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清
【摘要】在學校、班級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的提出不僅滿足了培養(yǎng)人的教育規(guī)律,也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和趨勢。在班級管理中實現(xiàn)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指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自我控制能力,從而實現(xiàn)他們?nèi)粘;顒幽軇有?、自主性以及?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的提高,從而獲得自我教育、管理、控制和完善的能力,使之成為班級德育活動的主體。
【關鍵詞】學生;自我管理;班級;促進;德育管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常聽大家談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孩子太“矜貴”啦,八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且任性,班主任工作不好當呀。確實,這一輩的小學生在家庭中往往是獨生子女的角色,又因為長輩們的溺愛使得現(xiàn)在的小學生自覺性不足,做什么事情都依賴家長,長此下去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以及班級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因此只有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對待,才能促進班級德育管理的全面鋪開。眾所周知,小學生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無比渴望融入集體,希望自己能獲得身邊同學的認可,希望自己獲得成功,并體會達成期愿的喜悅之情。所以,在班級管理和學生培養(yǎng)中需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主動積極自發(fā)的教育、管理、控制和完善能力。作為班主任應該主動充分發(fā)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使他們自動自覺加入班集體的管理工作,以下是筆者的幾點做法。
一、學生參與制定班規(guī)、做到有法可依
孟子曰:“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彼?,制定班規(guī)很有必要,而學生在參與制定班規(guī)的過程中既體現(xiàn)了民主、和諧的氛圍,又為今后的執(zhí)行和實施提供有力的依據(j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到的:“有時候學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學校里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這種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庇浀媒逃宜官e塞說過這樣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yǎng)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筆者對這個道理熟諳于心,所以在每次新接手一個班級時,會仔細考察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法治班,因材施教。下面是一些關鍵和重點的說明:首先,明確和重視班規(guī)的意義,然后共同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然后以此為準繩再細化到班級的管理來制定班規(guī),使學生不覺得是教師在“管”自己,而是一種自我約束。這種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方法非常有效、實用而且具有針對性。其次,突出班規(guī)面前無人例外、人人平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班規(guī)的作用。因為小學生年紀小做事單純,這時教師心中就要有一個準繩,不能學生說什么就是什么。制定好的班規(guī)后,還要將此打印好張貼在課室明顯的地方,班規(guī)一旦確立和制訂,要求全員共同遵守,也就是“遵法守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制定和實施班規(guī)班紀,學生確實更加容易接受和遵守這些他們一字一句參與編制的班規(guī)。
二、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欲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欲望入手。自我管理能力即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是自身主觀能動的選擇加工,改造外部世界從而使自身得以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能力。學生自我調控能力越高,自我管理能力就能發(fā)揮得越好。學生自我調控能力越低,在各方面就越會越顯得被動、盲目和無力,也就無法很好地開展班級德育活動,更談不上自身的發(fā)展了。道德學習領域的自我管理能力極其重要,它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道德素質的塑造和完善有極大程度的直接影響和相關性。在該領域中喪失自立性,容易導致逆反心態(tài)的產(chǎn)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無法真正落于實處,事倍功半。因此,教師有意識地主動自覺激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的欲望是至關重要的。筆者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強調的就是一個“精”字,一個“細”字。對待每一項工作要精心,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失精細。正如魏書生所說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精心管理體制中強調人人都是責任者,真正放手讓學生管理自己而班主任從中起到了一個傳達、引導、幫助的角色。日常工作力求做到細,如,出操的隊列要兩兩對齊、站隊時左腳向前雙手放背后,要做到跑有跑相,站有站相;上課前,文具、書本齊放桌子左上角;對低年級的學生,筆者還編了一首課前兒歌:“鈴聲響,上課了,回教室,坐端正,等老師?!鄙险n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回答問題響亮清楚,不打斷他人發(fā)言。保持教室干凈整潔的狀態(tài),誰的桌底有垃圾誰負責等等,引導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習慣,下意識自我管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教師常抓不懈,良好班風班紀的形成還是會指日可待的。
(二)獎罰分明
如果只有精細化的管理而沒有獎罰機制,集體便會沒有活力,個人便覺得沒有什么盼頭,更不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所以,筆者為班級量身定做了一個獎罰制度:按時完成當天作業(yè)的得—顆星,一周內(nèi)沒有違反紀律的獎勵五顆星,好人好事獎勵十顆星,如果違反紀律則雙倍扣掉所獲得的紅星,在每周的總結大會上能達標的都有獎勵,并把結果公布上墻,作為學生平時表現(xiàn)成績,為學生評優(yōu)作依據(jù)。當公布完獎罰制度后,學生的激情瞬間被點燃:我這個星期要拿五顆星、我不交作業(yè)的壞毛病要改一改也爭取達標、升國旗前班長你要提醒我配戴紅領巾喔???,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學生自我管理促進班級德育管理的效果嗎?雖然這只是一點點的成就,但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要我們不氣餒,持之以恒必將成功。
三、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以實踐活動為中心,投入實踐活動才能由被動到主動,由盲目適應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造外部世界。筆者先后利用班會課、學校少先隊專題教育時間在班級中開展了“學生書法大比拼”“做個文明小學生演講賽”“垃圾分類我能行”等活動。在書法大比拼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正確的握筆、坐姿、規(guī)范的書寫,重要的是又一次從中受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熏陶。比起書法大比拼的文靜,“垃圾分類我能行”的活動則是高潮迭起,為了一個垃圾的去留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這正是活動的目的所在。實踐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或大或小不愉快的事件發(fā)生,看學生能否靠自己妥善地解決處理好,也是鍛煉學生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的絕佳時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在學習中實踐,在活動中鍛煉。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自我展示,交流互動,最終在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中學會認識他人,并且通過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態(tài)度和客觀評價深刻發(fā)現(xiàn)自身的表現(xiàn),深刻挖掘自身價值。班級的德育管理是教師和學生在心理、內(nèi)在和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和反饋。用真心實意、赤誠之心對待,尊重學生的個性思想,對學生表達關懷和體貼,會讓學生有正向反饋,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思想引導和知識傳輸才會行之有效。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品學優(yōu)劣,是最基本的教育品德。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有意識的倡導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這一次成績考了多少分,只要和上一次相比是進步的,那就是好樣兒的”響亮的號角響起,激勵全班學生奮勇向前。制度化、規(guī)范化、方法化、科學化促進班級管理,同時將學生聚焦于“班級的中央舞臺和聚光燈”下,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讓班級生機勃勃,讓學生的成長空間無限上升。
參考文獻:
[1]周革英.如何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J].赤子(中旬), 2013(11):225.
[2]黃秀娘.淺談如何讓學生成為班級主人[J].成功(教育),2009(7):82.
[3]朱琳.管不厭精 理不厭細——班級精細化管理探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9):152-153.
[4]薛維繼.淺談班級的精細化管理[J].教育情報參考,2009(7).
[5]杜玲.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6):308.
[6]韓濤.管理班級的切入點[J].教學與管理, 2011(02):16.
[7]王巧文.建立規(guī)范的班級管理制度 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23):224-224.
[8]周丕,孫蕾.小組合作模式下班級自主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