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小雪,陸曉清,蔡佩瑜,陳珊兒,陳水婷,黎婉勤
[摘要]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現狀,探索勞動價值觀、勞動動機以及勞動實踐之間的關系。調查結果發(fā)現:當前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較為正面,女生的勞動價值觀認同度、勞動遠景動機以及整潔度都高于男生。大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地位與勞動遠景動機呈現正相關,勞動觀念與宿舍整潔度正相關,遠景動機與校內、校外義務行為正相關,校外義務行為和志愿時長正相關。
[關鍵詞]勞動教育;勞動價值觀;勞動動機;勞動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我們黨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中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1]在當前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勞動觀,提高大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廣東省某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現狀的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勞動動機以及勞動行為之間的關系,考察高校在推進大學生勞動教育方面的現狀和具體舉措,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紙質問卷進行調查。隨機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有效回收率為98.7%。被調查者中,男生168人,女生127人,性別信息缺失1人;大二學生145人,大三學生94人,大四學生57人;理工科類學生194人,文史類學生100人,其他學生2人。城鎮(zhèn)學生139人,農村學生155人,戶籍信息缺失2人。獨生子女50人,非獨生子女246人。
(二)研究工具
在鄭銀鳳(2016)[2]270和董璐弘等(2020)[3]118研究基礎上,編制了63個題目組成的問卷。以廣東省某高校為調查對象,首先選取31人進行前測,對問卷的信度和區(qū)分度進行分析,刪除區(qū)分度和信度較低的題目,最后保留55個題目。
本次調查問卷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勞動教育現狀及具體措施,包括學校已開展的勞動教育舉措、存在的問題、開展的形式等;二是大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認知情況,包括對勞動的態(tài)度、動機等;三是大學生的勞動實踐情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情況。
(三)統計處理
采用SPSS25.0對數據進行處理,針對數據中的缺失值,在統計分析時按列表排除個案的方法進行處理。
二、大學生勞動教育現狀
(一)大學生所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
本次研究調查了大學生所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情況。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勞動教育,也贊同學校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在次數上,大部分學生贊同學校每月開展一次或每兩月開展一次;在形式上,大多數學生希望課程是以志愿服務或社會實踐的方式展開。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1.9%的大學生認為其所在高校重視勞動教育,35.4%的大學生認為學校重視程度一般,僅有2.7%的大學生認為學校不重視勞動教育。72.5%的大學生贊同高校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僅有3.7%的大學生不贊同高校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在課程設置上,有50.9%的大學生認為應該每月一次,有23.9%的大學生認為應該每兩月一次, 有18.4%的大學生認為應該每兩周一次,有6.5%的大學生認為應該每周一次。學生最希望勞動教育課程以志愿服務的形式開展,其次是希望以社會實踐的形式開展,再次是希望以勤工助學和專業(yè)實驗或實習的形式開展。具體到志愿活動時,大學生傾向度排名前四的分別是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助老助殘和大型賽事。大學生較不愿意參加扶貧資助、西部支教和環(huán)境保護類型的志愿活動,最不愿意參加的志愿活動類型是政策宣講。在有償勞動上,大學生參與的最主要原因是賺取個人生活費,其次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豐富大學生活,再次是增加工作閱歷。也有小部分同學是為了獲得成就感,有極少數的同學是為了逃離學校。
學校以勤工助學、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形式開展勞動教育的比例在60%以上。學校以講座、專業(yè)實習或實踐等形式開展勞動教育的比例在40%以上。約60%大學生參加過社會活動,其中40%的大學生主要是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少部分大學生參加過“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社會活動,但也有39.2%的大學生沒有參加過社會活動。在學校提供有償勞動的類型中,學生助理占比最高,高達91.8%。此外,學校還提供飯?zhí)眉媛?、快遞兼職或家教有償勞動,學校較少提供發(fā)傳單的活動。
(二)大學生勞動實踐的現狀
大學生勞動實踐的現狀調查結果,主要包括大學生宿舍衛(wèi)生情況、志愿服務、義務勞動、有償勞動和專業(yè)實習這幾個方面。大部分學生了解宿舍管理制度,能夠主動清潔衛(wèi)生,保持清潔習慣,絕大多數學生會主動參加志愿活動及校內義務活動。
66.7%的大學生較了解宿舍管理規(guī)章制度,28.7%一般了解,4.4%的大學生還不甚了解。72.7%的大學生每周清掃宿舍1~2次,11.3%的大學生每周清掃宿舍3~4次,而清掃次數五次以上的有6.8%,也有9.2%的大學生每周清掃宿舍0次。 88.3%的大學生表示會主動清潔宿舍衛(wèi)生,僅0.3%的大學生表示不太贊同,說明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主動清潔衛(wèi)生的習慣。81.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個人衛(wèi)生情況較好,17.2%人選擇一般,還有1.4%的大學生表示不太注重個人衛(wèi)生。
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平均時長為54.78小時,最低時長為0小時,最高時長達到3 600小時。83.3%的大學生會主動參加志愿活動,16.3%的學生對志愿活動態(tài)度一般,1.3%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參加志愿活動。
36.7%的學生每學期會參加一次校內義務活動,45.2%的學生每學期會參加2~3次,8.5%的學生每學期會參加4次及以上,也有9.5%的學生沒有參加過校內義務勞動。45.6%的學生沒有參加過校外義務勞動,36.4%的學生每學期會參加一次校外義務活動,13.6%的學生每學期會參加2~3次。
