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之時,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也是構建師生良好互動關系的基本條件。小學語文教師所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之時,大部分是以教師為主體來進行課堂提問,在提問方式較為單一、固化的基本模式之中,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之中,語文教師應如何進行有效提問,幫助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閱讀的基本內容,挖掘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推動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
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與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從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體情況來看,語文教師可全面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讓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并在閱讀之時能夠豐富和拓展學生的視野。當然,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之中有效提問策略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在提問的正確指引之下,學生才能夠真正把握閱讀的主旨和思想。
一、提問設計,要有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之中開展有效提問,其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在掌握基本閱讀技巧之下進行有效的閱讀思考和閱讀探究,進一步推動學生情感思維和技能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所設計的提問方式要具有一定的目標性,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提問目標性能夠克服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但是在提問目標的設定之時,一定是要圍繞閱讀教學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在提問目標與閱讀教學目標相平衡之中,才能推動學生思維呈現發(fā)散性的發(fā)展趨勢,增強學生在提問之中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水平和認知水平。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時設計了一個問題:出示短文“小明仗著他哥哥力氣大,就狐假虎威欺負比他小的同學”?!翱h官的兒子依仗他父親是縣官就狐假虎威,欺詐老百姓?!贝蠹蚁胍幌?,文中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這里提問的目標是鞏固、運用、遷移。李吉林老師在情境說話、寫話課《蘿卜娃娃看到了田野》中,當學生說了田野的景色后,李老師提問:“剛才你們說的都是田野的景色,忘了田野的主人。田野的主人是誰?為什么農民伯伯是田野的主人?”這里的目標是引向事物的另一個方面,開拓思維。
二、藝術提問,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提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之時,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和基礎,設計一些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閱讀問題,在問題的有效引導之下,幫助學生掌握最為合適的閱讀思維方式,這樣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之中提問便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使得學生在啟發(fā)之中能夠關注參與閱讀的重要價值,積極拓展學生參與閱讀的形式,并強化師生之間在閱讀課堂中以提問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溝通,大幅度提升小學閱讀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比如,小學生在進行《鳥的天堂》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就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文章中,作者一共兩次去了鳥的天堂,但所看到的結果卻大不相同,第一次沒有看到一只鳥,而第二次卻看到了很多鳥,為什么呢?”對于這樣兩個相互矛盾的現象,學生們總是會積極思考到底是什么,進而也會更加樂意去閱讀去探索答案。又如在進行《幸福是什么》文章的閱讀學習時,語文教師就進行了這樣一種提問: “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所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嗎?那么你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三、科學設問,提升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閱讀教學中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之時,可以結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提問內容的巧妙化設計,避免課堂提問設計過于廣泛,而學生難以在自身的思維層次之上給予精準性回答,導致課堂逐漸陷入僵局。當然也不能將課堂提問內容設計的過于簡單,這樣學生回答過于簡單,難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之時,既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又需要使得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所以,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科學化設計相關的提問內容,合理把控提問內容的難易度,為學生思維發(fā)展保駕護航。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巨人花園》這部分內容時,就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了這樣一種科學合理的問題設計。首先對學生進行提問: “在巨人第一次對孩子們呵責時,花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接著又問: “巨人第二次呵責孩子們時,花園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當巨人第三次呵責孩子時,巨人的內心是怎樣的,他的花園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边@樣一種分布式問題設置,使得每一個問題的范圍都變得比較狹窄,而且學生理解起來也變得很輕松。最后語文教師再問: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在語文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都輕松地解決了上述三個問題,隨之在這三個問題的基礎上最終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總而言之,在多元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不斷滲透之中,為了推動小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思維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之時,便需要借助有效提問的基本策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樹立正確的閱讀思想,這對比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而言,更關注學生對于思維和能力的強化,讓學生在真正理解閱讀含義之時,能夠快速實現閱讀素養(yǎng)的全方位發(fā)展,以此推動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之中走得更長更遠。
參考文獻:
[1]呂君愾.格律詩詞與粵語吟誦[J].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2019(1).
[2]秦德祥.傳統(tǒng)吟誦的用譜與傳承方式[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2).
[3]孫克強,鄧妙慈.中華古典詩詞吟誦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文學與文化,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