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小學教學已經(jīng)成為了各方關(guān)注的重點之一。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形成其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老師必須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新課的內(nèi)容,了解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的必要性出發(fā),簡單談?wù)勑W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的幾點方法。
關(guān)鍵詞:課前預習;預習方法;學習習慣
前言:《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以學定教。一直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課前預習都不夠重視。其實,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課前預習不但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我認為要做好課前預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因此在學生預習過程中要注重循序漸進,通過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所以在預習課文時首先要初讀課文,學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既可以出聲朗讀,也可以默讀,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學習。讀完第一遍課文后,要對生字和生詞進行預習:在課文中圈出帶生字的詞語,給課文后面要求會寫的字注音并組兩個詞(一個詞為課文里的,另外一個是課外擴詞),并標出自然段序號。在預習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內(nèi)容進行標記,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就能夠在老師進行教學時重點聽自己不懂的地方。
例如,課文《爬山虎的腳》中,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前進行預習,先讀課文,讀完后給段落標上序號;之后進入生字詞的學習。首先勾畫出帶生字的詞語,如“均勻”“痕跡”。然后對課文后面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注音,并組兩個詞,如“痕跡、傷痕”,標好后再讀一讀。在預習的過程中,將文章中自己不認識的字和詞通過查字典的方式進行學習,并且讓他們進行課文的初步理解,在大意理解過程中,要讓學生將自己覺得難懂的地方畫出來,然后在課堂上老師講到相關(guān)內(nèi)容時學生就可以有意識地認真聽這一部分內(nèi)容,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guān)知識和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樣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也可以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二、再讀課文,理清重點
讀第二遍課文時,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進行朗讀,但是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很容易就遇到自己不認識的詞語,他們就會停下來查閱這個詞念什么,這種閱讀方法雖然讓學生可能學會了這個字,實際上卻讓他們忘記了前面的課文所講的內(nèi)容,導致他們在查詞完畢之后又回過頭重新閱讀,降低了閱讀效率,老師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通讀能力的培養(yǎng),當學生在文章中遇到一些生詞時,跳過或者是先放一放,要做到將課文流暢地進行朗讀,并且需要采用出聲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同時能夠掌握文章的重點,完成導學案相關(guān)問題,提高他們的課文理解力。例如《祖父的園子》中,文章主要通過什么描寫順序進行描寫?文章中所寫出的園子的明顯特征是什么?這些都是學生通讀文章就能夠了解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的通讀更加高效。在學生完成了課文通讀之后,立即完成導學案。老師還可以進行學生課文朗讀成果的檢驗,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三、精讀課文,了解大意
讀第三遍課文時,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shè)計。在四個學段又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shè)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有感情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使學生目視、口誦、耳聽、心思,從多方面立體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體會,看到課文的別具匠心和文章的要義,領(lǐng)悟到文章的妙處,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頤和園》一文,“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上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絲痕跡”。學生在朗讀時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我國世界遺產(chǎn)的美。
學生在預習時,除了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得清楚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如果說前面自學生字和解決課文主要問題是局部,那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則是從整體上對課文進行掌握。將課文讀熟,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主要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體會。文章經(jīng)過這樣反復、用心地閱讀,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獨特、深刻的見解和感悟,對進一步的聽講有很大的幫助?!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自覺接受很多新知識。只要教師切實重視并抓好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正確指導,由量變到質(zhì)變,學生才會得到“自求自知”的鍛煉。從而加快閱讀的速度,提高獨立思維能力,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自學能力,這樣才能轉(zhuǎn)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結(jié)束語:
課前預習是重要的學習方法,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質(zhì)量的預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終身受益。教師要把自學方法交給學生,把學生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把自主時間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和探索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李玲.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成功:教育版,2016(12):104-104.
[2]顧春娥.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15(24):110-110.
作者簡介:王彩宏(1984.03.21)漢族 甘肅通渭 大學本科 中小學二級教師 語文教學
(甘肅省隴南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