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明
【摘要】作為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此外,教師還要利用語言文字的思想性,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將德育滲入到知識的教學中。本文將從課堂的教學和實踐活動這兩個方面對低年級學生的德育滲透進行剖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無痕德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教育?!币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將德育滲入到知識的教學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直觀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因而,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宜采用具體的事物,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筆者將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兩個方面對低年級學生的德育滲透進行剖析。
一、以課堂為陣地,滲透德育
在語文教學中,筆者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抓住每一個契機,隨時隨地滲透德育。同時,根據(jù)語文教學中拼音、識字和閱讀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拼音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教師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將教材中的育人資源融入,把握住教學的教育契機,再適當?shù)剡M行德育。如,在教學yi、wu、yu時,筆者是這樣吸引學生注意的:早上,聲母哥哥y、w和單韻母 i、u、ü一起在公園里玩耍。它們一起玩游戲,一起唱歌,玩得好高興?。〉搅税?,要回家了,大y哥哥拉著小i往回走,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yi;小u也跟著大w哥哥一起走回家,它們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wu;公園里只剩下ü了,它不會回家,就大聲地哭起來:“嗚——嗚——”,他的哭聲傳出好遠。大y和小i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聽到外面的哭聲,大y一拍腦袋說:“你看,我們怎么把小ü給忘了呢,我們趕緊去看看?!贝髖跑回去一看,正是小ü正大聲地哭呢。他急忙拉著他的手說:“小ü,小ü你別哭了,我?guī)慊丶?,好不好?”小ü聽了很高興,他用手擦掉眼淚,破涕為笑了。這就是整體認讀yu。這就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yu的故事。同學們,筆者們也要像大w和大y一樣,關愛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看到年齡小的小朋友們摔倒或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要積極幫助他們。這樣,學生們在學會這3個整體認讀的同時,也有了關愛弱小,幫助弱小的思想。這樣的無痕滲透,讓學生掌握了拼音,也讓學生從小形成了關愛他人的品德。
(二)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我們學校處于鎮(zhèn)郊外,學生見聞有限,但他們可愛、善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認識“美”這個字時,筆者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的特點,有的學生會說:“上面是一個‘羊字沒尾巴,下面是一個‘大字?!庇械膶W生會說:“大口吃掉羊的尾巴?!边@時,筆者隨機點撥:古代人可以吃的東西比現(xiàn)在少,當時羊作為餐食,味道很美。那現(xiàn)在什么是“美”呢,同學們能說說嗎?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學生說:“穿著整齊就是美?!庇械膶W生說:“熱心幫助別人就是美?!庇械膶W生說:“熱愛學習就是美。”還有的學生說:“舉止文明也是美?!薄淌依锬阋谎?,筆者一言,學生都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受到了美的教育。
(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低年段的課文蘊含許多育人的素材,如,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州謠》、滲透著古人高貴品質的《端午粽》、尊敬教師的《一株紫丁香》等。教師可以依據(jù)教材的不同內容,再結合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tǒng)教育等。
1.通過朗讀滲透德育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边@就說明了朗讀的重要性。學生在朗讀的同時豐富了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一些生動有趣的課文,可以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彩虹》一課時,筆者就充分利用朗讀來滲透德育。在教學中,通過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通過對重點語句的誦讀,讀出詩句的美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純真的想像世界。同時,通過默讀、分組讀、背誦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關愛家人的美好感情。
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德育
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不能單純地通過讀來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問題,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讓學生在尋求答案的同時,又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看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七夕和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熱鬧場景,然后設計以下問題:這是什么節(jié)日,有什么習俗?請同學們讀讀文中相關的句子。通過讀課文來認識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體會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讓學生產(chǎn)生熱愛和贊美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3.在表演中滲透德育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在教學中,筆者采用“演一演”的方式吸引大家的興趣。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在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入體會后,筆者讓學生都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飾演長尾巴的小猴子、短尾巴的小兔子、尾巴像傘的小松鼠和尾巴彎的公雞、尾巴扁的鴨子和尾巴最好看的孔雀。動物角色的出現(xiàn)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大增。這樣,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進入各種動物角色,體會到“比尾巴”的樂趣,同時激發(fā)對動物的的喜愛之情。
4.在作業(yè)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還可以通過課后的作業(yè)。作業(yè)有多種形式,可以是閱讀資料,可以是作畫,可以是觀察、交流等。比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我多想去看看》一課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說你的心愿,可以搭配圖片。等到作業(yè)交流時,他們展示對應的圖片,有的說:“媽媽的家鄉(xiāng)在廣西,我多想去桂林看一看?!庇械恼f:“炎熱的夏天,我多想去杭州看一看西湖。”有的說:“冬天的時候,我多想去哈爾濱滑雪?!庇械恼f:“我想去上海,在迪士尼公園游玩?!边€有的說:“我多想去臺灣的日月潭看一看?!薄瓦@樣,通過這個簡單的作業(yè),學生們通過圖片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遼闊和壯麗,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完成德育滲透任務。
二、以課外實踐活動為動力,推動德育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內容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不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把德育落實到日常社會生活中。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但如今有許多學生,在家長的無條件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保護弟弟和妹妹,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教師,筆者充分利用課文中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學習了《媽媽睡了》這一課后,筆者在班上開展“我為長輩獻愛心”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幫長輩做做家務,給他們唱一首歌,也可以是給他們倒水,陪他們聊天,等等。并把這項活動在班隊課上進行匯報交流,學生不但學會尊敬父母、關心長輩,還體會到關心別人后的快樂心情。
總之,教師要找出語文教學中豐富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開展德育,同時,可以把德育融入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養(yǎng)成學生從小心中有祖國、心中有社會、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情操。
責任編輯? 鐘?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