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芝彩
[摘 要]互教互學教學模式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教學相長的實踐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構建了師生同生共長的課堂學習框架。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升,能更全面提升課堂學習質量。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當家做主、師生合作交流以及同伴互練等途徑,引導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關鍵詞]互教互學;教學情境;教學策略;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6-0034-02
新課程教學改革提倡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互教互學”從教師、學生兩個角度開啟了課堂學習的全新模式,構建了師生同生共長的課堂學習框架。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盡可能展開一些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通過師生互動或者生生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把握課本知識;同時,通過小組合作、集體討論、同桌互助等方式,營造課堂學習氣氛,促進學生更高效地完成本課時的教學任務。為此,我們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實踐,談一談“互教互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希望能更深入的剖析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走出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平淡無奇的教學情境起不到任何激發(fā)的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直觀的、新奇有趣又契合文章內容的情境,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理有效的情境,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性學習,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的欲望,從而達到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
比如,統(tǒng)編教材的《手指》一文,是豐子愷老先生的一篇散文,通過描寫手指來啟發(fā)學生明白淺顯易懂的道理。教學開始后,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五根手指。你仔細觀察過自己的手指嗎?你最喜歡自己的哪根手指?為什么?”聽了教師的提問后,學生都開始認真地觀察自己的手指,也開始積極思考五根手指中,哪一根才是自己最喜歡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我的拇指,因為我的拇指長得非常好看;也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我的食指,因為它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手指,經(jīng)常幫助我做很多事情。通過具體的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手指,引出今天課文學習的主題——手指,并成功引發(fā)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新課《手指》的學習中。這樣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手指與我們生活的有關信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當家做主,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
互教互學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日常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大多時候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這種學習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互教互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通過各種有效方式盡可能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思考。
比如,統(tǒng)編教材的《刷子李》一文,是一篇描寫江湖奇人異士的文章,重點描寫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術。經(jīng)過前面文章的學習,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方法已經(jīng)基本掌握。因此,這篇課文作為學生自主閱讀理解的文章,教師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閱讀實踐。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簡單閱讀課文,然后說出你心中的刷子李是一個怎樣的人?!焙芏鄬W生都能得出“技藝高超”這個結論。有了這個中心點后,教師嘗試采用“小老師”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通過提問或者合作討論的方式來挖掘出文章對人物描寫的重要內容。如,刷子李是一個技藝高超的手藝人,文章中哪些段落體現(xiàn)出刷子李的這些優(yōu)點呢?教師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說:“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小老師,你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這篇課文呢?”于是,有的學生提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主要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有的學生提出:“文章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還有的學生提出:“刷子李是一個奇人,那他的‘奇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根據(jù)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組織他們展開討論,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說一說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課文后的整體情況,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描寫手法對凸顯人物精神的重要性。這樣的自主閱讀、思考和總結過程,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在自主閱讀和思考中加深了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時,在針對各種疑問的合作交流和解答過程中,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三、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語文課堂中的互教互學,其實是學生之間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外,還應該運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借助成員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教學統(tǒng)編教材的《稚子弄冰》一文,就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整理一些與古詩有關的歷史資料,如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課堂交流。有的學生查閱到這首古詩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寫的;有的學生查閱到作者楊萬里除了課文中的這首古詩之外,還創(chuàng)作很多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如《宿新市徐公店》《舟過安仁》等;還有的學生查閱到這首詩是作者楊萬里以民俗活動打春牛為背景,描寫兒童喜歡的一種游戲活動。這些與古詩有關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作品等內容的交流分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而且也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于這首古詩的內容豐富有趣,充分展現(xiàn)了兒童的天真爛漫,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審美特點,所以在學習完整首古詩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內進行復述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古詩的內容。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不僅讓學生自主地整理收集課外知識,將自己掌握的拓展性知識傳遞給其他人,而且還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交流,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同伴互教,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互教互學的教學模式,除了小組合作之外,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方式——同桌之間的互助互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時需要及時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時,同桌之間的互助合作交流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對統(tǒng)編教材《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按一般的流程應包括古詩詞的朗讀背誦、重點字詞的理解以及古詩思想情感的掌握等。這些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讓同桌之間組成合作互助學習小組,互相檢查這首古詩的朗讀背誦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同伴出現(xiàn)朗讀、背誦錯誤或者不熟練的情況,就可以進行監(jiān)督改正,以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在重點字詞意思的理解環(huán)節(jié),同伴之間可以進行隨機提問,及時檢查對方對古詩詞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古詩出現(xiàn)的“朝”“舍”兩個字,同桌可以通過互相提問的方式,檢查同伴是否掌握它們的正確讀音和具體含義。除此之外,在課后作業(yè)批改以及其他課文內容的練習中,都可以采用同伴互教互學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監(jiān)督促進作用。同伴的互教互學方法,通過小范圍的合作學習,將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監(jiān)督權下放到其他學生身上。這種互為監(jiān)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作用。他們不僅在監(jiān)督他人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也在監(jiān)督中重溫了課堂所學知識。
總而言之,互教互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是一次大膽的教學嘗試。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以課堂主人翁的姿態(tài)進入課堂學習中。無論是師生之間的互教互學,還是生生之間的互教互學,都徹底改變以往語文課堂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需要深入探索互教互學模式的運用技巧,盡可能地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提供多元化的課堂互動活動。我們應堅守以生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讓語文課堂變成一個氣氛活躍、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天地。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