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見吳孟復《書城先生詞讀后記》考釋

      2021-04-15 03:01:37胡傳志張慧穎
      學術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后記評語

      胡傳志, 張慧穎

      (安徽師范大學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 安徽 蕪湖 241000)

      近期,承宛敏灝先生親屬的信任,授權整理宛先生的遺著,有幸發(fā)現(xiàn)吳孟復先生手稿《書城先生詞讀后記》(以下簡稱《讀后記》)以及其他相關文獻,甚是珍貴。吳孟復(1919—1995),原名常燾,字伯魯,號希賢,筆名山蘿,安徽廬江人。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安徽師范大學淮北分校(今淮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圖書館副館長,安徽教育學院(今合肥師范學院)教授,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著有《訓詁通論》《古書讀校法》《唐宋古文八家概述》《劉大櫆文選》《桐城文派述論》《吳孟復安徽文獻研究叢稿》等。吳先生長于創(chuàng)作,有《吳山蘿詩存》傳世,被譽為“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師”?!?〕吳孟復手稿中提到的“書城先生”是著名詞學家宛敏灝,與夏承燾、唐圭璋等同為當代詞壇元老級人物。宛敏灝(1906—1994),字書城,號晚晴,安徽廬江人。1934年畢業(yè)于省立安徽大學,先后在國立女子師范學院、省立安徽學院、國立音樂學院、國立安徽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合肥師范學院教授、教務長,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等職。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已出版《二晏及其詞》《張于湖評傳》《詞學概論》《張孝祥詞校箋》等著作,另有《宋四十詞人述評》《唐宋詞選》等未刊稿。宛敏灝尤擅詩詞創(chuàng)作,作品入選多種選本,1986年曾編《晚晴軒詩詞選》,收錄百余首詩詞,由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印行。劉夢芙評其詞作“明快清新,自成體格”,“題材常寫時事以抒發(fā)懷抱,筆力豪壯而不粗率,意境新穎而不淺俗,雖未到一流大家地步,亦不失為名手也”?!?〕隨著大量未刊稿的整理和出版,宛敏灝的詩詞創(chuàng)作成就一定會得到重新評價。因此,吳孟復這份手稿堪稱兩位當代名家的對話。

      一、《讀后記》原文及其特點

      《讀后記》手稿共由六頁方格稿紙組成,每頁20*16(字),印有“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字樣。字跡清秀,有多處增刪修改的痕跡,可見作者思慮之謹慎細致。全文共有1580字,落款為“孟復讀后謹志”,但無書寫時間。根據(jù)紀健生《吳孟復先生學術傳略》:“78年底,安師大淮北分校改為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屬煤炭工業(yè)部。79年,先生徹底平反,恢復教授職稱,任學院圖書館長。”〔3〕可知此文寫于1979年以后?,F(xiàn)將《讀后記》全文抄錄如下:

      一、浣溪沙

      登高望遠,撫事感時,景與情會,由景入情,書生憂國,感喟遙深。極虛極活,極沉極郁?!氨彼吻迤媸茄乓簟?,可以移評此詞。易安居士見之,亦當許為本色。

      “漠漠秋陰”逗下句“霧里”,“曉寒”逗“強從”。“塞雁北來”謂自北而來,與“大江東逝”皆承“認湖山”來。“何處去”有“我能往,寇亦能往”意,亦即“問斷鴻,知落誰家”意?!皫讜r還”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意,承“時艱”而痛切言之。然“幾時還”又寓奮起抗戰(zhàn)以“挽狂瀾”之語,故結(jié)以“祖生鞭”。頓挫跌宕,針線綿密?!赌细枳印方Y(jié)構(gòu)之妙,與此相同。知此始可以言賞析。

      【附注】“祖生鞭”之“鞭”字,與上句“大江”微嫌未貫。改用“中流擊楫”典,如何?

