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能夠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和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沉淀,實現(xiàn)真正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作文的教學往往不盡如人意,存在著多個方面的問題?;谶@一點,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中運用新思想、新策略實現(xiàn)教學。本文主要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新思想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缺乏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更是缺少寫作興趣和熱情,其原因是多個方面的。而作文作為小學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作文的教學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促進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融合作文教學的新思想針對如何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作文教學展開探討。
一、作文教學的價值觀:從人文分離走向人文合一
部編版《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指明,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其中,語文部分的寫作教學而言,也就是語文的工具性的展現(xiàn),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入手寫作、為什么要寫,怎樣去寫等等,從而實現(xiàn)作文的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語文作文的教學復雜性,要基于為什么寫作這一點之上展開作文的教學,進而促進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優(yōu)化。再次,基于教學目標基礎之下,培養(yǎng)學生作文寫作技巧,提高學生寫作興趣,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在語文作文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往往忽視了作文的人文性,始終將作文的工具性放在主要地位,例如說在寫作“戰(zhàn)勝脆弱”這類作文時,往往有學生為了追求作文分數而編造父母傷亡、自傷自殘等故事,寫作“助人為樂”這類作文時,往往會編造生活當中不曾發(fā)生過的事情,以完成作文任務。這種作文的寫作,就導致學生缺乏人文性,長期如此,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十分不利?;谶@一點,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就要貫徹“為做人而作文”的寫作觀念,在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有機融合對學生道德觀念、文化品位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學會積極借助生活當中的健康素材展開作文寫作,實現(xiàn)作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二、作文教學的本源觀:從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
本源,指的就是事物產生的根源所在,作文寫作的本源,來源于實際生活還是作文設定的主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文教學觀念。生活本源指的就是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生活展開深入觀察和體驗;立意本源指的則是引導學生圍繞作文主題尋找相關寫作素材,展開作文的寫作。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更多的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會更加傾向于從立意本源的理念展開作文的教學,對于學生作文思路、布局、語言、情感等都有一系列的模板,因此很多學生都會為了寫作符合作文立意的文章和隨意編造。
例如說對于“一件反映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事”這一作文寫作當中,教師往往沒有做到引導學生深刻剖析主題,結合實際生活展開寫作,而是往往硬性的要求學生展開寫作,這就導致了學生在作文當中會常常出現(xiàn)空話、假話,故事內核強行與作文主題扯上關系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不高。
部編版《語文課程標準》當中則指出,作文的寫作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悉心觀察生活,從而能夠將自身的真情實感充分的表露出來。也就意味著,作文的教學要回歸到生活本源當中。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拓展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使學生學會走出課堂,走進實際生活,在生活當中汲取語文知識。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當中所發(fā)生的人、物、事、景,通過對生活素材的融合,才能夠表達更為真摯的情感;其二,要做到對學生表達生活的積極鼓勵,在學生寫完之后,再展開啟發(fā)和引導;其三,也要注重立意和生活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作文寫作當中的兩者兼顧。
三、作文教學的主體觀:從教師中心走向學生主體
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作文的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教師出示主題,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寫作的方式,而是應該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擬題、自主構思,使學生在作文寫作實踐當中逐漸掌握作文寫作技巧。從而改變當前學生寫作脫離實際、缺乏寫作興趣、命題作文的作文教學現(xiàn)象。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擬題的能力。很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作文寫作,原因在于小學作文的寫作往往是命題作文,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嚴重缺乏作文寫作興趣和熱情,此時,教師就可以將作文寫作的主動權轉移至學生手上,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內容自主擬定作文題目,鍛煉學生擬題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作文寫作興趣。
其二,將作文的指導重點放置于拓展學生寫作思路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上面。傳統(tǒng)作文教學當中,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要么教師給定題目之后,不給予學生指導,導致學生無從下手;要么就是教師提供范文,組織學生模仿,為學生作文寫作列好提綱、學生只需填寫內容。以上方式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導致學生始終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之下學習作文寫作?;谝陨蠁栴},也就應該注重對學生作文思路的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兩個方面的內容之上。
其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作文的修改,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參與到作文寫作當中,例如說通過自改、互改、共同修改等方式。
四、作文教學的評價觀:從甄別選拔走向學生發(fā)展
最后則是作文教學的評價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評價目的,避免作文的過度甄選。且也應該優(yōu)化作文評價標準,避免使用同一個標準評價所有作文;對于評價過程而言,也要做到避免僅僅考慮作文的優(yōu)劣,而是要對于學生寫作過程當中所采用的作文思路、引用的作文素材、抒發(fā)的情感思想等方面加以評價??梢哉f,作文的教學評價目的,并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生學習目標的考查,也是對學生是否在不斷進步和教師教學過程的考查。在作文評價當中,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優(yōu)化:
其一,評價過程應該更加系統(tǒng)的考查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例如說是否在作文寫作當中融入了更為真實的情感和生活中的真實素材,是否做到了獨立的構思等等;其二,評價主體也應該由單向評價轉變?yōu)槎嘞蛟u價,則是將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實現(xiàn)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進而實現(xiàn)不斷超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自己的作文寫下評語,或者是學生之間展開相互評價,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共同成長;其三,評價標準之上,要注重自我參照,即引導學生展開自我比較,而避免學生之間的對比,這種評價方式更為靈活的同時,可以促進學生的更好提高,并實現(xiàn)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
可以說,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中融入新思想,采取新策略展開教學,無論是對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還是學生觀察、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邱麗輝.淺析小學四年級語文作文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2]楊秀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法應用分析[J].科技風,2020(04).
[3]丁一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的實踐思考[J].傳播力研究,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