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夏天里的成長》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選擇各種各樣的事物描寫出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讓我們感受到夏日的生機與活力。教學時,教師應以課后習題為思路,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表達的,然后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深入思考作者是怎樣從多種角度體現(xiàn)這一段中心意思的,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有意義的語文活動,以讀促寫,落實能力訓練。
關鍵詞:成長;教學設計;圍繞中心;多種角度
中圖分類號:G4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2-0067-02
引? ? 言
《夏天里的成長》一文中,作者選擇了不同的事物描寫了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讓讀者感受到夏季的特點。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能體會到如何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者選取不同事例來表達中心思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使他們確定從哪些方面或選取不同材料來表達文章主題,并列出提綱,思考表達方式,進而為他們的習作做好準備。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世間萬物在夏天里的成長。
(2)通過抓中心句,體會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夏天里的成長。
(3)通過編寫提綱,嘗試從不同方面表達中心思想。
二、教學過程
(一)詩意話夏天,引出成長
師:三個季節(jié)的積累,一個季節(jié)的噴發(fā)。同學們,猜猜這是什么季節(jié)?
(學生討論并回答)
師:夏天是一個噴發(fā)的季節(jié),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一個迸發(fā)力量的季節(ji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夏天里的成長》。
設計意圖:本文是一篇清新優(yōu)美的散文,以余光中先生的詩句“一個季節(jié)的噴發(fā)”引出課題,切合“成長”這一主題,初步營造詩意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進入正文學習做好鋪墊[1]。
(二)順意讀夏天,感受成長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盡情感受夏天里的成長。
(2)“能讓你感受到夏天成長的地方遍布全文,但所有的內容都圍繞著一個意思,是全文的哪一句呢?”由此引出“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學生在讀一讀、找一找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發(fā)現(xiàn)了散文的特點,看似散亂,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意思,這就是形散而神聚。
(3)文章通篇都在寫夏天里的成長,但是第2、3、4自然段選材角度一樣嗎?找一找作者寫了哪些內容,用筆圈出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由此引出第2自然段圍繞動植物,第3自然段圍繞山河大地,第4自然段圍繞人。
(4)小結:作者圍繞“夏天里的成長”這一中心思想,從動植物、山河大地、人三個方面來寫,突出中心。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重點應立足習作訓練,引導學生學習文本的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特點。初讀交流,旨在讓學生初步感知與了解文本內容,以分散的狀態(tài)提煉出文本內容的中心,對文章形成整體感知,包括感知文章中心意思,了解中心與材料之間的關系,把握文章結構。
(三)立意品夏天,領悟成長
1.品味學習第2自然段,感受動植物的“成長”
(1)以第2自然段為例,讓學生感受夏天的成長。瀏覽第2自然段,找一找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作者圍繞中心句是怎樣寫出動植物生長迅速的呢?請學生選擇最有感觸的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甚至一個字,在旁邊做出批注。
【預設1】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長出幾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聽聲音,在叭叭的聲響里,一夜可以多出半節(jié)。
①“一天”長“幾寸”,一寸多長呢,“一夜”長“半節(jié)”,真是讓人驚喜呢,請你讀出這種驚喜之情。
②作者除了用眼睛看,還在用耳朵聽,如這“叭叭”聲讓我們一下就想到了什么?竹子、高粱都在飛快地生長,這是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除了用眼睛看、耳朵聽,還可以用鼻子去聞,用手去觸摸,用身心去感受,這種多種角度的描寫讓畫面變得立體了。
③植物長得這么飛快,這就是——引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預設2】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
①“昨天”“今天”“明天”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連用,三個畫面瞬息閃過,仿佛跳躍到我們眼前。