      二、八聲甘州

      時越八年,情兼喜怒。詞人之筆,準確反映出大眾心聲。萬感蒼茫,集于一點;滿腔忠憤,談笑出之。所謂言內(nèi)意外,詩直詞曲也。讀此可知詩、詞之別。

      【附白】結(jié)尾“上蛇山去”,似夢窗之“上琴臺去”,但“聊以消憂”,不如“秋與云平”之富于形象。此吹毛索疵之論,聊供參考。

      三、南鄉(xiāng)子(黃山小補橋)

      筆力雄健,境界恢奇,而情韻殊勝。詞中亦有合陽剛、陰柔之美者,此作是也。覺稼軒弄溪、南劍雙溪樓諸作,剛健有余,但猶未免著力,不能如此詞之自然。此點可為知者道耳。

      【附白】似不必注明地點,附注亦可刪去。

      四、南歌子

      “造物固豪縱”,詞筆亦似之。“銀鉤”“玉臂”讀之,如見“運筆走風雷”也。妙從“人字瀑”之“字”字著想,運用擬人手法,復以“瘦”“肥”寫出雨前、雨后之不同;而“銀鉤”“玉臂”“擘窠”“運筆”,又皆與寫字有關,構(gòu)思極為精巧?!笆贾娣疟揪ⅲ槐瓤窕ㄉ突邸?,讀者當細心玩味之。

      五、浣溪沙(觀冰上表演)

      此題極難作,蓋古無其事,無可依傍,更無典故可用也。作者用白描手法,曲傳神態(tài),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五十年來,從報刊上讀過若干寫現(xiàn)代新事物之詩詞,幾無一首是詩,更無一首是詞。今讀此作,心眼大開。始知非新事物之不可以入詩詞,而是由于作者功力之不足。有志“舊瓶裝新酒”者,不可不讀此詞。

      六、鷓鴣天

      以濃艷之語,寫沉摯之情,所謂“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也。微而婉,《春秋》之筆法。讀者勿誤認詠物之工。

      七、又一首

      此詞似從白石“怕紅萼無人為主”脫化而來。十年浩劫,回首驚心。當時尤有難言。讀此,知老年學者中亦有反“四人幫”之英雄豪杰,故當與《天安門詩抄》合讀。

      八、虞美人

      此亦譴責“四人幫”之詞也?!凹喆澳蹧觥迸c“卻道天涼好個秋”同一機杼?!把掌选?,化俗為雅,亦見功力。(此句疑指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相繼逝世之哀音,未知當否。)

      九、一剪梅

      據(jù)記憶,上闋末兩句,當為兩個七字句,下闋末“除”與“都”葉,亦不合律(手邊無《詞律》,未細查),乞再酌!

      此首似可不收。

      十、慶春澤

      縱橫穿插,流轉(zhuǎn)自如。“妙手都無斧鑿痕”,可為此詞的評。

      作者善于抓住一點而輻射出去;又能把眾多情事融成一片。約而不薄,豪而不粗,組織之工,深堪玩味。與張孝祥之《懷于湖》各極其勝。對讀一下,可以學得不少法門。

      【附白】“更樹人,講席宏開”,微嫌質(zhì)木,不類詞句,請酌改!

      十一、浣溪沙(夜夢乍醒)

      意在筆先,神余言外,意境極為深美,融齋所謂“詞深于興”者也。就語言言,錘煉之極,歸于平淡,老手功夫,尤不可及。真好詞“不厭百回讀”也?!耙荤牎?,鑄詞亦極工。

      十二、又一首(幾處蛙聲)

      上闋三句寫了情、景、意;下闋三句寫了去、來、今。筆力之健,嘆為觀止。

      十三、思佳客

      此詞亦妙甚,似從“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翻轉(zhuǎn)一層,倍覺動人。詞中自有寄托,大約亦寫粉碎“四人幫”后,撥亂反正,喜上眉梢。竹垞所謂“其詞愈微,而其旨益遠”,是不特“通于《離騷》、變《雅》”,亦且通于雅、頌矣。

      十四、水調(diào)歌頭(今日兩嘉節(jié))

      鼓吹中興,促進統(tǒng)一,詞道之大,于斯可見。氣勢、音節(jié),合東坡、于湖為一,“誰道今人不如古”乎!

