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光
摘 要: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對技工學校古詩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以期發(fā)現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找到適合于技工學校古詩文教學的方法和路徑,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技工學校? ? 古詩文? ? 教學現狀? ? 對策
技工學校作為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應用型技能人才。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技工學校古詩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效果,讓學生的古詩文素養(yǎng)得到切實提升,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學及教研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技工學校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收獲
古詩文是中國文化的根基、脈絡和基因,學習者可以從中體味古詩文之理、意、情、趣、美。
技工學校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其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意識等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促進學生心智成熟的重要階段。技工學校學生學習古詩文,不應只是解決字詞障礙、譯文,而應該收到以下效果:學生畢業(yè)多年后,還能背誦學過的古詩文;看到古詩文的篇名、作者、句段等有親切感,能夠聯想起相關的知識、故事、人物,內心升騰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
二、技工學校古詩文教學現狀
(一)教師方面
1.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專業(yè)化情況
由于受現實條件的制約,技工學校教師在所學專業(yè)與任教學科方面的匹配度不夠理想,部分教師缺乏專業(yè)的訓練和知識素養(yǎng)。目前,部分技工學校的主要關注點在技能大賽、常規(guī)教學活動等方面,對文化課教師專業(yè)提升的重視程度不夠,較少組織文化課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學習。相比技能專業(yè)課教師,文化課專業(yè)教師學習培訓以及跨校的教育教學交流溝通機會很少,影響了文化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
2.教師教學方法受應試教育影響較大
技工學校教師基本都是通過應試教育層層考試選拔進入教師隊伍的,其思維方式、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等比較固化。傳統(tǒng)、刻板的教育教學和考試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古詩文的教學形式和效果。
3.技工學校古詩文教學存在兩個極端情況
一是部分教師力圖講深講透,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滿堂課文串講,詞句譯釋,語法講解,思想概括,修辭分析……力求做到條分縷析、深廣細透。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對部分學習基礎好、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比較適用,但卻將相當一部分學生排除在有效學習之外,因為他們對古詩文既無興趣,也無學習基礎和能力,對此只好應付了事,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另一種情況是,部分教師認為技工學校的學生文化素質差,學也學不會,講多了沒用,因此授課時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其余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讀自學,缺少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指點。
上述兩種情況都沒有立足技工學校實際,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方面
一般來說,技工學校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相對更低,原因大致如下。
1.學生對古詩文的認識有偏差
首先,很多學生因為沒有升學壓力,對學習成績不太重視;另外,一些學生認為古詩文產生的年代太久遠,對古詩文自然產生距離感,先入為主地認為古詩文不重要。其次,學生誦讀力度不夠,背誦和掌握的古詩文數量不多,不能形成對古詩文語境的整體感知。
2.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習習慣未養(yǎng)成
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有限,嚴重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到了技工學校階段,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部分學生仍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認真努力學習,從而對學習采取放任態(tài)度。
三、技工學校古詩文教學策略
(一)破除古詩文無用論對教學的影響,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古詩文
對學生來說,學習古詩文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直接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學習古詩文與就業(yè)的關系也不大,但學習古詩文,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和認同感,培養(yǎng)學習興趣,養(yǎng)成學習習慣,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了解中國文化根基、脈絡,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一個重要渠道,應當予以充分重視。
古詩文與其他學科不同,不能期望技工學校學生從中學到多少立竿見影、能夠馬上運用到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知識,古詩文的作用對于技工學校學生而言是“隱形”的,是“潛移默化”的,就像須根之于植物,根系發(fā)達才可能花繁葉茂。
(二)營造較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壓力
教師要重視環(huán)境育人、情境感染和熏陶,讓古詩文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春風化雨之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精神,讓學生愉快學習,使古詩文課堂變得輕松、高效,消除學生對古詩文的畏懼感、疏遠感,從而保護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淡化考試,改變應試教育以考試為學習目的的錯誤認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技工學校平日比較注重卷面考試,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靈活理解與掌握。對此,可以引入知識考查的形式檢驗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效果和掌握程度。
尊重學生,允許學生在學習上犯錯??梢宰寣W生抄寫適量的課文或詞句,但要禁止布置懲罰性作業(yè)。教師的教學要求可以形成梯度,避免只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學生。要最大限度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懲罰往往會適得其反,讓學生更加厭惡學習。
(三)更加重視預習
有人認為預習會使學生失掉對課文的神秘感,以至于影響學習的興趣。這種顧慮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課本就在學生手中,用心學的學生自然會提前瀏覽學習。
可嘗試將“先教而后學”改為“先學而后教”。在必要而充分的指導基礎上,盡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教師通過課堂或課下的解答為學生釋疑解惑。
(四)重視誦讀
誦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語感的有效途徑。誦讀可以讓學生體味古詩文的節(jié)奏美、形式美、音樂美、繪畫美、意境美,增加審美情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越,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陶冶學生思想情操,感染學生心靈,使技工學校的學生也做到“動靜結合”,達到“文質兼美”。
(五)淡化語法
古詩文教學的重點不應是背景、作者等內容的講解,而應是古詩文本身,是古詩文的審美意蘊和思想內涵,是對古詩文的整體審美感知,而這些正是古詩文所承載的文化精髓。句式、字詞的活用等語法知識對多數技工學校學生來說,則應以了解認識為主,不宜講解過多過深。
四、小結
古詩文對于技工學校學生的意義和作用毋庸贅言。面對教育教學新形勢,作為一線教師,要加大教研力度,追蹤教育教學動態(tài),一切從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方法,積極作為,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關注學生的人文發(fā)展,讓古詩文的學習成為技工學校學生一生的難忘經歷,讓古詩文成為他們終生的朋友。
參考文獻:
[1]張旭.傳統(tǒng)文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2019(11).
[2]谷紅麗.在文言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策略微探[J].語文月刊,2019(2).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