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學 錢莉華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開展生活化教學順應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傳授學生一些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點,有助于促進知識的生活化發(fā)展,這也是其被廣泛應用到學校的主要原因。使用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有助于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化學素質和化學創(chuàng)新能力。
服務是一種資源,優(yōu)質的服務更是如此。一個優(yōu)良舒心的環(huán)境以及足夠的資源是獲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教師作為服務者,主要旨在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來為學生服務。在這種關系中,教師需要以點撥、指引為主;教導、督促為輔,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輔導。在這一方面,美國的“木匠教學法”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所謂“木匠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猶如學做木匠一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讓教師和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地發(fā)展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此,教師要充分結合實際生活開展化學課堂,重視直接經驗的獲取,把課堂教學歸樸于理論實踐,歸樸于實際生活。
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受制于課本開展教學,要不斷引進一些優(yōu)秀的生活素材,進而設計更貼近生活的教學素材。因為高中化學的很多知識點都比較復雜和抽象,所以學生很難完全理解和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是使用生活化素材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進而引導學生找到化學解題規(guī)律和思路。比如,學到“鹽”的化學成分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闡述2015年的強降雪事件,為了清理地上堆積的雪,很多地方都會使用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樣學生就能更了解鹽的成分、性質和作用等。
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會給學生布置很多關于理論知識的課后作業(yè),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都認為這項任務過于復雜,很無聊。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以此增強學生的解題樂趣,使其之后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比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探討為什么將食物放到冰箱不容易變質?為什么食品袋中會放吸氧機和干燥劑?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深入觀察和了解這些化學現(xiàn)象,進而更深入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
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只能單一地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而教育評價作為一種直接反映教師對待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的直接評價,無論是對于學生的自我改正,還是教師的監(jiān)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一改傳統(tǒng),把評價內容延伸到生活中,如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化學的能力,學生對生活中化學的了解程度等。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進而優(yōu)化整個教學課堂,開放化管理整個課堂,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勇敢提出對于教科書和教師教學過程的疑問。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大膽設想,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學習難點,這種教學方法也逐漸成了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一種有效策略。
比如,學到化學習題中白磷燃燒時,教師演示了實驗之后,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總結影響白磷燃燒的因素及需要達到的相關條件,之后教師要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提問:水下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要怎樣才能有效燃燒?學生能很快正確解答銅片上紅磷燃燒的問題,但是因為缺乏思維表達,所以很難理解水下白磷的燃燒的方法。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學生會積極從課本上找答案;二是學生會答道“將其拿出水面”。第一種學生太過嚴謹,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適當?shù)匾龑W生,鼓勵他們勇于走出書本,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種類型的學生存在思維定式,這需要教師充分肯定并提問學生:如何在不拿出水面的情況下燃燒紅磷?教師要積極引導其他學生思考并參與討論,之后在利用理論和實驗驗證知識點。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反復思考中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及見解,與教師及其他同學討論分析,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動手實踐的過程必不可少。教師在學生面前親自動手操作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大大加深他們對實驗內容的記憶。例如:在學習有機高分子材料時,教師可以在前臺親自展示如何利用脂肪酸和氫氧化鈉制作肥皂,將實驗的各個步驟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實驗進行時可以向學生逐一講解皂化、鹽析、成型等等一系列步驟。在實驗結束后可以向學生繼續(xù)擴展知識,如,在鹽析的過程中,食鹽水和食鹽顆粒的影響、反應的副產物是什么等問題探究。在授課時結合實驗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媒體手段,可以提升整個實驗的觀賞效果,讓學生更相信實驗的內容。成功演示整個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可以更順利地分析和推導與實驗相關的知識點。比如,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在幻燈下或多媒體展示臺的結晶皿中放入適量的水和鈉,這樣學生就可以直觀地觀察“浮、熔、游、嘶、紅”五個現(xiàn)象:鈉塊溶成小球的尾部會像蝌蚪一樣游在水面,或像流星一樣劃過星空,以此也可以補充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以相同的方式放大投影,效果等同于蜘蛛網(wǎng),實際上就是鈉熔成小球無規(guī)則游動后產生的氫氧化銅沉淀。使用這種幽默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可以有效地運用文字高度概括實驗現(xiàn)象,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學生可以順利地在實驗中學到新知識。由此可知,有效運用幻燈片放大知識,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種種化學現(xiàn)象,不但增加了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度。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學生可以了解更多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課本知識,以靈活化的方式學習和記憶課本知識,有助于推動化學教學課堂的高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