      孟復讀后謹志

      縱觀全文,吳孟復對宛敏灝的14首詞進行了逐一評論,從這些點評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高度評價宛敏灝的詞作。吳孟復對宛敏灝詞的點評涉及內(nèi)容與形式的諸多方面,包括言、象、意的詩法技藝以及情感表達等。內(nèi)容上對宛詞以現(xiàn)代新事物入詞表示贊賞與欽佩,如第五則《浣溪沙》(觀冰上表演)直言因新事物無典可用、無可依傍而顯得尤為難做,但宛敏灝依然將冰上表演寫得精彩非凡,“始知非新事物之不可以入詩詞,而是由于作者功力之不足”;第八則《虞美人》雖為譴責“四人幫”之詞,卻“化俗為雅”,具有一定的審美性。詩詞技藝方面的點評則更加細致,首先是用字之工,贊其千錘百煉卻未有痕跡,“‘妙手都無斧鑿痕’,可為此詞的評”,“錘煉之極,歸于平淡”,“鑄詞亦極工”,具有詞體語言之本色,如“言內(nèi)意外,詩直詞曲也。讀此可知詩、詞之別”,“微而婉”,甚至有“北宋清奇是雅音”的極高贊譽;其次是意象之妙,如第四則《南歌子》中“‘銀鉤’‘玉臂’讀之,如見‘運筆走風雷’也”,第八則《虞美人》中的“紗窗嫩涼”與“漾空汽笛”皆有其妙;最后是意境之深,深得古人之味,如“意在筆先,神余言外,意境極為深美,融齋所謂‘詞深于興’者也”,同時將言、象、意相結(jié)合,對宛詞的整體藝術風貌有著比肩古人的較高評價,如“筆力雄健,境界恢奇,而情韻殊勝”,“氣勢、音節(jié),合東坡、于湖為一”。除此之外,吳孟復對宛詞的構(gòu)思精巧也多有贊美之詞,如“頓挫跌宕,針線綿密”,“構(gòu)思極為精巧?!贾娣疟揪ⅲ槐瓤窕ㄉ突邸?,“約而不薄,豪而不粗,組織之工,深堪玩味”等。宛敏灝詞中的愛國主義情懷也令吳孟復贊嘆不已,動蕩時期的憂國情懷、新時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都熔鑄于字里行間,如“書生憂國,感喟遙深”,“知老年學者中亦有反‘四人幫’之英雄豪杰”,“大約亦寫粉碎‘四人幫’后,撥亂反正,喜上眉梢”等評語體現(xiàn)出吳孟復對宛敏灝的稱贊之情。

      二是客觀指出宛詞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修改建議。吳孟復對宛敏灝這14首詞的點評并非一味地抬高,同時也根據(jù)自身的學識與情感體驗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常常以“附注”或“附白”的形式加以表達。一方面是語言上的推敲,如第二則“但‘聊以消憂’,不如‘秋與云平’之富于形象”,第九則對“除”與“都”二字不合音律的疑問,建議不收,第十則“‘更樹人,講席宏開’,微嫌質(zhì)木,不類詞句”;另一方面則是意脈的探討,如第一則“‘祖生鞭’之‘鞭’字,與上句‘大江’微嫌未貫。改用‘中流擊楫’典,如何?”這些對詞作不足之處的探討所占比重雖不大,卻比贊美之詞更加珍貴,是吳孟復在認真研讀宛詞后提出的想法,滲透著吳孟復的詞學觀。這些附注或附白常以“如何”“聊供參考”“未知當否”“乞再酌”“請酌改”之類的語氣結(jié)尾,不僅是對年長者的尊敬,還有交流、探討之意味,“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蒲松齡語),這是對友人詞作的重視與尊敬。真正的朋友之間不僅要相互贊美,更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敢于交流不同的想法,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就像吳孟復的這篇《讀后記》,既肯定了友人詞作之精妙,有“‘北宋清奇是雅音’,可以移評此詞”,“覺稼軒弄溪、南劍雙溪樓諸作,剛健有余,但猶未免著力,不能如此詞之自然”一類極高的評價,也提出詞中不足、可商榷之處,如意象的使用、用字之音律、語句之連貫等問題,既有對朋友的贊賞欽佩之情,又有自身理性的思考,這種在交流中共同進步才是真正深厚篤實的友誼。宛敏灝去世后,吳孟復接連寫了《悼宛敏灝先生》《宛書城遽逝,前挽一聯(lián),意有未盡,更作一詩》兩首挽詩,嘆“知己況兼鄉(xiāng)里厚,從今更苦朋友稀”,〔4〕集后附錄中還有吳孟復為宛敏灝所撰的挽聯(lián),可見是把宛敏灝視為學術上的知己,再加上兩人同鄉(xiāng),關系更加親厚。