大學生參加的有償勞動主要是“家教與助理”,較少學生發(fā)過傳單,少量學生從事飯?zhí)眉媛毢涂爝f兼職,有38.0%的大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有償勞動。23.5%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參加校內有償勞動,15.7%的大學生更傾向于校外兼職工作,另外有59.4%的大學生認為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工作都可以接受。79.2%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專業(yè)有提供實習、實踐(見習)的機會,5.5%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專業(yè)沒有提供實習、實踐(見習)的機會,15.4%的大學生表示還不清楚是否有這樣的機會。
(三)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現狀
1.勞動價值觀量表基本統計分析
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統計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大學生最認同“勞動是人類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M=4.72),其次是勞動可以磨練人的意志(M=4.45),認同度較低的是“將來做不了社會精英,我也甘愿當普通勞動者”(M=3.76)。大學生在這14個題目上的平均值為4.20(標準差SD=0.47)??偟膩碚f,當前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較為積極正面。就性別而言,女生在勞動價值觀得分比男生高。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除項目3“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勞動”和項目6“體力勞動就是吃苦受罪”外,男女生在其余12個題目上的差異均達到統計學顯著性水平,說明女生對勞動價值的認同高于男生。
2.勞動價值觀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價值觀因素分析中,題目8的共同度小于0.3(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后續(xù)分析中將此題剔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終提取3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54.35%,以最大方差法旋轉因子。
第一個因子勞動認知由4個題目組成:1,3,4,5(勞動是人類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勞動;要想獲得財富,就必須勞動;勞動可以磨練人的意志),α系數為0.793。第二因子勞動地位認知由6個題目組成:7,9,10,11,12,14(勞動是光榮的;工人的勞動和科學家的勞動一樣光榮;將來做不了社會精英,我也甘愿當普通勞動者;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勞動只有分工不同,而無貴賤之分;勞動是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α系數為0.766。
第三因子勞動觀念由3個題目組成:2,6,13(有了錢就不用勞動;體力勞動就是吃苦受累;勞動會耽誤學習),α系數為0.667。
3.勞動價值觀各維度差異性檢驗結果
對男女生、獨生與否以及不同戶籍在勞動價值觀各個維度上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只有男女生在這三個維度上的差異有顯著性,勞動認知t=-2.522,P=0.012<0.05,勞動地位t=-5.270,P=0.00<0.05,勞動觀念t=-2.799,P=0.005<0.05,女生在這三個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說明女生對勞動價值的認同度高于男生,結果如表2所示。
對父母不同學歷、不同月收入、月消費、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勞動價值觀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勞動價值觀和大學生父母學歷、月收入及月消費無關,但不同年級的勞動價值觀在三個維度上的差異有顯著性。具體來看,大二和大四的學生在勞動認知上的認同度高于大三,大二的學生在勞動地位、勞動觀念的認同度上高于大三和大四,結果見表3。
(四)大學生志愿活動動機量表及差異性檢驗
1.志愿活動動機量表基本統計分析
基于參加志愿活動動機,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社交能力”(M=4.23)和“個人的綜合能力”(M=4.0),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打發(fā)時間”的認同度最低(M=2.41),具體結果見表4。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男女生在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積累經驗,增強未來就業(yè)的能力”“關注弱勢群體,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對志愿活動感興趣”上差異具有顯著性,女生在這些題目上的得分高于男生。
2.志愿活動動機量表因素分析
志愿活動動機探索性因素有一道題目的共同度小于0.3,在后續(xù)分析中將其刪除(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提高社交能力),提取3個因子,累計貢獻率73.22%。
因子一遠景性動機由4個題目組成,分別是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積累經驗,增強未來就業(yè)能力;關注弱勢群體,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和對志愿活動感興趣,α系數為0.825。
因子二獎賞性動機由3個題目組成,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獲取志愿時長,獲取課外學分,為了評獎評優(yōu),α系數為0.865。
因子三佛系動機由2個題目組成,參加志愿活動是因為朋友參加,是為了打發(fā)時間;α系數為0.609。
3.志愿活動動機量表差異性檢驗
不同性別、獨生與否以及不同戶籍的大學生在志愿活動動機三個維度上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只有男女生在遠景性志愿動機上的差異達到顯著性,t=-3.418,P=0.001<0.05,女生的遠景動機高于男生,如表5所示。
不同年級、父母不同學歷以及不同家庭月收入在志愿活動動機上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家庭月收入與志愿活動動機無關。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志愿活動遠景動機上差異有顯著性。具體來看,大二的學生在遠景動機上的認同度上高于大三和大四,如表6所示。父親學歷是大專的大學生在遠景動機上的認同度高于父親學歷是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和本科的大學生,父親學歷是初中及以下的大學生在遠景動機的認同度高于父親學歷是高中(中專)和本科的大學生,父親學歷是高中(中專)的大學生在遠景動機上的認同度高于父親學歷是本科的大學生。母親學歷是初中及以下的大學生在遠景動機上的認同度高于母親學歷是高中(中專)、大專和本科的大學生,母親學歷是大專的大學生在遠景動機上的認同度高于母親學歷是高中(中專)和本科的大學生,母親學歷是高中(中專)的大學生在遠景動機上的認同度高于母親學歷是本科的大學生。
