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欣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存在學生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等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優(yōu)化教學內容,突出語文的實用性功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策略;教學理念;功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4-0074-02
語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以及實踐性等特點,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但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存在學生不學、教師難教等諸多問題,教學不容樂觀。因此,如何契合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突出中職語文的實用性功能,是值得中職語文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結合中職語文教學實踐,分析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現狀,探討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中職語文也是如此。中職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專業(yè)課的學習以及日后的就業(yè)。語文素養(yǎng)高的學生,理解能力較為突出,無論是學習文化課還是專業(yè)課,都游刃有余。因此,中職語文是發(fā)展中職教育的基礎,在中職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好中職語文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專業(yè)課,還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中職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中,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而文從字順的書面表達,清晰、連貫、得體的口頭表達,是學生實現成功交往的前提之一。因此,學生可通過中職語文的學習不斷提高語文應用能力,為其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提升以及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二、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
中職學校的生源不穩(wěn)定,學生基礎較薄弱,綜合素養(yǎng)參差不齊,這是目前中職學校較為突出的問題。在語文學科上,學生的表現有:漢字書寫潦草、不規(guī)范,漢語拼音的拼讀、書寫與英語的拼讀、書寫相混淆,語文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混為一談,書面表達能力弱,不能寫出可讀性較強的作文,不能清晰、連貫、得體地表達所思所想,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待提高。
另外,部分中職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少。例如,有的學生把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當成司馬光,誤認為《史記》是司馬光所著,把《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與李自成混為一談。由于語文知識積累少,有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久而久之,失去語文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主動性差
中職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于是,有的學生在內心深處把自己定位為學困生,有較強的自卑心理,缺乏學習自信心。對于中職語文課程,有的學生不重視,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具體表現為:缺乏學習動力,不能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認知水平較低,接受信息的能力較差,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非常簡單的語文知識,部分中職學生學起來都覺得有困難,需要語文教師反復講解,耐心輔導,才能吸收。部分學生有這樣的認識誤區(qū),認為到中職學校學習是通過專業(yè)課的學習掌握技能,而不是學習語文,因此,重視專業(yè)課學習而輕視語文等基礎課程的學習。
3.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落后,課堂教學依舊采取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滿堂灌”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積極互動的語文課堂枯燥、乏味,雖然教師講得津津有味,但學生的接受效果并不好,甚至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基于這種課堂教學形式,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宰,取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顯然,這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另外,部分中職語文教師不了解中職教育,不了解中職語文的培養(yǎng)目標,不了解中職學生的學情,因此,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不高。而從學校層面來說,部分中職學校存在重技能培訓、輕基礎課程的情況,致使語文等基礎課程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
三、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1.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揮其引領作用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要清晰掌握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學習相關中職教育理論,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中職教育新理念,積極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教師要清醒認識到中職語文對提升中職學生綜合能力的積極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針對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等情況,積極開動腦筋,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中職語文教師要改變對學生的認知,轉變對學生的看法,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中職學校生源較差,這是客觀事實,但教師不可抱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態(tài)度,而是要端正態(tài)度,通過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實,絕大多數中職學生都具有上進心,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內心深處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的關心與認可,因此,教師要耐心引導,用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2.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此,可以實施生活化教學,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教材內容,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化,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如開展辯論、演講、課本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3.優(yōu)化教學內容,突出語文的實用性功能
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語文綜合能力不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學案,優(yōu)化教學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可從語文基礎知識抓起,突出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功能,為中職學生學好其他專業(yè)課奠定基礎,也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可將語文教學內容與社會需要對接,凸顯其實用性功能。首先,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也是中職學生展示個人才華、叩開職場大門、獲得社會認同的一把鑰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種渠道,強化口語訓練,給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表達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盡情展示。還可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通過訓練指導,讓學生掌握在不同場合說話的技巧。其次,提高學生文字書寫水平和應用文寫作能力。中職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離不開應用文寫作,而一手好字是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開展基礎知識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中職語文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并為其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清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要注重優(yōu)化教學內容,以突出語文的實用性功能,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曾凡軍.5R閱讀教學法促進中職學生能動學習的實踐[J].安徽教育科研,2020(01).
[2]覃容飛.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中職語文“任務群式”課例研究的實施途徑[J].廣西教育,2020(02).
[3]林秀英.巧用信息技術提高中職語文預習效率探賾[J].成才之路,2019(36).
[4]宗彬花.運用多元化評價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江蘇教育研究,2019(3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ang Jiaxin
(Daj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enter, Gulang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uch as students' poor foundation,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eachers' outdated teaching concept and so on. Therefore,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update teaching idea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onstantly innovate teaching forms,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s, and highlight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Chinese.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tatus; strategy; teaching philosophy;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