      三是體現(xiàn)了吳孟復的文學修養(yǎng),尤其是詞學方面的造詣。吳孟復對歷代詩人詞人及其詩文內(nèi)容極為熟悉,在這十四則點評中,詩詞文章之引用信手拈來,王達敏稱其“一生游走于義理、考據(jù)、辭章之間,在會通中力求創(chuàng)新”。〔5〕如第一則中“北宋清奇是雅音”出自清代張之洞《過蕪湖吊袁漚簃》(其四)〔6〕,主張采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諸家詩歌路數(shù)開雅正詩風一派。下文的“我能往,寇亦能往”出自《左傳·文公十六年》:“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7〕第二則附白中“上琴臺去”與“秋與云平”則出自宋代詞人吳文英的《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第四則“造物固豪縱”出自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造物故豪縱)》,〔9〕此處“固”當為筆誤。第七則“怕紅萼無人為主”以及第十三則中的“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皆出自姜夔《長亭怨慢》?!?0〕第十則中的“妙手都無斧鑿痕”出自辛棄疾的《浣溪沙》〔11〕詞首句,“痕”是“瘢”字之誤。第十一則“融齋所謂‘詞深于興’者”出自劉熙載《藝概·詞概》?!?2〕第十四則“誰道今人不如古”出自宋代王洋《贈大猷》〔13〕一詩。由上可知吳孟復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較為廣泛,尤其熟悉南宋詞,“稼軒弄溪、南劍雙溪樓諸作”一語中將辛棄疾《沁園春·弄溪賦》與《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兩首詞作拿來作比,令人驚嘆!除此之外,從“附注”中對宛詞提出的修改意見也可見吳孟復對詞的創(chuàng)作亦有鉆研;第四則中關于書法“銀鉤”“玉臂”“擘窠”“運筆”等專有名詞的使用,可見吳孟復在文化上的涉獵之廣。凡此種種,足見吳孟復學問之高,令人敬佩。

      通過對這篇《讀后記》文本的解讀與特點的分析歸納,一些疑問也隨之而來:這份手稿只有點評,并未摘錄宛敏灝的原詞,僅看評語、不讀原詞便難以在二者之間建立起更為直觀的聯(lián)系,評語中關于宛詞藝術風格、情感寄托等方面的內(nèi)容也很難坐實。那么原詞何在?《讀后記》一文只有“孟復讀后謹志”的姓名落款,并無年月,雖根據(jù)“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的稿紙推測寫于1979年之后,但是否有更準確的撰寫時間?又緣何而作?吳孟復對宛詞的意見與建議是否被采納?這些都是饒有意趣的話題。

      二、《讀后記》寫作緣起及其被采納之處

      在宛敏灝先生的遺物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與施議對先生的幾封來往信函,為我們解開了上述謎團。

      施議對(1940—),臺灣彰化人,先后師從夏承燾、吳世昌等詞學大師專攻詞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副院長等。現(xiàn)為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著有《宋詞正體》《今詞達變》等。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期間,開始策劃編纂《當代詞綜》一書,向宛敏灝約稿。圍繞約稿事宜,現(xiàn)存五通往來書信,第一封內(nèi)容如下:

      《當代詞綜》編輯組

      施議對同志:

      83年3月21日大函誦悉。

      現(xiàn)雜抄拙作若干首并附擬小傳寄奉,即請教正。承示“體例依龍編”,故亦采用直行及繁體字(平韻仄符號從略)。倘無必要,可能轉(zhuǎn)增麻煩也。

      此致

      敬禮!