(五)大學生整潔度量表
大學生的整潔情況由3道題目組成,由學生自評其能否保持書桌、床鋪和衣柜整潔,選項為五級計分,從“從不”到“總是”。分析結果顯示,抽取1個因子,累計解釋方差為68.77%,這3個題目的α系數為0.773。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女生整潔度高于男生,城鎮(zhèn)學生整潔度高于農村戶籍的學生,文科生整潔度高于理科生。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整潔度和獨生子女與否、父母學歷、家庭收入和月消費無關。
(六)校內外義務活動和志愿時長
大部分的學生每學期參加校內義務勞動為1~3次,有45.6%的學生未參加過校外義務勞動,接近半數的大學生參加校外義務勞動為1~3次。見表7。
(七)相關分析
采用person相關探索勞動價值觀、勞動動機及勞動實踐之間的關系,結果見表8。勞動認知(r=0.342)、勞動地位(r=0.385)與勞動遠景動機呈現顯著性正相關,勞動觀念與宿舍清潔度顯著性正相關(r=0.305),遠景動機與校內外義務行為顯著性正相關(r1=0.276,r2=0.254),校外義務行為和志愿時長正相關(r=0.328)。
三、結論
(一)當代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
研究發(fā)現,當前大學生贊成學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能夠充分認知到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勞動本身的價值與意義,也熱愛勞動,對勞動認知與看法也比較積極正面,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3]118 [4]98。大部分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勞動教育課程,且最希望勞動教育課程以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實踐性形式開展,說明當前學生更側重于親身實踐、有獲得感的勞動教育,而不是停留在單純的理論說教教育層面。高校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開設符合學生需求的勞動教育課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提高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研究還發(fā)現,許多大學生相信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大部分從事有償勞動是為了獲取生活費,其次才是為了鍛煉和充實自己,這與鄭銀鳳(2016)[2]77的研究結果一致。當今大學生的勞動初衷轉向現實化、個人化,愿意主動嘗試力所能及的助理、家教等工作,通過勤工儉學賺取經費,滿足個人的消費,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學校可以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促進他們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并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他們終身發(fā)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研究還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參加志愿活動是為了“提高社交能力”和“個人的綜合能力”,且不同學歷背景、不同月收入、不同性別、戶籍、獨生與非獨生、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在志愿時長上的沒有顯著性差異,服務時長和學校是否有硬性規(guī)定無關。此外,勞動觀念越正面的學生參加校內義務勞動次數越多。這說明,在新時代背景下,全國各地掀起志愿者之風,志愿活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通過開展志愿活動來進行勞動教育,是未來勞動教育課程的趨勢之一。
(二)勞動價值觀差異性
大學生在不同性別、戶籍、獨生與非獨生、不同年級的勞動價值觀念上存在差異。女生的勞動價值觀和男生的勞動價值觀存在差異,女生的勞動認知、勞動地位和勞動觀念高于男生,這一結論與理論預設一致,與鄭銀鳳(2016)[2]92的研究結果一致。自古以來,勤快都是女性的形象代言詞,女性更熱衷于參加勞動。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避免性別上的勞動觀偏失。獨生與否、學生戶籍所在地在勞動認知、勞動地位和勞動觀念上無顯著差異。這一點與之前研究不同,鄭銀鳳(2016)發(fā)現90后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的勞動價值觀積極[2]109,究其原因可能是調查群體不同,鄭銀鳳調查的是90后,本研究中的群體是接近00后。其二,群體所在的地域不同,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可能也未必同。不同年級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存在差異,表現在大二和大四的學生在勞動認知上的認同度高于大三,大二的學生在勞動地位、勞動觀念的認同度上高于大三和大四,這也提示學校在勞動教育課程安排上需要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
(三)不同因素下的個人衛(wèi)生整潔度差異
女生整潔度高于男生,城鎮(zhèn)學生整潔度高于農村戶籍的學生,文科生整潔度高于理科生。整潔度與獨生子女與否、父母學歷、家庭收入和月消費無關。這一結論與理論預設一致。大學生的整潔度以本人的主觀勞動態(tài)度為主,因為大學生的衛(wèi)生生活習慣已基本養(yǎng)成,較少因外界因素而改變。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愛勞動的價值觀應該從小培養(yǎng)。
(四)勞動認知、動機與行為
大學生的勞動認知及勞動地位觀念越正面,他們參加勞動的遠景動機越高;大學生的勞動觀念越積極,他們的宿舍也越整潔,大學生的遠景動機越高,他們參與校內外義務活動的次數越多。因此,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勞動觀念,有利于提高他們參加勞動的遠景動機及保持整潔,促進他們更多地參與到校內外義務活動之中。
四、建議
(一)定期開展勞動教育課程,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
高校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勞動教育課程,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將勞動教育與專業(yè)實踐課程、思政課程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資源,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實現 “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5]7高校通過加強勞動教育,不斷完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
