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沛育 楊斌 劉瓊
本文以《有趣的周長變化》為例嘗試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應用FEG未來課堂等信息技術開展幾何教學。筆者將本單元的三節(jié)課進行重新架構,設計出四節(jié)課,即《認識周長》《有趣的周長變化》《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玩轉周長》,前兩節(jié)課目標指向周長概念的建立,后兩節(jié)課指向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及練習,其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從FEG教師端進入資源庫,打開《有趣的周長變化》文件夾,調取預先上傳的演示動畫。
師:從前,有一個地主,他雇了一個長工。過年了,長工向他討要一年的工錢,地主非常吝嗇,就是不想掏錢出來,怎么辦呢?地主想了一個辦法為難長工,請看視頻(地主敘述道:你可以劃走一些土地,但是,要讓我的地周長不變)。
設計意圖:筆者把本課的幾個研究活動設計成“愚地主三難長工”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賦能路徑:采用FEG未來課堂進行動畫演示,利用提前設置的圖片隱藏、透明等功能,將12塊土地的問題抽象成與周長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經歷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的過程。
科學探究,發(fā)展素養(yǎng)
本節(jié)課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①有12個正方形(如下圖),如何取走幾塊,使圖形的周長不變?②有12個正方形,如何取走幾塊,使圖形的周長變長?③有12個正方形,要使圖形的周長變短,至少取走幾塊小正方形?
1.下載素材,明確要求
教師在云平臺資源庫中準備可以無限復制的原圖,請學生仔細閱讀活動要求:①四人一組在平板電腦上進行操作,可以用“小剪刀”“小鉛筆”等工具,剪一剪、描一描。②仔細觀察圖形變化前后的周長,尋找兩個周長之間的聯(lián)系,探究過程用平臺錄屏方式記錄下來傳至云資源庫中。③將小組認可的作品用剪刀剪出并上傳到資源庫中,在集體交流環(huán)節(jié)進行分享交流。
2.匯報交流,提煉方法
教師從資源庫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小組作品,并讓該小組學生上臺進行展示,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質疑、互動交流,明確研究圖形周長變化的一般方法,為后續(xù)探究活動二、三的開展奠定基礎。
設計意圖:比較變化前后的周長,一定是先從整體入手,找到兩個圖形的周長,發(fā)現(xiàn)不變,再尋找、確定和比較變化的邊。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使周長不變,應該在哪里去除方塊;周長變長,都是在哪里去除的;周長變短,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由此,加深學生對周長的概念的理解,積累實踐經驗和思維經驗。
賦能路徑:教師利用FEG未來課堂的Talk功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小組探究過程用平臺的錄屏功能記錄并傳至云資源庫,多媒體直觀地為學生的學習掃清障礙,以便將此方法應用到后續(xù)解決其他新問題中。
3.應用方法,深度探究
探究活動二是結合活動一的結論,進行合情推理并驗證使長方形周長變長的方法。學生應用環(huán)節(jié)一學習到的比較的方法來開展探究活動二、三,并總結周長變長和變短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鞏固和應用探究活動一中學習的數(shù)學方法,進一步刻畫周長的含義,了解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賦能路徑:進一步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找變與不變的數(shù)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
優(yōu)化反饋,提高效率
在練習階段,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選擇題、判斷題和操作題作為訓練的基本類型,在訓練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反饋功能,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精準的統(tǒng)計,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設計意圖:利用題目的微妙變化引發(fā)學生的觀察和思考。
賦能路徑:利用FEG未來課堂的數(shù)據(jù)反饋和統(tǒng)計功能,迅速掌握學生答題的正確率,方便精準指導錯誤學生,提高練習的效率,鞏固學習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