兒科的激素藥物選擇,主要以中效激素為主,常用的為潑尼松、潑尼松龍以及甲基潑尼龍松,例如,松潑尼松屬于前體藥,進入體內(nèi)后需在肝臟代謝的狀態(tài)下才能發(fā)揮其生物活性,因此如果患兒的肝臟代謝正常,可選用該藥物;如果患兒不能口服治療,需要實施靜脈注射,則選擇甲基潑尼龍。
而通過本次研究結果也不難看出,治療4d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的為35例,其治療有效率高達87.5%,其平均治療時間為(5.33±0.29)d。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兒為11例,發(fā)生率為27.5%,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乏力、低血鉀等,但是上述不良反應在患兒停藥后均自行消失。充分證實,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在兒科的臨床治療中,會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不良反應也較為輕微,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患兒情況,合理使用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建華,趙雨芳,葉君紅. 糖皮質(zhì)激素輔助治療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1,37(07):795-797+801.
[2]周瑜姝. 臨床藥師對兒科糖皮質(zhì)激素類霧化藥物合理使用的干預效果[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26):29-30.5B65C9AF-E5D3-47E8-BA69-4F5E7B21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