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教學可以從根本上打好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僅可以學習基礎的文字、語句等內(nèi)容,還可以對學習形式進行延伸。近年來,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其中提到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zhì)。在開展語文這種語言類課程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合理把握德育教育時機,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給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德育教育,強化教學實效性。文章主要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簡要探討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滲透中存在的障礙,提出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滲透
近年來,教師和家長越來越注重學生自身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希望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體現(xiàn)良好的素養(yǎng),促進其日后健康發(fā)展。小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識字、閱讀及寫作學習,這些都是基礎的語文學習內(nèi)容。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基礎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在開展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進行反思,滿足我國教學改革要求,幫助小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我國教學改革提出的硬性要求,其中提到要完善學生的綜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就需要以德育教育作為基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很多小學生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教師在教學當中只是簡單帶過,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分析講解,難以起到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德育教育就可以通過情感教育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讓其在基礎的學習當中明辨是非,強化其道德觀的體現(xiàn)。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利用教材中的豐富知識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奉獻精神等,讓小學生整體表現(xiàn)更加豐滿,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為小學生后階段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滲透中存在的障礙
(一)過度重視考試成績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并不會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其注重的仍然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一方面,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還是需要以升學為主,學習更多理論知識,打好理論知識學習基礎。另一方面,很多學校對教師有硬性規(guī)定,布置了教學任務,要求教師帶領的小學生在考試當中達到一定的合格率,否則會予以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德育教育,但是對于考試成績的過度關注會影響德育教育效果。教師在德育教育當中僅僅是讓學生自己閱讀相關的文本,進行體會,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還是嚴格規(guī)范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及做題的時間,在實際教學當中無暇顧及德育教育,在這個方面存在嚴重的缺失。
(二)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不足
我國的教育形式及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決定了學生需要依靠考試成績獲得更好的社會資源,甚至很多學生從小就知道需要在成績上拔得頭籌,獲得更高的學歷才能夠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盡管我國近年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趨勢加快,但是還是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不足,導致整體教育工作難以展開。在學生都知道需要以良好的成績獲得社會資源時,教師和家長也會以這個理念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并且認為德育教育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動力,反而認為德育教育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阻礙其學習及發(fā)展。在這種錯誤的認知下,教師、家長及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都非常低,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矛盾的社會現(xiàn)象,會給學生的長期發(fā)展造成較大的隱患。
三、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以活躍課堂氛圍作為基礎,讓學生自主融入德育學習當中。教師可以在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穿插德育教育內(nèi)容,還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德育教育趣味化,融合小學生的個性及學習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大多比較鐘愛故事書或者游戲形式的學習,教師就可以在故事類教育當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無形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實現(xiàn)德育教育目的。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處于活躍的課堂氛圍當中,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體現(xiàn)較強的耐心,按照學生的意愿布置課堂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課堂氛圍營造的作用。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課堂參與度的提高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占據(jù)主體地位,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的需求。部分小學生在長期的語文學習當中覺得課堂學習索然無味,導致其在學習當中的參與度較低。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時,學生的精神不集中,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優(yōu)化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其體會到德育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不同的文章時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不同的章節(jié)閱讀,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發(fā)表看法,闡述其中表達的情感內(nèi)容。教師要適當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學習,讓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激勵學生提高自信心,打破德育教育瓶頸。
(三)挖掘愛國情感教育內(nèi)容
愛國情感教育是小學德育教育的要點,很多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都有關于愛國的內(nèi)容。教師就需要挖掘愛國情感教育內(nèi)容,對這種思想感情進行融合,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比如:在開展《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現(xiàn)西沙群島的圖片,增強學生對我國南海的了解,通過對美麗的西沙群島的了解拓展到我國的人文風光及豐饒的物產(chǎn)資源。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學生還需要知道西沙群島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屬于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河山,從而樹立祖國領土不容侵犯的愛國情懷。
(四)合理利用課外閱讀時間
很多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之后就會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學習視野,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師在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合理利用課外閱讀時間,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德育情感。教師要為學生推薦科學的課外讀物,按照學生的年齡及喜好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文本。教師可以選擇與德育教育相關的書籍或者繪本,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漸掌握層次更深的內(nèi)容。
(五)結合日常生活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挖掘德育要素。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tài),讓家長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谋O(jiān)督。同時,家長也需要參與到德育教育當中,在日常生活當中讓學生受到德育熏陶,強化德育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需要滿足學生的生活及學習需求,還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德育學習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日?;顒?,組織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親子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與家長有更多相處的時間,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與家長的日常相處模式,滲透親子情感教育,體現(xiàn)德育教育的多樣化。
(六)融合寫作教學
寫作訓練是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做好的必要學習任務,能夠打好學生的寫作基礎。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當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fā)情緒。在融合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從簡單的內(nèi)容寫起,逐漸加深寫作層次,讓其能夠從淺層情感到深層情感,逐漸提高其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寫作主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及想法進行寫作,在完成寫作任務之后,教師就需要給予對應的評價,確保評價的科學合理性。寫作評價需要給學生正確的道德方向,教師需要盡量避免直接指出學生的不足,否則可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良情緒。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錯誤思想進行糾正,讓其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四、結語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需要滿足當代教學改革的要求,以學生作為主體,引導學生表達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的同時體現(xiàn)德育教育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2]魏秀立.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3]潘麗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淺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
[4]曹豐勛.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1).
[5]張順祥.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12).
[6]包艷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1).
作者簡介:成永紅,女,1979年生,江蘇南通人,大專,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