      宛敏灝匆復

      1983.4.21

      由此可知,施議對曾于1983年3月21日致信宛敏灝,雖然此信已佚,但大致內(nèi)容應為《當代詞綜》即將開編,望宛先生不吝賜詞,以收編其中。因此才有上面的這封回信,其中“龍編”指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7天后,也就是4月28日,施議對回信,提出了“除選錄詞作外,并附作者小傳及詞評”,“大作片段,也盼錄示,以便采作單篇評語或集評”的希望與要求,這里首次提到了“詞評”一事。宛敏灝于5月13日予以回復,特意說:“至于詞作評語,友好間往往溢美,不值一提,乞諒。”可見宛敏灝對詞評之事并未積極響應,認為詞評往往是朋友之間相互吹捧之辭,實際上沒有多大必要,因此婉拒附錄詞評。5月19日,施議對再次來信商討詞評一事:“詞作評語,希望惠寄。體例如此,附上若干評語,更加有助于閱讀欣賞?!辈坏靡?,宛敏灝準備詞評。6月20日,他回復施議對:“承囑補充幾項材料。鑒于閣下工作之認真,只好勉湊若干,聊備參考。又前寄拙作擬修改數(shù)處,附陳并乞教正!”除勉強附上評語之外,還提出“擬修改數(shù)處”,對之前所寄的作品進行了一些修改。這封信后有五頁附稿,其中有吳孟復與史頌民對宛詞的評語,還有擬修改的詞句,分別以“(改)”與“(評)”進行了標注。史頌民是宛敏灝同鄉(xiāng)兼同窗好友,在太原工作,二人感情深厚,詩詞交往密切。因其評語與本文無關,暫且不談。將宛敏灝書信所引吳孟復評語與《讀后記》進行對讀,不難發(fā)現(xiàn),附稿中的評語基本摘自《讀后記》,只是將《讀后記》易名為《讀詞偶評》。

      如此一來,吳孟復《讀后記》的寫作時間與背景等問題便迎刃而解。1983年5月19日施議對來信懇切希望宛敏灝附上詞評,之后的一個月內(nèi),宛敏灝將自己的14首詞作寄給吳孟復,請他為自己的詞作加以點評,吳孟復因此寫下《讀后記》。宛敏灝隨后于6月20日將整理好的詞評與修改意見隨信附稿寄給施議對,當時宛敏灝與吳孟復分別在安徽師范大學與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任職,從蕪湖到淮北,算上信件在途中耽誤的數(shù)天時間,可以確定《讀后記》當寫于1983年5月底或6月初。

      值得關注的是,吳孟復在為宛敏灝詞所寫的點評中,多以“附注”“附白”來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見,不僅體現(xiàn)了吳孟復較高的詞學造詣,也反映了摯友間敢于說真話的深厚友誼。對于吳孟復的點評與修改意見,宛敏灝又是如何取舍的呢?在回復施議對的最后一封信的附稿中,宛敏灝專門提到了詞的修改建議,并標以“(改)”字,如《讀后記》中對《浣溪沙》(漠漠秋陰護曉寒)一詞提出“‘祖生鞭’之‘鞭’字,與上句‘大江’微嫌未貫。改用‘中流擊楫’典,如何?”于是附稿中有“(改)末句‘只今誰著祖生鞭’改為‘中流擊楫向誰先’”。再如《八聲甘州》(問滔滔、江漢匯東流)一篇中吳孟復云:“結(jié)尾‘上蛇山去’,似夢窗之‘上琴臺去’,但‘聊以消憂’,不如‘秋與云平’之富于形象。此吹毛索疵之論,聊供參考?!彪m自謙為“吹毛索疵”之論,但以“聊以消憂”結(jié)尾確實缺少情韻,趨于質(zhì)實,宛敏灝最后予以采納,在附稿中有“(改)末句‘聊以消憂’改為‘一醉清秋’”之句。還有《慶春澤》(快雪時晴)一詞,吳孟復提出“‘更樹人,講席宏開’,微嫌質(zhì)木,不類詞句,請酌改”,宛敏灝附稿中有“(改)‘更樹人,講席宏開’改為‘凈風煙,曉色云開’”之句。從以上幾處改動,可知宛敏灝對吳孟復的修改意見大多予以采納。當然,宛敏灝也保留了他自己的看法,沒有全盤接受吳孟復的所有建議,如吳孟復建議刪除《一剪梅》詞,但宛敏灝予以保留。

