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院華
[摘要]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它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描繪明麗的畫面,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真摯的情感。學生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由于文學素養(yǎng)不足,在感受詩詞意境方面會產生一定的障礙。音樂的引入,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從而開拓詩詞教學的新天地。文章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對在詩詞教學中應用音樂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詞教學;音樂
一、音樂在初中詩詞教學中應用的原因分析
詩詞是漢語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最能體現(xiàn)漢語語言魅力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詩詞,或綺麗悠揚,或慷慨激昂,或生動活潑,或明白曉暢,或含蓄深沉。詩詞講究音韻和諧,節(jié)奏鏗鏘,朗朗上口,往往是詩中有歌、歌中有詩。有的詩即是歌。
音樂與詩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詩、詞、曲,在它們最初的形態(tài)中都是配樂的,尤其是詞,在文人雅化之前,本就是先有樂譜再有歌詞的,也就是說,詞是配樂的?!霸~”的誕生與發(fā)展,反過來豐富了宴樂的內容。某種程度上說,詞這種文學形式,是音樂的“衍生”,是音樂的豐富性促成了它的出現(xiàn)與繁榮??傊?,音樂與詩詞在審美層面是高度一致的,這是今天的詩詞教學可以與音樂進行結合的重要原因。
二、音樂在初中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詩詞教學中,教師結合音樂進行課堂導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音樂容易打開學生的心扉。筆者常在課堂導入時播放音樂,如教學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時,導入尚雯婕、郝曉東、李若汐合作的《木蘭詩》,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內涵與意境;教學七年級《語文》下冊《黃河頌》時,播放中央樂團合唱團合唱的《黃河頌》,用雄壯的旋律將學生帶入精神振奮的境地;教學九年級上冊《鄉(xiāng)愁》時,播放騰格爾的《鄉(xiāng)愁》、二胡曲《真的好想你》,以及羅大佑的《鄉(xiāng)愁四韻》,營造濃郁的思鄉(xiāng)氛圍,為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意境奠定情感基調。
(二)促進學生的理解
在詩詞教學中,對于用文字難以表現(xiàn)出意境的詩詞,教師應用音樂輔助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感受。如八年級《語文》下冊《詩經二首》,為了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在教學時,教師可播放宋祖英演唱的《關雎》。反復的女高音疊唱,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讓人聯(lián)想到“伊人”一會兒在河上游,一會兒在河下游,一會兒在水中央,一會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的畫面。意境空靈而富有象征意味。
對于詩詞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如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所運用的修辭方法等,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并運用積極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如七年級《語文》上冊《夜雨寄北》,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再加上時空的變換,學生理解起來較有難度。在教學時,教師可播放齊秦的《大約在冬季》,讓學生深入地感受到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又如七年級《語文》上冊《觀滄?!罚掷镄虚g流露出曹操的雄心壯志,初中生對此較難產生共鳴。在教學時,教師可播放吉克雋逸演唱的《觀滄海》,史詩般的合唱前奏激情舒緩,配上優(yōu)美的女聲演唱,引人遐想,學生猶如看到海上的迷人風光,進而感受到詩人拯救蒼生、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愿想。再如九年級《語文》上冊《行路難(其一)》,初中生的生活范圍較小,遇到的挫折幾乎都來自學業(yè),很難感受到詩歌前面部分的彷徨,自然也體會不到后面部分的心胸開闊。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放輕音樂伴唱,再讓學生聽喻然演唱的《行路難》,讓學生在自信悠揚的歌聲中,跟隨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到黃河、太行山,碧溪垂釣,從上古到未來,從現(xiàn)實到幻境,深切地感受到詩人仕途受阻、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彷徨,以及“乘風破浪會有時”的豪邁。
詩歌是含蓄的藝術,講究言盡而意無窮。對于詩詞中沒有明確寫出的部分,我們可以音樂為媒,通過再造想象,使它具體化。如九年級《語文》上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意蘊豐富,在教學時,教師可播放陳琳朗誦的《水調歌頭》,引導學生感受蘇軾的深情并改寫原文,有的學生寫道:“你看!此刻的月光,正慢慢地轉過紅色的樓閣溫柔地照著深夜不能眠的詩人。詩人不由得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了?哦,月亮!不是你的錯啊,原來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呀!”
(三)促進學生的記憶
詩詞與音樂都有旋律,學生通過聆聽與詩詞相關、甚至直接表現(xiàn)詩詞內容的音樂,可以促進對詩詞韻律的感受,有利于對詩詞的記憶。尤其是一些上古的詩詞,如《詩經》,由于上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在詞匯、語法方面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學生較難順利地進行記憶與背誦。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現(xiàn)代歌手演唱的相關歌曲,加深學生的印象,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誦讀,幫助學生記憶。如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這首詞表現(xiàn)出革命人的樂觀與豁達,其中典故較多,對學生的記憶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中國武警男聲合唱團演唱的《沁園春·雪》,在課堂上呈現(xiàn)有聲有色的藝術效果,然后舉行背誦比賽,讓學生以學歌的姿態(tài)學詩詞,用唱歌的形式唱詩詞,幫助學生更流利地背誦課文。
(四)升華課堂教學
許多教師開場白講得很好,卻忽視課堂小結的技巧,或者不了了之,或者簡單地布置練習。這時,教師如果巧用音樂,就可以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教學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無題》時,教師可以播放徐小鳳演唱的《別亦難》,并對學生提問延伸課堂:同學們,李商隱被稱為晚唐的“情詩圣手”,為什么他的無題詩在他的愛情詩中始終占據(jù)主要的地位?引導學生品讀李商隱其他的無題詩。又如教學八年級《語文》上冊杜牧的《赤壁》時,教師可以播放胡彥斌演唱的歌曲《念奴嬌·赤壁懷古》,再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比較:二者都是憑吊古戰(zhàn)場緬懷英雄周瑜,所選角度是否相同?為什么?從而讓學生明白,面對同一歷史事件,由于境遇的不同,詩人的看法與情感也會不同。
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音樂欣賞詩詞會更有興味。如教學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播放古箏曲《秋思曲》,或者婷婷姐姐演唱的《天凈沙·秋思》,在學生聆聽的同時引導學生探究:從哪一關鍵處可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又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使至塞上》時,教師可以播放趙珈婧云演唱的《使至塞上》,讓學生品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藝術境界,感受詩人將孤寂的情緒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中的寫法,從而將對作者情感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詩詞教學中將音樂與詩詞結合,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有趣、有味,讓優(yōu)美的旋律回蕩在課堂,促進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與記憶,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與表達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袁運麗.淺析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30.
[2]陳潔.以趣入境知詩意之初中語文詩詞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8(12):63.
[3]郭愛君.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探微[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5):68.
[4]姚淑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3):56-57.
3888501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