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欽
摘 要:現在我們周圍的很多學校都很重視在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在實施這一教學法的過程中,任務型教學法給我們帶來了可喜的實際效果,如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等,但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仍然存在很多影響和制約任務型教學法全面實施的諸多因素。
關鍵詞:任務型;應用;提高
從現在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中的實施現狀來看,我們的英語教師還需要對任務型教學法加深認識,才能準確科學地把任務型教學法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去,基于這種狀況,本文試圖從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在小學教學法中的優(yōu)勢,如何在教學中有效的應用以及任務型教學法應用的注意事項等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探討和論述。
一、當前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
在傳統教育、應試教育觀念長期影響下,目前在我們周圍的中小學“應試教育”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客觀上也因為學生素質跟不上,教學條件不理想等原因,不少教師課堂上大多數都是采用“意思語法翻譯法”的方法,課堂教學就是以“講解——翻譯——朗讀——做題”為主的漢語英語教學模式,教師讀句子,學生翻譯意思,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教學核心是語法知識的講解,學生學的是“聾啞”英語,缺乏英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活動流于形式
相對于傳統呆板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少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積極進行活動式教學,但是過于注重活動的模式,有許多教師總是想方設法去設計出新穎獨特的活動,使學生的注意力轉向對活動模式、活動過程、活動操作方法的關注,學生活動時十分活躍,使課堂秩序變得混亂,而忽略了對自身英語語言能力鍛煉。
(三)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重點不夠突出。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課前準備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重點不突出。有些時候,一節(jié)英語課結束了,或許學生根本不知道學了什么。有些時候,教師上課滔滔不絕,黑板寫得滿滿的,學生不停地記筆記。這種水過鴨背的教法帶來許多弊端,教師講得太多,提供給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能力的機會就會減少,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的角色,沒有時間去思考、消化和吸收,導致所學知識無法鞏固。
二、任務型教學的定義和理論基礎
(一)任務型教學的特點
(1)以意義為中心。
(2)任務的重點是解決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某一交際問題。
(3)任務的設計和實施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要解決交際問題。
(二)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教學源于情境交際教學法,是交際語言學新的發(fā)展形勢,它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Krashen提出“輸入假設理論”,他認為語言習得是通過接觸大量的語言輸入而獲取的。當學生能理解提供給他們的語言輸入時,不但他們的第二語言習得就會變得很容易,而且成為無意識的習得。
三、任務型教學的優(yōu)點
(1)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活動,啟發(fā)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很多小組活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這樣可以更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
(5)活動的內容要涉及面廣,信息量需大,這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6)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力,有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四、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需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學習能力,認真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符合學生的水平和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引起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設計活動時,應多提供應各種機會,盡量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設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各種語言實際活動。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和諧、寬容和理解的學習氛圍。英語教學中要學開口說英語不是件易事,所以這種環(huán)境尤其重要。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自由地說英語。學生只有不斷的接觸英語,才可以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興趣。
(三)任務的實施要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chuàng)造。
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參與、實踐,和主動的嘗試與創(chuàng)造,獲得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特別是兒童,模仿力強,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力。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比較薄弱,上課不易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遵循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入手,通過唱歌、跳舞、游戲、TPR等教學方法,把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
(四)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駕馭課堂活動的能力,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空間,敢于把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討論去研究并從中得到答案。只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他們才會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任務型教學的活動設計宗旨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直接的受益者是學生,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充分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和接受能力考慮,設計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多層次任務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總之,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中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實施現狀調查與分析》華東師范大學周亞君.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