(二)凝聚勞動教育文化,營造良好勞動教育氛圍
高校應該凝聚勞動教育文化,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培養(yǎng)大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和勤于動手的能力。學??梢酝ㄟ^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新媒體宣傳欄目,對身邊的典型勞動人物代表、專業(yè)相關的模范事跡進行宣傳,以增強大學生對勞動人物的尊敬之情,引導學生學習“勞模精神”,重視自己所學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應用,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為學生畢業(yè)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牢固基礎。
(三)多渠道挖掘高校勞動教育資源,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高校不僅要重視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文化的學習,還應加強大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和崗位。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促進大學生日常生活實踐,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深化校地合作,擴寬高校勞動教育實踐區(qū)域,通過多渠道建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實習基地,搭建學校-社會聯動式的勞動教育平臺。高校應結合產學研項目,加強與當地企業(yè)、中小學和其他用人單位的合作,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各種長短假期進行專業(yè)實習鍛煉,讓大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鞏固和實踐,提高自己的勞動實踐能力,踐行知行合一理念,促成良好勞動生活習慣的
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2]鄭銀鳳.“90后”大學生勞動觀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
[3]董璐弘,陳紅,高淳波.寧波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20(2):117-122.
[4]郝玉梅.大學生勞動價值觀調查分析與教育對策[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5):98-101.
[5]余彥峰.以勞樹德 以勞增智 以勞強體 以勞育美——銀川市閱海第二小學大力開展以“互聯網+教育”為依托的勞動教育[J].寧夏教育,2020(5):7-9.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7]王立國,李子晗.課程思政“三全育人”格局的構建[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01-103.
[8]王琳琳,韓冬雪,肖麗.人的解放——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主題[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21-29.
[9]汪先平,鐘壯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三大基礎”來源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1-9.
[責任編輯]甄欣
Investigation on Labor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UANG Xiaoxue,LU Xiaoqing,CAI Peiyu,CHEN Shaner,
CHEN Shuiting,LI Wanqin
(School of Education,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Guangdong,523808,China)
Abstract: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of labor education by using 296 sample from Guangdong Province.The aim was to learn more about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labor values,labor motivation as well as their labor behavi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d positive labor values.Female students had more positive labor values,higher labor motivation and much cleaner than male students.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abor cognition,labor status and long-term labor motivation.Labor concept was positive related to dormitory cleanness.Long-term labor motivation was positive related to voluntary behavio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There was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ary behavior outside the school and volunteer time.
Keywords:college student;labor education;labor motivation;labor behavior
[收稿日期]2020-10-20
[作者簡介]況小雪(1987-),女,安徽霍邱人,講師,心理學博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測量等研究;陸曉清(1999-),女,廣東茂名人,小學教育(師范)專業(yè)2018級本科生,主要從事教育研究;蔡佩瑜(1999-),女,廣東東莞人,小學教育(師范)專業(yè)2018級本科生,主要從事教育研究;陳珊兒(1998-),女,廣東河源人,小學教育(師范)專業(yè)2018級本科生,主要從事教育研究;陳水婷(1998-),女,湖南永州人,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2018級本科生,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及教育研究;黎婉勤(1975-),女,廣東東莞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教師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7YJC88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