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江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開展歷史教學工作,不僅需要歷史老師將課程中的內(nèi)容講解給學生,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為此,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滲透三賢文化,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本文將圍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三線文化的策略為話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三線文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歷史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的時候,由于老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基本上會將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為了幫助學生改善這一問題,需要老師在講解課程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歷史學科相對來說較為穩(wěn)定,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必備技能,主要包括時空觀念、歷史理解和史料使用等方面的內(nèi)容,通過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為了更好地將我國的文化發(fā)揚光大,對學生開展歷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講解課程過程當中,需要老師通過歷史知識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在初中教學過程當中開展歷史課程,老師一般會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師講課,學生聽課,強行灌輸知識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難以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的形成。
例如,老師在講解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這一門課程的時候,初中老師可以提前制作好相關的教學課件,課件要涵蓋本節(jié)課的歷史知識前提下,還要符合學生的審美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課件可以將民族國家發(fā)展歷史作為引入點,在講解完畢之后,初中生會對課程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后老師還可以拓展相關的歷史事件,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正確的認識,這樣學生就能夠慢慢地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另外,老師在講解歷史課程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當中能夠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老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讓初中生在高效的課堂中學習歷史知識。
2加強培養(yǎng)學生歷史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開展歷史教學工作,為了能夠給初中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必須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讓初中生能夠在課堂上具備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在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歷史老師通常會按照歷史課本上的內(nèi)容按部就班的對知識進行講解,慢慢的形成了強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歷史知識,不利于初中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在對初中生開展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歷史老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能力和解說能力,理解能力和解說能力是學生學習歷史過程當中的重要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簡單的掌握歷史。初中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說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例如,老師在講解民族大團結這一門課程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中的內(nèi)容,初中歷史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視頻內(nèi)容應圍繞著本節(jié)課歷史的主題,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小視頻。之后,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涉及到的歷史人物進行講解,初中老師還可以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示,讓初中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講臺上講解歷史故事,這樣能夠活躍學習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初中生全面發(fā)展。
3在歷史史料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證素養(yǎng)
初中歷史老師在開展教學過程當中,應該讓學生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夠輕易相信沒有科學依據(jù)的歷史事件歷史。老師在講解歷史課程過程當中,應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通過科學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面對未知的世界的時候,應該用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內(nèi)容。
例如,老師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這一門課程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計算機設備提前去做教學課件,然后在課堂進行展示,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其次,老師可以在講課的時候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手段進行討論,同時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面對歷史問題的時候更加客觀和合理。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學科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自主性,不僅要將基本的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具備全方面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董明璇.新課程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芻議[J].考試周刊,2019,(A4):127-128.
[2] 李萬祥.新課程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