②生活中你有關注到迅速生長的動植物嗎?請你仿照句式來說一說。(學生仿說)
③植物一天一個模樣,這就是——引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預設3】
一塊白石頭,幾天不見,就長滿了苔蘚;一片黃泥土,幾天不見,就變成了草坪菜畦。鄰家的小貓、小狗、小雞、小鴨,個把月不過來,再見面,它已經(jīng)有了媽媽的一半大。
①原文“幾天、個把月”讓人感受到短時間內驚人的生長變化。
②這么短的時間內什么發(fā)生了變化?由白到綠、由黃到綠,色彩的變化。由小到一半大,大小的變化。鮮活的生命,多么有趣。
③動植物鮮活的變化,這就是——引讀“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3)作者把夏天動植物這一幅幅成長的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夏天能寫的生物不計其數(shù),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呢?這些動植物都是夏天里成長最迅速的,是人們熟悉的典型事物。
(4)小結:作者選擇了許多素材,從畫面、聲音、色彩、形態(tài)、大小等方面進行了描寫,突出了中心思想。
2.初步學習第3、4段,感受山河大地和人的“成長”
(1)在夏天里,動植物都在生長,還有誰也在成長呢?引讀——“隨著太陽威力的增加,溫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長”。
(2)為什么沒有生命的鐵軌和馬路也會長呢?物理小知識,夏天溫度高,鐵軌受熱膨脹,把縫隙填滿了;柏油馬路表面的瀝青溫度高,路面發(fā)軟,看上去好像變高了。
(3)成長是驚人的,有生命的動植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河大地,夏天里都在成長,那么人也是一樣——引讀最后一句“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4)和學生聊成長,引出文章主旨,希望青少年也能像這世間萬物一樣,在成長的黃金期不斷增長知識和本領。
作者由最常見的生長速度最快的動植物,寫到不易關注到的事物,范圍越來越廣,再引申到人的成長。三個方面層層遞進,生長的內涵逐漸飽滿。
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重點品讀第2自然段,發(fā)現(xiàn)構段形式,交流理解作者在寫動植物迅速成長時,從聲音、顏色、形態(tài)等多種角度進行描寫。通過朗讀和語言品味,學生能體會語言的靈動性和深刻含義。六年級學生不能僅停留在內容層面,更需要理解文本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認識到文章三個方面的遞進關系,感受文章立意。
(四)達意延夏天,收獲成長
(1)學生借助提綱,理清散文脈絡,在寫作時也能學著列提綱。
(2)教師讓學生思考:“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你想到了什么中心詞?”之后,教師以“生機勃勃”為例,出示材料:萬物生長的大地、勞動的田野、歡聲笑語的校園、滿天的繁星、圍著火爐夜話……
(3)請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說說理由,并讓學生思考“能有順序地填入提綱嗎?”提示:由景到人,逐步深入。
(4)學生以萬物生長的大地為例,思考自己想寫什么?
(5)教師出示示例,讓學生分析哪一句更適合放到作文中。
出示句子:①兩岸的垂柳在微風的吹拂下擺動著綠色的連衣裙,煥發(fā)出無窮活力,就連米粒大的葉芽也挨著擠著,生怕沒有位置。(充滿生機,有生命力)②小溪邊有一排楊柳,纖細纖細的枝條不規(guī)則地交錯著,多么柔軟。風拂過,有高有低,似在蕩秋千,享受著世間的悠閑自由。(柳樹的柔軟悠閑,自由自在)
小結:我們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知道了圍繞的思想中心,不僅要選擇典型的材料,還要從多種角度表達思想中心。
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學生在細讀文本后不斷發(fā)散思維,這是一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表達的過程。以“春的生機勃勃”為主題,嘗試遷移運用;學習列提綱,將立意逐步延伸具體化;在實踐中學會選擇合適的素材,圍繞中心思想從不同方面來表達。
三、教學小結
《夏天里的成長》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圍繞中心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從動植物的生長、山河大地的生長和人的成長三個方面進行描寫,層層遞進。教案將“詩意話夏天,引出成長”“順意讀夏天,感受成長”“立意品夏天,領悟成長”“達意延夏天,收獲成長”四個部分串聯(lián)。開篇以詩句導入課題,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后找出中心句及圍繞中心句描寫的三個方面。重點品讀第2自然段,交流理解作者在寫生物迅速生長時,從聲音、顏色、形態(tài)等多種角度進行描寫。學生通過朗讀和語言品味來理解文本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認識到文章三個方面的遞進關系,感受文章立意。最后以“春的生機勃勃”為主題,讓學生遷移運用,學習列提綱,在實踐中學會選擇合適的素材,學會圍繞中心思想從不同方面進行表達。
結? ? 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案,應注重學生的課堂生成,尊重學生的個體化解讀,同時要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則,讓拓展訓練更扎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泉堂.站在素養(yǎng)高度為習作教學開辟新路徑:以統(tǒng)編版六(上)“習作單元”為例[J].教育視界,2019(18):61-64.
作者簡介:朱少君(1993.3—),女,江蘇常熟人,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