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統(tǒng)
摘 要:國家針對小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標準,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以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自主進行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學習中的知識和問題。對于小學數學來說,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理論。為了幫助他們在短期內掌握自主學習規(guī)律,教師應通過一些方法引導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主動投入學習當中,文章主要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淺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
一、 引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剛開始接觸數學的時候,有很多學生經常會出現進入不了狀態(tài)的情況,一些簡單的數學理論,連續(xù)學習幾天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加上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比極高,一旦學生出現了數學學習不好的情況,就用責備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從而使得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嚴重的抵觸心理。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采用一些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他們投入數學學習中來。
二、 自主學習的概述
自主學習最早產生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再是自己進行講課,而是將課堂的主體變成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自己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習或者借助查找課本和資料的方式掌握相關理論。對于我國的教育來說,將自主學習引入到教學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應試教育中的不足,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人生發(fā)展中具備一定的獨立能力。
三、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講課方式陳舊
教師在小學課堂上,主要是通過板書或者多媒體課件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數學知識點。整節(jié)課堂都是由教師進行主導,學生在課堂上將一些重點的內容記錄下來,對于自己記錄的內容也沒有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推理,從而導致他們在課堂上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但是在做題的時候卻出現不會做的情況,影響了上課質量。再者,教師在小學的教學當中,已經適應了以往的應試教學,對于那些新的教學方法,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進行引導。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教學方式認識不夠準確、全面,經常會出現使用力度不到位的情況,影響了上課質量。
(二)師生交流比較少
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說話,教師為了維持班級紀律,通常會讓他們在課堂上手背后,端坐著,然后在黑板上向學生講述相關知識點。然而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動手訓練的課程,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勤于動筆、不善于動腦,則不能及時發(fā)現自身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進而就不會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也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另外,有的教師意識到師生交流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會對班級的學生進行提問,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教師存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即使有的學生知道答案,也不會主動站起來進行回答,通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神情點名提問。這樣的形式對于那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讓他們在展示答案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但是對于那些數學學習不好的學生,教師點名環(huán)節(jié)容易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有的學生會出現逃避心理,從而浪費了提問環(huán)節(jié)。
(三)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已經意識到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區(qū)別,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開始逐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適應了應試教育的方式,在課堂上和學習中需要依靠教師才知道自己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如果教師一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他們就容易找不到重點,從而影響了自主學習的質量。再者,有的學生比較懶散,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不夠端正,教師給他們指定一些內容讓其進行學習,他們也不會主動去完成,即使教師布置了課后作業(yè),有的學生會抄襲其他學生的答案,沒有學習的自覺性。
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現如今,大部分學校已經在教室安裝了投影儀、電腦和電子白板,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將數學上的理論結合現實中的案例,引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學習,讓他們在扮演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點。例如,在講到“認識圖形”的時候,
教師可以利用課下在網絡上下載一些超市購買不同形狀東西的視頻,制作成課件。在數學上課之后,將自己制作好的課件播放出來,然后拿一些不同形狀的物體向學生展示,讓他們明白這節(jié)課的講課內容。最后讓學生扮演成超市收銀員和顧客角色,進行貨物買賣。這樣學生可以在扮演的過程中,對數學課本上的形狀形成一定的認識。由于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全部正確,教師在發(fā)現問題的時候,可以將那些問題記下來,切記不要打擾學生表演過程,以免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當學生表演完畢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細節(jié)點評,告訴他們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如何準確地向售貨員描述自己想要買什么形狀的東西,從而讓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每個班級都有性格開朗和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在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盡量營造成他們熟悉的現實環(huán)境,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幫助那些性格內斂的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時候,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其中,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上課質量。
(二)采用提問的形式進行分組學習
過去的數學課堂形式,普遍是班級上的學生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課內容,有的學生即使看起來端坐在座位上,但是他們的思維早已出現了飄忽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數學知識點沒有掌握徹底。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思維跑路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一連串提問的方式,將班級上的學生分成不同的隊伍,讓他們在各自所屬的隊伍中,通過交流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在講到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這部分的內容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內容,因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及時發(fā)現自身的問題,在做習題的時候對小數的知識掌握不夠全面,或者由于粗心大意使得相關習題做錯。因此,教師可以提出一連串與小數加減法有關的問題,問題由簡單到難,給每組分布不同的數學問題,給他們制定討論的時間。小學生的約束性比較差,教師在他們交流的時候,可以走到不同的組里挑選不同的學生進行提問,以此監(jiān)督他們的討論質量。當學生交流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讓每組中的一名學生進行作答,在他們回答的過程中,查看他們在小數加減法中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及時對其進行糾正。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每節(jié)數學課程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在采用提問的形式進行分組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采用,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這樣的方式上課,避免出現教學方式出現問題影響上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