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內蒙古師范大學錦山實驗中學 024400)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等效平衡的學習、理解和應用更為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內容的重中之重.在知識點講述過程中學生容易混淆,在解題應用時更是難以區(qū)分、迷惑不清,往往造成學習上的受挫,自信心的不足.筆者結合相關理論幫助師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精心提煉平衡原理,濃縮成言簡意賅的文字,敬請同仁批評指正.
在一定條件下(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對同一可逆反應,起始時加入物質的物質的量不同,而達到平衡時,同種物質的百分含量(體積分數(shù)、質量分數(shù)或物質的量分數(shù))相同的化學平衡互稱等效平衡.
1.恒溫恒容條件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可逆反應,如果起始時物質的投入量不同,但是通過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換算成同一側的物質后,各物質的量對應相等,則兩平衡等效.
2.恒溫恒容條件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如果起始時物質的投入量不同,但是換算成同一側的物質后,各組分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兩平衡等效.
3、恒溫恒壓條件下,無論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是否改變,如果起始時物質的投入量不同,但是通過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換算成同一側的物質后,各物質的量對應成比例,則兩平衡等效.
例在溫度相同、容積相同的3個恒容密閉容器中,按不同的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測得反應達到平衡時有關數(shù)據如下:
已知
ΔH=-92.4 kJ/mol
容器甲乙丙反應物投入量1mol N2、3mol H22mol NH34mol NH3NH3的濃度/mol/Lc1c2c3反應物的能量變化放出Q1kJ放出Q2kJ吸收Q3kJ體系壓強/Pap1p2p3反應物轉化率α1α2α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p2>p3B.Q1+Q2=92.4
C.2c1>c3D.α1+α2=1
解析由題可知甲與乙互為等效平衡,丙是在乙的前提下等倍數(shù)增大反應物濃度.
先看甲與乙:
c始a3a0
c反n3n2n
c平a-n3a-3n2n
與它等效平衡的:
c始 0 0 2a
c反a-n3a-3n2a-2n
c平a-n3a-3n2n
再看吸、放熱Q:
ΔH=-92.4 kJ/mol
根據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應生成2mol NH3,放出92.4kJ的熱量.甲放出的熱量為n|ΔH|kJ,乙吸收的熱量為(a-n)|ΔH| kJ.
故Q1+Q2=a|ΔH|.
再來看乙與丙,恒溫恒容條件下,丙是在乙的前提下等倍數(shù)增大反應物濃度,
利用轉化率規(guī)律:
m+n
m+n>p+q則反應物轉化率都增加.
m+n=p+q則轉化率不變.
2a0 0
2a-2na-n3a-3n
2na-n3a-3n
4a0 0
4a-4m2a-2m6a-6m
4m2a-2m6a-6m
即:α2=a-n>α3=a-m
吸收的熱量為Q2=(a-n)|ΔH|和Q3=(2a-2m)|ΔH|,由于a-n>a-m,所以2Q2>Q3.
那么,甲、乙、丙三個容器中濃度c、壓強p、熱量Q和轉化率α存在什么關系呢?在此進行歸納總結,僅供各位同仁參考和指導.
NH3的濃度cmol/L:由于a-n>a-m,得知n 丙NH3的濃度為c3=4m,所以,2c1=2c2 吸、放熱Q′kJ:甲放出的熱量Q1=n|ΔH|kJ,乙吸收的熱量Q2=(a-n)×|ΔH|kJ,丙吸收的熱量Q3=(2a-2m)|ΔH|,故Q1+Q2=a|ΔH|,且由于a-n>a-m,得知Q2>Q3. 體系壓強p/Pa: p1=p2=(a-n)+(3a-3n)+2n=4a-2n. p3=4m+(2a-2m)+(6a-6m)=8a-4m. 故2p1=2p2>p3. 等效平衡是一種思維分析方式和解題方法.通過具體試題的分析和應用,等效平衡會增強了化學平衡試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研究,并能從中總結出一定的規(guī)律和原理,讓學生的學習和做題更加高效. 1.恒溫恒容,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數(shù)不等的可逆反應,對應物質的百分含量、質量、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等都相等.轉化率不相等. 2.恒溫恒容,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數(shù)相等的可逆反應,對應物質的百分含量相同.質量、物質的量、濃度成比例增減.對應物質的轉化率不確定,若按照初始比例投料,轉化率相等,反之不等. 3.恒溫恒壓,不管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數(shù)相等或者不等的可逆反應,對應物質的百分含量、物質的量濃度相同.質量、物質的量成比例增減.對應物質的轉化率不確定,若按照初始比例投料,轉化率相等,反之不等.四、規(guī)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