      再看宛敏灝寄給施議對附稿中抄錄的詞評,由吳孟復與史頌民兩人的評語組成,其中吳孟復的點評少則十幾字,多也不過三四十字,與《讀后記》對讀,可知宛敏灝先生對吳孟復的點評適當摘選,有所取舍。這里摘錄幾則評語加以對比:《浣溪沙》(漠漠秋陰護曉寒)吳評原文為:“登高望遠,撫事感時,景與情會,由景入情,書生憂國,感喟遙深。極虛極活,極沉極郁?!彼吻迤媸茄乓簟梢砸圃u此詞。易安居士見之,亦當許為本色?!蓖鹈魹礁逯谐浽u語為:“吳孟復教授云:書生憂國,感喟遙深,景與情會,愈見沉郁。(讀詞偶評)”《浣溪沙》(璀璨華燈瀉水明)吳評原文為:“此題極難作,蓋古無其事,無可依傍,更無典故可用也。作者用白描手法,曲傳神態(tài),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五十年來,從報刊上讀過若干寫現(xiàn)代新事物之詩詞,幾無一首是詩,更無一首是詞。今讀此作,心眼大開。始知非新事物之不可以入詩詞,而是由于作者功力之不足。有志‘舊瓶裝新酒’者,不可不讀此詞?!蓖鹈魹礁宄洖椋骸按祟}缺乏依傍,無典可用。作者以白描手法,曲傳神態(tài),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因知新事物非不可以入詞,但視寫作功力如何耳。(讀詞偶評)”從以上兩處對讀可以看出,宛敏灝對吳孟復的評語進行了一定的簡化與取舍,保留了對藝術性方面的一些點評,而刪去了如“‘北宋清奇是雅音’,可以移評此詞。易安居士見之,亦當許為本色”,“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之類的溢美之詞,取舍之間體現(xiàn)了宛敏灝謙虛謹慎的胸襟氣度。

      盡管宛敏灝與施議對的通信及附稿為我們了解《讀后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但其中仍未有宛詞的原作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對詞評的理解與把握。

      隨著1983年6月20日宛敏灝就《當代詞綜》選詞一事給施議對所寫的最后一封回信,詞作與詞評之事也暫時告一段落。遺憾的是之后《當代詞綜》卻遲遲未有消息,宛敏灝生前也未能見到這部詞集的出版。

      三、《當代詞綜》中的宛詞與吳評

      2002年9月,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當代詞綜》,這套精裝4冊的著作似乎并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2016年,施議對自言:“《當代詞綜》編纂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交付出版后,耽擱十余載,至2002年9月,方才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四冊精裝,堂堂煌煌。但并不怎么引起注視。一直以來,評論者仍甚寥寥。直至最近幾年,周于飛帶領其團隊,一批小友生,竟研究起這部當代的詞叢編來了。作為這部詞叢編的編纂者,感到無比欣慰。但愿這部詞叢編,不會再這么落寞下去吧?!薄?4〕言辭間可見施議對的遺憾與希冀之情。

      《當代詞綜》全編六卷,匯輯詞家三百余位,詞作三千余首。包括王允晳、張伯駒、夏承燾、俞平伯、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丁寧、陳家慶、繆鉞、宛敏灝、吳世昌、錢仲聯(lián)、沈祖棻、萬云駿、何之碩、吳則虞、黃墨谷等。港臺地區(qū)及海外有趙尊岳、梁實秋、李祁、饒宗頤、琦君、羅忼烈、闞家蓂、葉嘉瑩等人。卷首附有夏敬觀、徐行恭、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梁實秋、李祁、饒宗頤等人手跡,并有凡例及前言,卷末則有后記。何曉敏在《為中華詞苑保存一代文獻——施議對〈當代詞綜〉評介》一文中將此書與朱彝尊《詞綜》、丁紹儀《清詞綜補》合稱為三部詞總集,“共同構(gòu)成了由唐、宋至明、清,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后歷代詞作品的一個完整系列,甚是有功于詞苑”?!?5〕還給出了“大時空的觀照,大時代的呈現(xiàn)”“藝術家的精品,當行者的抉擇”“實用價值與文獻價值”三條較高的評價。2006年白靜發(fā)表《廿載心力成一編——評施議對〈當代詞綜〉》〔16〕一文,對此書豐富詳實的材料來源和周密嚴謹?shù)倪x詞標準、宏觀通達且高屋建瓴的詞史觀照和代群劃分、熔文獻與理論為一爐的選評結(jié)合的編排體例、《前言》中對百年詞業(yè)進行了全面的回顧與反思給予了高度贊揚。此后對《當代詞綜》的研究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15年周于飛團隊再次對這部著作進行深入研究與重新評估,發(fā)表了《施議對〈當代詞綜〉研究》〔17〕一文,對編選的體例與特點、目的與文獻價值以及當代詞風的呈現(xiàn)進行了更加細致與深入的研究,并且對未來研究前景作了積極的展望:“目前學界已經(jīng)在為探討舊體詩詞的文學史地位而努力,并為它們所承擔的文化使命正名。在這種情況下,舊體詩詞的研究及創(chuàng)作必將有很大的改觀,《當代詞綜》也會借此契機被廣大讀者所知曉,書中那些不被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和作品將會‘重見天日’,他們的文學成就最終會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認可?!?/p>

