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6月在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實施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作為參照組,于2020年1月-6月在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實施團隊管理模式作為實驗組,比較護理質量及科室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護理質量較好且各科室對實驗組管理模式的滿意度較高,P<0.05。結論在該科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及各科室對消毒供應室滿意度。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團隊管理模式;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17-01
消毒供應室作為醫(yī)院的特殊科室,為各個科室提供無菌物品、敷料及醫(yī)療用品等,該科室是預防及降低院內感染疾病發(fā)生的重要科室[1]。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加上該科室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工作人員要面對環(huán)境污染、疾病污染及意外等危害的影響,易增加護理人員的心理及生理負擔,從而降低工作效率,導致在護理管理中出現(xiàn)忽視細節(jié),使護理質量降低,對該科室管理水平造成較大的影響[2]。因此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院內感染的發(fā)生及確保患者的安全意義重大[3]。本文分析在該科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的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9年1月-6月在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傳統(tǒng)管理模式作為參照組,于2020年1月-6月在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作為實驗組,參照組有10名工作人員均為女性,年齡32-45歲,平均(38.23±2.26)歲,學歷:本科5名,大專3名,中專2名;實驗組有10名工作人員均為女性,年齡33-46歲,平均(38.26±2.28)歲,學歷:本科6名,大專2名,中專2名。兩組一般資料一致,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根據(jù)科室的規(guī)章制度及要求對污染的醫(yī)療器械實施清潔、消毒及滅菌等,由科室負責人對突發(fā)事件進行處理。
實驗組采取團隊管理模式,(1)組建管理團隊,由科室護士長、護理人員、醫(yī)院感染部門及質控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管理團隊,熟悉科室的工作流程及質量評價方式,并在研究前開展培訓計劃,使工作人員能更好的運用消毒供應的相關知識及技能;(2)確定主體并分析存在的風險,本次研究為提高科室工作質量為主體,并查閱相關資料及以往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并通過團隊成員集中討論的方式,從人員、技術、危險品管理及無法控制的因素等方式予以分析,人員因素主要考慮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長、技術能力、工作量及狀態(tài)等,技術因素:考慮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及維修等情況;危險品管理:危險性較高的污染物品的回收及清潔消毒滅菌等;不可控因素主要考慮物資的供應中斷、可能出現(xiàn)的醫(yī)療沖突及法律糾紛等;(3)優(yōu)化策略,對于該科室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優(yōu)化,①故障設備未及時維修養(yǎng)護,需記錄儀器的保修時長并查看維修的情況,對設備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相關管理人員需登陸儀器保修平臺查看設備的維護情況及各個科室所反饋的信息,加強儀器的檢修維護工作,及時將受損零件更換,確保儀器設備能正常運行;②清洗質量不合格,規(guī)范器械清洗流程,將常規(guī)器械使用全自動清洗消毒儀器實施清洗,對于腹腔鏡等貴重器械采用手工清洗,充分拆開并采用高壓水槍沖洗管道,以避免污染物體的殘留,確保器械的清洗質量,科室護士長要不定期的抽查器械的清洗質量;③滅菌質量不合格,首先檢查蒸汽發(fā)生器的運行情況,查看壓力表及管道閥門有無異常情況,若出現(xiàn)故障需及時進行保修,每日工作結束后需將排水閥打開進行排污處理。后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及技能的培訓,規(guī)范滅菌操作流程,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科室護士長需加強監(jiān)督管理,不定期對器械的消毒滅菌情況進行檢查;④環(huán)境管理,對消毒供應室各個區(qū)域均建立達標標準,地面每日均需要清潔,機臺、地面等均需選擇適應濃度的消毒液進行處理,并定期開展衛(wèi)生檢查;⑤物品管理,對輔助材料需要規(guī)范消毒,滅菌,做到一用一處理,對使用頻率較低的器材,在清洗完成后單獨存放并進行紙塑包裝,滅菌并做好標識,標明時間、效期及責任人等。
1.3 觀察指標
(1)根據(jù)本院自擬護理質量評分表評估護理質量,每項總分均為10分,分值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
(2)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評價各科室對消毒供應室的滿意度,選擇我院32個科室,總分為100分,分值與科室滿意度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護理質量
實驗組護理質量較好,P<0.05,見表1。
2.2 比較科室滿意度
各科室對實驗組管理模式的滿意度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與器械清潔效果有直接聯(lián)系,醫(yī)院若能合理控制這方面的風險,則會顯著降低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風險,從而能確保醫(yī)護人員及患者的安全[4]。因此需加強消毒供應室的工作管理,采取科學的評估方式分析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實施改進,以降低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5]。
本次研究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得到較好的效果,可使護理質量顯著提升,且能提高各科室對消毒供應室的滿意度。團隊管理模式是通過分析以往該科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醫(yī)院的影響,通過經(jīng)驗總結及參考相關文獻并結合團隊的討論,從各個方面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6]。該種管理模式能使護理人員能更深刻的認識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護理計劃改進提供科學指導。本次研究通過對儀器設備保養(yǎng)不及時、清洗質量不達標及滅菌效果不合格等問題實施改進,采用全自動清洗消毒機能使清潔質量提高,降低護理人員職業(yè)損傷的發(fā)生,同時對設備的工作質量進行定期檢查,確保清洗工作的有序進行[7]。加強清洗步驟及護理操作,對復雜的器械進行手工清洗,避免管腔內有污物殘留,同時需加強安全檢查流程,加強設備的養(yǎng)護。此外加強環(huán)境管理及物品管理,能確保消毒供應室環(huán)境衛(wèi)生達標,確保消毒及滅菌工作的質量,從而能有效降低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團隊管理模式得到較好的效果,可使護理質量及各科室對消毒供應室的滿意度提高,從而使工作人員及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薛麗,張輝.品管圈在提高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管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8,35(2):399-401.
[2]鐘桂萍.分層護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20,45(8):1124-1126.
[3]王海瑩,劉歷夏,樊華,等.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醫(yī)院消毒供應室精密儀器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9):160-162.
[4]梅暉.護理安全管理在提升消毒供應室服務質量中的應用價值[J].貴州醫(yī)藥,2018,42(11):1407-1408.
[5]劉淑華,桑艷艷.持續(xù)質量改進聯(lián)合層級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4):70-72.
[6]潘文慧.全程質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3):389-391.
[7]王翠肖. 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質量持續(xù)改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