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衛(wèi)民
【摘要】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對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通常比解決與其相關的教學問題更為重要。為了更好地將提問策略運用到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中,并得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中借助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式進行提問策略的聯(lián)系,以此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在提問策運用中教師應將語文教學課程進行優(yōu)化整合并對單元整體教學進行設計,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提問策略;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主要是將小學語文教材視為一個教學方式的載體,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借助提問策略的運用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求知欲。單元整體教學主要是將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分組,選擇每一單元中的提問訓練為主要線索,使之科學合理地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為了提問策略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下文筆者將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為提問策略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運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一、明確提問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借助提問策略提高語文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就需要語文教師對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學生對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為學生提供問題思考和回答提供有效的條件。提問策略在小學語文整體教學中的運用這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教師在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時要明確提問問題,明確了解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問題的答案,其中要注意提問問題所涉及的范圍,如果涉及的范圍超出語文教學范疇,便會導致學生無從下手,如果涉及的范圍小于語文教學的范疇,學生便會覺得沒有學習難度。第二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對正確地回答問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回答。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提問策略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在于學生提出了多少與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有關的問題,而在于提問問題的效果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魯賓遜漂流記》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問題進行設定,第一方面,在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中有哪些段落或者情節(ji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提起魯濱孫漂流記腦海中會出現(xiàn)什么情節(jié)?第二方面,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在乘船前往非洲時都遇到了哪些危險?他是通過什么方法在孤島中存活下來的?魯濱遜與“野人星期五”兩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等。教師通過對《魯賓遜漂流記》中兩方方面問題的設定,明確提問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效果[1]。
二、了解課題內容,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對所涉及的每一個單元、每一篇文章以及單元文章中涉及的每一篇中的句落之間設計的內容進行問題設定,詳細的了解每一單元整體教學中的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要明確了解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時要保證問題提問的難易程度,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增加個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對鄭燮的《竹石》這篇古詩教學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了解到學生在學習故事中最大的學習難度便是不能夠對古詩中的相關詞義進行了解,不能夠對作者寫作時的感受進行感知。在教學中為了方便學生對《竹石》這個篇故事的了解,教師教學時可以借助古詩中的插畫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古詩中的插畫了解作者的感受,以此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如,竹石這篇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古詩運用什么表達方式體現(xiàn)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借助問題提問加深對古詩進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提高提問的有效性[2]。
三、把握提問的時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提出教學問題時要及時的把握好機會,通過有效的問題提問方式牢牢把握好提問的時機,通過把握提問的時機來提高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效果。通過提問策略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在小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時學生小學學習中接觸最多的教學學科,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講,對小學語文知識進行詳細的梳理較為復雜,基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詳細地梳理,并將梳理的知識與課堂提問進行融合。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問題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把握,在這種狀況下教師要對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依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問題提問,確保問題提問的難易程度,這樣界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問題提問后,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方法,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并進行合理的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其中要注意的是給予學生思考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問題提問的難易程度。例如在《金色的魚鉤》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時要把握提問的時機,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可以先為學生講述共軍長征的故事,讓學生對紅軍長征的歷程進行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如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文章中是通過那些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是什么地方?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提問的時機進行把握,將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氛圍進行烘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提問策略的運用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時,要依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提問,并通過提問策略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媛媛. 落實提問策略,提升閱讀能力——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J]. 江西教育, 2021(33):1.
[2] 唐銘蕭.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
[3] 龍歸香. 淺析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策略[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