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玲
【摘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大部分語文教師十分看重小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的成績,語文教師往往不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家長認可素質教育理念,家長越來越看重學生在學校是否可以獲得身心發(fā)展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可以對事物有合理的態(tài)度,也可以更從容地應對事情。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在工作當中不但需要盡最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要盡最大努力培育學生情感態(tài)度、健康個性、良好習慣與意志品格等美好的心理品質。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恰當、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需對學生身體發(fā)展所具有的規(guī)律進行考慮,并盡可能開發(fā)學生潛在的智力,通過教育來讓學生擁有自我意識,以此來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應對環(huán)境變化。
一、小學語文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科學的客觀分析,小學生需要有良好的認識能力,可以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反映,并且科學判斷事物。小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逐漸形成正常的交往能力與自我評價觀念。所以,小學教師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志與自我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教育當中需教導人際交往規(guī)則與技巧,逐步引導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小學往往具有簡單的思想,且大多學生的性格都比較活潑好動,不能夠很好地自理,這導致小學生很容易因為外界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而出現(xiàn)不良行為,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道德、思想、政治與法紀等教育,讓學生逐漸成長,從而有利于學生成為優(yōu)秀人才。在我國當今的素質教育內容中,心理健康占據較大比重。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時代發(fā)展下,提高我國人才素質的必備條件。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采用的標準與涉及內容
人們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進行判斷,可以運用以下幾個標準:第一,需具備良好的事物認識能力,可以對外界事物作出客觀反映,能夠正視與接受現(xiàn)實,并且可以對事物實施恰當的判斷與推理。第二,需具備積極健康的情感,并具備積極樂觀的情緒。第三,需要有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并具有良好的行為反映,能夠有較好的抗挫折能力。第四,可以和周圍人相處融洽,在生活與工作中具有較好的人際關系。第五,需要具備正確的自我觀念,認清自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對自我進行科學評價,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自信與自尊。第六,具有正常的智力,心理行為與其年齡特征相符合。所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了健康人格教育、環(huán)境適應教育、人際關系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智能發(fā)展教育等。通過合理的教育,讓小學生認識到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不斷改善智力結構,使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三、小學語文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措施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語文教師轉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讓語文學科所具有的人文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得語文教學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文性”,教師能夠在語文教學當中對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與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使得學生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素養(yǎng)與人格。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學當中挖掘具有人性光輝的教材內容來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例如,教師在進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的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這么遠大的志向呢?課文中有一個詞說明了原因,請把課文中的這個詞說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找出這個詞是“中華不振”,教師告知學生“中華不振”剛好與“中華崛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播放歷史背景資料,使得學生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與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借助英雄人物的事跡,可以更容易對學生的思想與心理造成影響,從而取得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創(chuàng)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語文教師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境是課堂,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開展教學時,需要給予課堂教學足夠的重視,在課堂中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與氛圍,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觀潮》這一課的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問題:作者是按照什么角度來描寫潮水的?有些學生因為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不敢說話、結巴、小聲等現(xiàn)象,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眼神、語言、鼓掌等肢體動作來鼓勵學生,幫助學生緩解緊張情緒,使得學生可以自然地回答問題。待學生回答出“作者是按從遠到近順序來描寫潮水的;且抓住了大潮的聲音與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這個正確答案后,教師需要立即給予學生肯定。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同時,教師也能夠在課堂中就“觀潮”來組織一次演講,讓學生談談自己平常到海邊看海的情景與感受。學生到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講話的這個過程,可以讓其心理素質得到有效鍛煉,當學生取得教學與同學們的鼓勵與認可后,會產生更多的正面情緒。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通過提問問題,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滿足了課文教學需求,也可以讓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兼顧,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取得整體提高。
3.組織合理的語文學習活動
教師在開展語文活動時,可以不斷訓練學生良好的心理,以此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巨人的花園》這一課的教學時,能夠將學生分成各個不同的小組,讓不同小組來演繹課文故事。當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教師與學生觀察哪個小組的表演是最符合課文內容、最有趣的,使得學生可以知道自己表演的優(yōu)點與不足。學生在進行表演時,能夠對課文蘊含的知識與情感有更深刻的感受,能夠對課文表達的精神進行學習,以此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綜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需要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科學策略。教師首先需要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并組織合理的語文學習活動,通過這些策略來有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小學生可以擁有健康美好的人格與心理,確保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侯坤.“情景——感悟式”教學在小學心理健康課堂中的應用[J]. 教師教育論壇,2020,33(12):57-59.
[2]宋夢嬌. 游戲輔導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40-141.
[3]艾岷. 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分析[J].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