      在這部煌煌之著中,宛敏灝詞被收編于第四卷,即1906—1911年間詞人之列,共有14首詞作,即《讀后記》中吳孟復所評的14首詞。但詞作順序稍有不同,《當代詞綜》乃是按照詞調(diào)長短編排,小令在前,長調(diào)在后。在這部著作中我們可以看見宛敏灝的原詞,通覽原詞之后,再看吳孟復的評語,更可見其對字法、結(jié)構(gòu)、意境等點評的精到之處,這樣可以將詞與評結(jié)合起來,二者之間建立起有機聯(lián)系,各賞其妙。詞評基本與信件附稿一致,對宛敏灝附稿中的修改意見予以尊重和接納,只在形式上將同詞牌的“又一首”改為“前調(diào)”,更加規(guī)范。前引《讀后記》第四則關于《南歌子》一百多字的評語,在沒有讀到原詞前,對吳評所言終隔一層,其詞實為《南歌子·黃山雨后小立白龍?zhí)渡嫌^人字瀑》,現(xiàn)征引如下:

      前日銀鉤瘦,今朝玉臂肥。擘窠書就勢如飛,底怪昨宵運筆走風雷。 晚霽喧知了,斜陽染翠微。白龍夭矯下山溪,更與多情明月伴人歸。

      原來宛詞所寫對象是黃山人字瀑。該詞上片寫雨后瀑布變化,別出心裁,就“人字”形態(tài)展開聯(lián)想,巧妙運用一系列書法術語,用“銀鉤瘦”形容雨前“人字”的纖細,“玉臂肥”形容雨后“人字”的壯碩;倚在山崖上的人字瀑,非常巨大,又像是飛動起來的“擘窠”大字。過片回寫昨夜風聲雨聲瀑布聲,延續(xù)前幾句以書法寫瀑布的思法,將自然界真實的聲響與筆走風雷的成語嫁接起來,既銜接自如,又妙合無痕。這時我們再重讀吳評,就能真正體會到他所說“妙從‘人字瀑’之‘字’字著想……構(gòu)思極為精巧”等內(nèi)涵,切實認識到吳評之精當。

      《當代詞綜》在14首詞后還附有“小傳”與“集評”,“小傳”是宛敏灝應約而寫,除生平簡歷外,還介紹他與周岸登及李大防等老輩談詞經(jīng)歷,以及他的詞學主張?!凹u”仍是吳孟復與史頌民之評,其中吳孟復對《浣溪沙》(登振風塔)、《南歌子》(前日銀鉤瘦)、《慶春澤》(鏡湖迎春)的點評都出自《讀后記》中。

      另外,附稿中宛敏灝在吳孟復的評語后標注“讀詞偶評”,在史頌民的評語后標注“愛吾廬漫志”,二者皆以括號標點?!奥尽币话愣嘤脕頌楣P記、作品集等命名,如南宋王灼的《碧雞漫志》、明代陳鼐的《百可漫志》、陶輔的《桑榆漫志》等,因此《愛吾廬漫志》當為史頌民的著作,另一部同樣以括號形式出現(xiàn)的“讀詞偶評”便也被類歸為吳孟復的著作。在《當代詞綜》中,二者都加上了書名號,即《愛吾廬漫志》與《讀詞偶評》,將之視為單篇文章或著作,無論是否公開發(fā)表,都顯得更加規(guī)范。

