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芳
[摘? ?要]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為了實現高效率的政治學科教學,教師需要正確處理教學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進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辯證分析能力以及政治素養(yǎng)。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政治學科學習需要和生活主題進行有機結合,應恰當運用生活素材來解讀政治理論基本觀點和原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現有生活經驗有效融入課堂學習之中,實現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生活化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1)03-0041-02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政治學科的教學內容加以現實生活事例解讀來調動學生探究分析生活化問題的積極性。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現有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將生活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建立聯(lián)系來促進學生新知識的獲得與核心思維的拓展,真正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學習氛圍中增強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進而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將生活常識融入課堂教學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在先生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蘊含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之中。所以,教師在實施高中政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具體要求。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常識來解讀政治理論,幫助學生更加輕松、高效地學習理論知識。在有效的生活經驗中檢驗理論的正確性,進而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有效地獲取知識,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
例如,《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這節(jié)課的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經常使用貨幣來購買生活必需品和學習必需品,但是他們對于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卻沒有完全了解。在本節(jié)課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認真落實備課工作,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研究如何通過解讀一些常見的社會現象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職能是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學生比較好理解,但是對于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他們容易混淆。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展示學生常見的超市價格標簽,讓他們理解其實價值尺度就是商品沒有交換之前,以價格形式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如果這個商品交換的過程正在發(fā)生,這時貨幣發(fā)揮的職能就是流通手段了。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解讀,已經可以較為扎實地理解貨幣的基本職能。
為了更好地帶領學生運用生活化的知識來解讀政治原理,教師就需要增強自身的生活化教學意識,密切聯(lián)系政治理論,告知學生教材知識和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深入挖掘生活化的事例,在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將政治理論滲透于生活化事例中,可帶領學生在分析和理解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提高理論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傳統(tǒng)的政治學科教學往往存在內容脫離實際、氛圍嚴肅枯燥的問題。所以,為了進一步增強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中饒有興趣地發(fā)現知識、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良好的政治學科素養(yǎng)。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也可以恰當選擇多媒體,引導學生在生動直觀的內容展示中增強對于所營造氛圍的感觸,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探尋知識真理。
例如,在教學《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教師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可以通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宣傳片,帶領他們在鮮明的中國特色文化中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在觀看宣傳片的過程中,學生有較為真切的體會。他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中華民族文字文化、藝術文化、體育文化、科技文化等,在一些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觀看中,進一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體會中華文化之后,學生已經在教師營造的濃濃的文化氛圍中獲得了一定的收獲,此時教師可以繼續(xù)為學生播放《世界文化的魅力》這個小視頻,視頻中會展示一些學生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觀,帶領他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認識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就可以很好地認知文化多樣性的內涵,進而在特定的生活化教學范圍之中,激發(fā)學習知識的興趣。
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有賴于特定積極氛圍的營造,教師需要通過研究學情和教情,合理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帶領他們尋找興趣點,進而深入挖掘知識,用現實生活常識解讀和理解知識。
三、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一節(jié)高效率的政治課離不開生活化教學活動的設計,只有將活動設計和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有機結合,才能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與此同時,教師通過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運用所學政治理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做中學”、在“學中獲”,有效地落實政治學科三維教學目標,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例如,在教學《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這節(jié)課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認知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是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將時下全社會較為關注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作為導入,引發(fā)學生的生活化思考,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可以播放霧霾天氣影響之下的城市環(huán)境,因為霧霾天氣大家都不陌生,也都經歷過。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可以了解到,霧霾天氣的形成和多種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在講聯(lián)系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說一說霧霾天氣的形成具體和什么因素有關,他們之間是如何進行聯(lián)系的。學生在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增強了信息反思搜查能力,進而實現了對霧霾天氣影響因素的搜羅以及多種因素之間聯(lián)系的把握。學生通過交流提問的教學活動,可以將生活事例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有效梳理,增強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此同時,也很好地落實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認知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世界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的整體。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為了更加高效地引導學生增強對學科知識的認知和感悟,教師有必要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生暢談生活、體會知識內涵。
四、鼓勵參與生活化實踐,結合理論學習深化認知
學生是社會中的個體,學生所學的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和生活進行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化實踐。進而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將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真正形成自我意識和認知的不斷建構。
例如,在教學《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進行落實,真正成為一名負責任的公民,培養(yǎng)遵紀守法的習慣和意識。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生活化實踐活動,在有條件的地區(qū)觀看村民選舉,體會直接選舉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可以組織學生模擬一場投票選舉人大代表的實踐小活動,讓他們熟悉選舉流程,更加深刻地體會政治生活就在身邊。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深刻認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用實踐增強對知識的理解。
知識源于生活,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體會和感悟,才能夠掌握所學知識。通過活動體驗,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再次應用到社會實踐中進行檢驗,增強學習知識的實踐性。
高中政治教學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這不僅是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而且也很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密切知識、學習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進一步提高學生探索政治知識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進而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真正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應用理論、實踐理論。
[? ?參? ?考? ?文? ?獻? ?]
[1]? 蔡蕓.基于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67.
[2]? 郭祥.有關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華夏教師,2019(29):37.
[3]? 宋春霞.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10):130-131.
[4]? 羅芷軍. 網絡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 ? 譚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