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文章簡述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內涵,并從情境導入、活動組織、方法傳授、習慣培養(yǎng)和思維延伸五個方面探討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路徑,旨在積極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成長空間和發(fā)展平臺,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讀寫結合;核心素養(yǎng);語文學科;教育目的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046-02
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基石,長期以來,我國將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位置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相應的政策,旨在積極改善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提高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青少年階段是學生多項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培養(yǎng)提出的全新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建立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體系。下面從幾個方面對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一、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內涵
語文教學合理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感知閱讀和寫作的協(xié)同性,懂得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經驗,以寫作為渠道實現溫故知新。第一,語文教學靈活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而創(chuàng)新思維恰恰是創(chuàng)新人才最本質的內涵。以讀寫結合為媒介,語文教學環(huán)境將發(fā)生明顯變化,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良的學習空間和成長環(huán)境。第二,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互分割的兩個“孤島”,但長期的教育經驗表明,閱讀和寫作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兩項基本能力。語文教學合理應用讀寫結合教學策略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框架的限制,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既相互融合,又獨立存在,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第三,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有利于課程目標的落實、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課堂效益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期望,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水平優(yōu)化教學規(guī)劃,調整教學設置,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反思能力,能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具人性化特征,能夠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路徑
1.情境導入
青少年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情境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掌握出現的生字,結合有關詞語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趯W生的認知水平,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在教學之前利用互聯(lián)網廣泛搜集與圓明園相關的視頻資源、圖片資源和音頻資源,然后制作教學課件,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進行展示。展示內容可包括圓明園內“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獅子林”和“圓明園遺址公園”等景點,讓學生通過觀看景點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學習課件,能夠基本掌握圓明園建筑物分布位置,了解圓明園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另外,教師還可通過語言引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比如,可以問學生:“你們去過北京嗎?誰能說說北京有哪些讓你難忘的地方?”“你喜歡圓明園嗎?圓明園有哪些景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生活中的積累陳述個人對圓明園的印象,建立對《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進行深入學習的基礎。
2.活動組織
通過情境導入,學生已經對《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形成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了有效發(fā)揮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組織相關活動。比如,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布置小組閱讀任務。學生初步完成閱讀任務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競爭性閱讀活動??蛇x取《圓明園的毀滅》中的某個自然段作為競爭閱讀內容,小組成員既可單獨參與競爭閱讀活動,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競爭閱讀活動,最終以閱讀情感豐富、語言流利的小組為獲勝小組。這樣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可以大大提高,能夠利用競爭意識完成閱讀活動。為提高活動組織的公平性,教師可在班級內進行公開投票,評選出閱讀效果最好的小組并給予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這樣,可以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3.方法傳授
從知識層面和實踐層面來看,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能夠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以《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讀寫教學為例,教師在前期教學中通過組織活動可使學生帶著較高的熱情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在后續(xù)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該階段的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能夠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了解圓明園的歷史。讓學生通過閱讀書籍、報刊或者網上收集資料等方式,了解圓明園毀滅事件全貌,記錄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情形,做好筆記摘錄,并記錄自己的真實情感。在這一任務的支持下,學生不僅能夠對《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再次進行深入閱讀,還能夠以書寫的方式進行閱讀內容整理。
4.習慣培養(yǎng)
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明確閱讀和寫作的關系,繼而合理開展學習性寫作、評論性寫作和模仿性寫作活動,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通過寫作發(fā)散閱讀思維,實現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培養(yǎng)是讀寫結合教學的主要策略之一,以下對其進行舉例說明。
教師通過《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前期教學,使學生具備了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堅實的學習基礎?;陂喿x與寫作的關系,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和閱讀習慣。比如,《圓明園的毀滅》第二、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對圓明園的歷史地位進行了高度評價。教師可提出“文中的哪些句子高度評價了圓明園”“這種評價有什么依據”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和思考,理解并想象詞語描繪出的圓明園景物特點,明白其中所流露的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并帶著這種情感繼續(xù)之后文章的閱讀。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讓學生談一談“為什么說圓明園是歷史的象征”,讓學生理解句子中的因果關系,以任務布置的方式讓學生用“因為……所以……”造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思維延伸
思維延伸階段是學生將閱讀體驗轉化成文字的重要階段,教師可讓學生談一談“你認為圓明園美在哪里”,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描繪詞語的意義,讓學生“說一說如果現在圓明園還一如當初的樣子,進入到園內,你會看到什么景象”。要通過對《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建立對圓明園的建筑、歷史的認知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圓明園的特殊地位。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在前期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布置寫作任務。比如,在精讀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時,可提出問題:“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灰燼”中的“化成了灰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以此為主題,寫一篇自己的感想。另外,《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在方位轉換上具有較高的寫作借鑒價值,教師可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掌握從一種景物開始逐步承接轉換的景物寫作方法,讓學生進行仿寫,促使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實現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
總而言之,基于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生本”教育思想,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位置,通過情境導入、活動組織、方法傳授、習慣培養(yǎng)和思維延伸等策略,有效實現讀寫結合教學,滿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洪秀.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2]李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
[3]王永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0(06).
[4]潘炫.小學高年段基于“語文主題學習”的讀寫結合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