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會
摘 ?要:本文認為教師要基于小學智趣語文特質,以智激趣,以趣引智,在智慧解讀學情、解析文本中,構建智趣課堂生態(tài),讓語文課堂亦智亦趣,意蘊深遠。
關鍵詞:讓語文學習成為智趣相融;情智語文的必要性;智趣共生的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目標
小學語文“情智課堂”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大大縮短,于輕松愉悅又不失厚重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智,為孩子們心靈的詩意成長插上情智交融的翅膀,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借鑒和幫助。
全國特級教師孫雙金提出的情智教育重在以情啟智,以智促情,重視學生情感領域和智慧領域的雙重發(fā)展。本文將在此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情智課堂”教學作進一步的研究。
我國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方式大多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學生記”為主,教師在灌輸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和發(fā)展。課堂教學有時會陷入沉悶、不活躍的境地,學生缺少思考和情感上的調動,缺少語文學科所特有的靈性。
學生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心智之門。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親其師而信其道”,強調了情感在語文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知識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統(tǒng)帥知識”,凸顯了智慧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的情感與智慧只有密切相關,才能在平等、民主、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之中產生靈動的思維。
(1)由現(xiàn)代人的本質特點來決定。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既要有高尚的情感,也要有豐富的智慧。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現(xiàn)代人的兩大特征,缺一不可。
(2)由語文學科本身特點來決定。具有人文情懷的語文學科,承載著幾千年人類文明豐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懷,一旦失去了情感,語文就不再是人文學科;一旦失去了智慧,語文也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魅力。
(3)由語文教學必然要求來決定。語文教學需要激發(fā)情感,需要啟迪小學生智慧,而小學生的世界是未開墾的世界,需要教師用情去喚情,用智去啟智。
(4)由學生心智發(fā)展初步需求來決定。小學時期是情感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需要教師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熏陶、滋潤和培育。小學時期也是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需要我們去激活、喚醒、啟迪和點化。
小學情智語文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1)建設情智校園,彰顯學校獨特魅力。情智校園是一個活力校園,要倡導良好的學風,依托一課程、一平臺、一活動、一社團,多措并舉,營造書香校園。
(2)培養(yǎng)情智教師,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學校要把“自我規(guī)劃―分享交流―團隊建設”作為主線,明確情智教師定位,以名師工作室、教學藝術研討會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不斷生長,讓教師在工作中獲得自信、快樂與滿足。
(3)落實情智課程,擦亮學生人生底色。學校要在“多元、整合、創(chuàng)意”理念的引領下,做好國家課程的整合和校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情智課程體系。學校要通過“綱要編制―組內研討―學校展示”的路徑,鼓勵教師從“一節(jié)課”走向“一門課程”,讓教師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4)深化情智課堂,提高師生綜合能力?!扒橹钦n堂”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是培養(yǎng)學生情智合一的載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品德與才能的共同建構,是情感和智慧的有機融合;對一個集體來說,是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共榮。學??梢酝ㄟ^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啟動情智;自主學習,積累經驗――生成情智;互動交流,質疑釋難――發(fā)展情智;舉一反三,舉三反一――展現(xiàn)情智;總結拓展,系統(tǒng)建模――升華情智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對語文教學的各個課堂做出規(guī)劃,建立完善的情智語文學生課程體系,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鋪設跑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充分利用和調動低年級學生的情感因素呢?我認為可以從教師創(chuàng)情和學生體情兩個方面著手。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誘發(fā)情感共鳴。據心理學分析,兒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較膚淺的,他們的臉部表情便是他們的晴雨表。如低年級學生的情感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師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與課文內容相應的情境,營造一個適宜的情感氛圍,不但能有效調動和活躍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成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起點。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根據學生身心和情感發(fā)展的特點來編選的,其中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如《打電話》表現(xiàn)了少兒的童真無瑕,《金色的秋天》表達了小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雖然低年級課本的內容比較簡單,但無~ 不是作者情感的產物,而要讓作者的情感被小讀者感受并能使之體驗和有所感悟,就要求語文教師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動情點,做好與學生進行情感撞擊達到共鳴的充分準備,這是教出情感的基礎。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經驗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還不夠深刻,很多時候還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如課文中戰(zhàn)斗英雄不屈不撓的斗志,科學家廢寢忘食、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醫(yī)生救死扶傷的高尚情感,等等。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豐富學生的情感,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傾情鉆研語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潛入教材深處,探得其中的意蘊和境界,將自己的情感與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靈魂碰撞學生的靈魂,最終激起情感的火焰。這也正是上海市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老師的教學成功奧秘。用教材中的情感來點燃f]己的情感之火,然后 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壑個蚺i:數 ‘顆心靈的情感火焰。
2、增加情感體驗,塑造健康人格。語文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教師滿堂唱獨角戲引不來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更不用說達到什么教學目標了。語文教學應該是教師
與學生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方面。教師費盡心思地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為了學生能夠觸境生情,積極地參與進來,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體驗,最終能真正深刻地體會到文中的情感;同時也希望通過文中的真善美去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境界,豐富學生美好的心靈,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總之,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導致學生缺乏對感動的體悟,缺乏起碼的情感,忽視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前景下,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學中包含的情感因素,結合教材內容的特征,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將情感線索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將其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催化劑,在幫助其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豐富其情感體驗,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寧先達.小學語文高效朗讀訓練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6(12)。
[2]吳偉星.建設情智語文課程 豐厚學生精神底色[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