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潔
【摘? ? 要】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均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對此階段小學生而言,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法應用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可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刻理解,深化知識記憶,借助對知識的學習、掌握,推動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首先針對生活化教學法應用意義加以闡述,其次針對生活化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望借此為切實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32-02
Application of Life-base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Longjin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WU Mengjie
【Abstract】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aily life of students. Therefor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t this stage, teachers apply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ife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life-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based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Life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新課程理念中指出,生活為知識的重要來源。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日常生活作為教學切入點,將教學內容同日常生活相結合,實施生活化教學,以此促使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靈活應用至日常生活中,對生活中所遭遇的實際問題加以妥善處理。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可發(fā)現(xiàn),大量內容均同日常生活相關,由此可見,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法應用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尤為必要。因此,本文針對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分析。
一、生活化教學法應用意義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法所具備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首先,其有助于學生健康人生觀、心理態(tài)度的養(yǎng)成。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思想意識、世界觀并未完全形成,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能力較為薄弱,因此,教師只有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例應用至教學活動中,方可幫助學生對教材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理論、法律知識加以理解。其次,借助具體事例的講述,還可有助于學生直觀感受的形成,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至實踐中,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生活態(tài)度及價值觀念。再次,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道德與法治中大部分內容均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因此,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法可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間的距離,聯(lián)系日常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得以正向發(fā)展。最后,借助周圍事例的教育、示范,可促使學生對榮辱觀及是非觀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促使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及法律意識的形成。
二、生活化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
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關聯(lián)密切,加之學生年齡較小,因此對文字敘述類的理論知識難以形成深刻記憶,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有效提升。針對此現(xiàn)象,教師可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至教學實踐中,將日常生活同教學內容相連,為學生對教學知識形成深刻記憶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以“有人幫,不一樣”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此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可先將“幫助”的含義向學生講述,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有人幫”的概念,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觀點,講述自身對于“幫助”的認知,并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或被他人幫助的事例加以敘述,借助真實發(fā)生的事件幫助學生對“不一樣”這一字眼進行理解。部分學生在此節(jié)課講述前,針對“幫助”的概念并未全面了解,部分學生甚至認為他人對于自己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教學結束后,學生真正理解了“幫助”的真正含義形成理解,學生可在他人需自身幫助時,積極伸出援手。教師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至教學活動中,可有效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相融合,并與學生思維習慣、學習能力加以適應,推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正確認知的形成。
(二)制定生活化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完成教學目標的制定,以此方可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制定教學目標需充滿生活化,并契合學生需求,同時考慮學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該教學目標。若教學目標過高,致使學生難以完成,則會對學生學習信心造成打擊。以“和‘拖拉說再見”教學內容為例,此節(jié)課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糾正遇事拖拉的不良行為。為此,教師所制定教學目標需以減少學生遇事拖拉行為及提高學生行動效率為主。待學生經一段時間調整后,自身拖拉現(xiàn)象得以減少時,教師則可再提高教學目標,即要求學生高效完成某項任務,同拖拉真正“說再見”。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改變“拖拉”的不良習慣時,將會發(fā)現(xiàn)自身發(fā)生的顯著變化,除做事更為高效且快速外,自身生活態(tài)度也隨之發(fā)生轉變,教師可一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形成。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合理且充滿生活化教學目標的設定,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進程的推進而言也具備重要意義。
(三)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決定生活化教學能否有效展開的關鍵在于生活化教學內容是否合理。教學活動中,生活化教學內容的選用主要分為兩方面,即生活實踐式教學、生活指導式教學。其中生活指導式教學即指教學活動中教師將生活中的小竅門、小常識或為人處世的道理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入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促使學生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對自身行為加以規(guī)范,有助于他們健康生活態(tài)度、生活理念的形成。
生活實踐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生活技能的不斷提升,強化學生生活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將二者融合應用至課堂教學中,借助生活實踐、生活指導將道德與法治教育意義充分發(fā)揮。以“春天在哪里”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帶領學生走入自然,引導學生在接觸自然的過程中找尋春天,對春天的美加以真切感知。借助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可促使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還可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中所蘊含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然中發(fā)現(xiàn)春天,除可推動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發(fā)展外,還可促使學生在自然樂趣感受中,逐漸產生一種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想法。由此可見,教師將生活化教學內容應用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于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同時,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可借助生活實踐切實掌握教學知識,以推動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素質教育的落實及推廣,要求教師注重學生道德素養(yǎng)及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為人才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為此,教師可將生活化教學法應用至教學活動中,借助生活化內容的引入,正面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及道德意識,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及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李曉民.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9(06).
[2]阮梅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3).
[3]姜福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育的生活化路徑探究[J].赤子,2019(25).
[4]王艷敏.淺談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周刊,2018(25).
[5]郝耀東.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7(88).
[6]國明.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
[7]白玉珍.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
[8]黃勝男.淺析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31).
[9]陳芳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18(12).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