      在《當代詞綜》的后記中,施議對說道:“本編正式向海內(nèi)外詞家征集作品是從一九八三年春開始的,……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整整五年時間。……三項工作進展甚緩慢。因此致使某些作者生前無法見到此書出版,這是最大的遺憾。”〔18〕落款為“施議對 一九八八年五月八日于北京”,這表明1988年《當代詞綜》截稿時,即有一些作者陸續(xù)辭世。2009年2月,《詞學》刊載了題為《二十世紀中國填詞史話——〈當代詞綜〉前言》〔19〕一文,文末有作者附記一則,提到“這篇文章撰寫于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懂敶~綜》則耽擱多年,于二〇〇二年九月,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睆?988年截稿到2002年付梓,其間又經(jīng)過了14年之久。宛敏灝與吳孟復相繼于1994年、1995年去世,皆未見到他們?yōu)橹冻鲂量嗟闹?,實乃憾事?/p>

      注釋:

      〔1〕〔5〕王達敏:《吳孟復: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師》,《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2〕劉夢芙編選:《二十世紀中華詞選》,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第782頁。

      〔3〕紀健生:《吳孟復先生學術傳略》,《文獻》1996年第1期。

      〔4〕吳孟復:《吳山蘿詩存》,合肥:黃山書社,2015年,第183頁。

      〔6〕全詩為:“江西魔派不堪吟,北宋清奇是雅音。雙井半山君一手,傷哉斜日廣陵琴。”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主編:《張之洞全集》第十二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579頁。

      〔7〕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675頁。

      〔8〕“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天無語,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睏铊F夫箋釋:《吳夢窗詞箋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77頁。

      〔9〕“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等閑更把,萬斛瓊粉蓋頗黎?!编噺V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61頁。

      〔10〕“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shù)。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huán)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毕某袪c箋校:《姜白石詞編年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6頁。

      〔11〕“妙手都無斧鑿瘢。飽參佳處卻成顰。恰如春入浣花村?!编噺V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第424頁。

      〔12〕王氣中箋注:《藝概箋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47頁。

      〔13〕“人言功名難力取,我意功名要勤苦。分明經(jīng)訓是菑畬,誰道今人不如古。”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8949頁。

      〔14〕施議對:《關于〈當代詞綜〉問題(一)》,《人民政協(xié)報》2016年12月12日。

      〔15〕何曉敏:《為中華詞苑保存一代文獻——施議對〈當代詞綜〉評介》,《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16〕白靜:《廿載心力成一編——評施議對〈當代詞綜〉》,《中國韻文學刊》2006年第2期。

      〔17〕岳蘭香、周于飛:《施議對〈當代詞綜〉研究》,《新文學評論》2015年第2期。

      〔18〕施議對編纂:《當代詞綜》全四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2021-2026頁。

      〔19〕施議對:《二十世紀中國填詞史話——〈當代詞綜〉前言》,《詞學》2019年第2期。

      猜你喜歡
      后記評語
      后記
      流沙河語錄及諸家評語
      四川文學(2020年11期)2020-02-06 01:54:52
      周克芹語錄及諸家評語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02-06 01:22:44
      教師評語
      后記
      后記
      后記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24
      怎樣為作文寫評語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6
      作文評語探討
      如何寫好作文評語
      平原县| 辽源市| 河曲县| 海原县| 丰城市| 岑溪市| 昌黎县| 通城县| 封开县| 洪泽县| 恩施市| 昭觉县| 渝北区| SHOW| 栾川县| 旅游| 青铜峡市| 四会市| 北流市| 兰溪市| 顺昌县| 汶上县| 鄯善县| 潞西市| 福州市| 巴里| 河源市| 师宗县| 宜州市| 孟州市| 固镇县| 扶风县| 红原县| 东阿县| 涿鹿县| 拉孜县| 德昌县| 饶阳县| 平利县| 大埔区|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