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蘭
由于適齡兒童人數(shù)眾多,在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生態(tài)中,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往往多達四五十人。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個性也各不相同,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節(jié)奏再正常不過了。有些孩子學習優(yōu)異,行為習慣良好,有的孩子則與此相反,學習能力滯后且養(yǎng)成了不良行為習慣。對于這些學困生,班主任要誠摯相待,創(chuàng)造各種契機,引導他們回歸正常的成長軌道。如何有效轉化學困生?筆者認為,不妨嘗試感化、互愛、共管的多元化教育途徑。
感?化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作為班級學生生命成長的“直接引導者”,與學生可說是朝夕相處,最為熟悉,因而班主任在生活、學習中必須高標準要求自己,在一言一行中努力成為學生的表率。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班主任必須秉持公正、無私的原則,對各類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區(qū)別對待;同時,以情待人,構建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困生,班主任必須主動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平等的視角與他們接觸、談心,了解其實際狀況,進而循循善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撥動學生的心弦,達到轉化的目的。
我班大多數(shù)學生都來自城鎮(zhèn)居民家庭,平時勞動意識匱乏,勞動技能薄弱,勞動態(tài)度也不太好,怕苦怕臟。在學期初的一次鋤地種花勞動中,班里四五個體型壯實、平時慣于調皮搗蛋的學生總是躲躲閃閃,或是裝模作樣,敷衍了事,影響全班勞動課堂的秩序。我發(fā)現(xiàn)了這些現(xiàn)象,沒有出聲,只是脫了外衣親自拿起鋤頭來除草種花。過了五分鐘左右,那幾位同學或是不好意思,或是有所感觸,爭著干了起來。在課堂小結階段,我把這幾位學生先前的糟糕表現(xiàn)當作勞動課的熱身階段,并給予他們足夠的贊賞和表揚。從此之后,每次勞動課,他們幾個總是搶著完成艱難的任務。
互?愛
兒童的判斷力尚未成熟,尚未形成獨立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的情感、意志往往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后進生,較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結交社會人員,被他們帶離了正常的成長軌道。兒童喜歡與同齡人相處,因為他們往往有相近的愛好,有共同的語言。他們經常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更容易成為親密朋友。為此,我們重新調整學生座位,讓優(yōu)秀生搭配后進生,效果顯著。以我班余同學的進步事跡為例,開學前兩周,我了解到他常跟社會青年在一起,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于是,我安排他與班干部馮同學成為同桌。馮同學品學兼優(yōu),在他的周圍聚集起一個勤奮學習、品質優(yōu)良的群體。我給馮同學布置了幫扶任務,請他引導余同學加入自己的圈子,幫助余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他們很快成了好朋友,空余時間時常一起學習、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慢慢地,余同學不再與社會青年來往,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可見,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互助互愛的學生圈子文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這也是我們在班級管理中經常忽略的。
共?管
家庭教育能否與學校教育形成聯(lián)動、合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狀況。然而,教育畢竟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不少家長只懂得宏觀把控孩子的人生走向,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細節(jié),則缺乏細致的指導。為此,班主任必須密切聯(lián)系家長,分享教育經驗和方法,形成家校合力。尤其是對于個別學生某時期學習或行為習慣上的落后,班主任必須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共同尋找問題的根源和教育的方法。
接手這個班時,我發(fā)現(xiàn)廖同學學習成績很差,且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于是在學期的第一個周末,我對他進行家訪,了解到他每天放學回到家里,就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節(jié)目,一坐便是幾個小時。而他的爸媽由于工作繁忙,對他疏于引導教育。我及時與廖同學的家長溝通,他們非常重視,很快分出部分精力用于陪伴廖同學的成長。我們一起制定了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由家長嚴格監(jiān)督廖同學執(zhí)行,引導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規(guī)律。我還和廖同學談心,從正面肯定他喜歡看電視的習慣,告訴他這是一種求知欲強的表現(xiàn),但更重要的是把時間與精力用在文化課的學習上。慢慢地,廖同學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有一顆仁愛之心,還要懂得愛的藝術、科學的教育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個性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以期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陽西縣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