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萍
摘 要:非連續(xù)性文本具有十分明顯的實用性特征和實用功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被廣泛運用。然而,由于非連續(xù)性文本存在相對獨立性,概括性較強,小學生成功完成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有一定的難度。文章對如何成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進行研究,認為應以文本為主體對學生進行多維引導,使學生學會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獲得良好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策略;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5-0108-02
語文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好語文課程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有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币灿腥苏f:“得閱讀者得天下。”由此可見,閱讀能力是學生最重要的素養(yǎng)之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是語文閱讀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難度更高,但對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有重要作用。那么,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迅速提高閱讀效率呢?現(xiàn)結合《故宮博物院》一文做簡要探析。
一、通讀文本,把握整體信息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加強閱讀教學,尤其要讓學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能力。由此可見,新課標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視。
非連續(xù)性文本又稱“間斷性文本”,相較于具有敘事性、文學性的連續(xù)性文本而言,它是由邏輯、語感不嚴密的段落層次構成的閱讀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圖表、圖解文字、目錄、說明書、廣告、地圖和索引等內容。由于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相對獨立性,不完整的結構語言,在編排上涉及多個信息板塊,這些板塊之間銜接性較強,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連接各板塊之間的信息,全面把握文本內容及其內在之間的聯(lián)系。
在閱讀設計上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默讀和輕聲朗讀等方式進行通讀,整體把握不同文本材料的信息,以形成系統(tǒng)的概念,為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文本作準備。在通讀文本時,要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同桌交流討論,結合教師介入問題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比如,在講解《故宮博物院》一文時,教師會讓學生先默讀課文,在閱讀的同時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由幾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又以什么形式進行說明?學生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了文章包含的四大板塊:說明性文本、故事、官網截圖和平面圖。此時,教師再結合這四大板塊的特點進行分析,讓學生迅速了解這四大板塊在文本表達上的微妙作用,形成初步表達能力。緊接著提問:這些板塊都著重介紹了哪些信息?引導學生通過作比較、圈畫中心句等方法進行閱讀。閱讀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通過通讀文本,學生初步形成了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并能游刃有余地統(tǒng)領全局。
二、結合文本,提取有效信息
什么叫有效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時,那些對回答問題有幫助的信息就是有效信息,這些信息常常直接顯露在各板塊的文本當中,對有效閱讀作用極大。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選擇性地對相應文本進行閱讀,要根據(jù)不同任務有針對性地提取信息,甚至通過跳讀、選讀等形式,抓住關鍵信息進行分析。對于語文教材中優(yōu)質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材料,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充分挖掘,結合文本內容,指導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
非連續(xù)性文本概括性較強,對于缺乏社會經驗、認知能力不足的小學生而言,在閱讀時,提取有效信息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注意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和方法。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實踐中,因為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面的不同,對事物的理解有各自的看法,所以文思不一。在閱讀教學中,只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教會學生根據(jù)閱讀目的,以問題為導向,概括性地、有針對性地提取相關文本信息,才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例如,在《故宮博物院》課文導讀中布置任務——為家人制訂故宮一日游計劃,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圍繞這個任務,應針對四個板塊有選擇地進行篩選。在四個板塊中,板塊一、板塊三和板塊四較能說明問題,要選擇閱讀,板塊二可暫時放棄。同樣,在板塊一的閱讀中,要針對閱讀任務選擇第二、第三部分內容進行細讀,第一、第四部分只需簡要瀏覽即可。在設計參觀路線圖時,要選擇沿著中軸線,按從南到北的順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有目的地提取那些表示瀏覽順序的句子。如“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這樣,學生閱讀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回答問題時才能言之有物,真正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回歸文本,深入剖析信息
非連續(xù)性文本存在相對獨立性,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從關聯(lián)角度進行引導,讓學生結合閱讀策略展開閱讀實踐,深入挖掘非連續(xù)性文本固有的內涵。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通過回歸文本抓住重點內容進行品讀是深入理解非連續(xù)性文本的一個重要策略。
教師應選取文本中的非連續(xù)性語文閱讀教學素材,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本中的相關信息,提煉信息的關鍵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設計的,教師要善于從教材文本中選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材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行有效的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能力,并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師要通過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非連續(xù)性文本材料,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學習課文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可以提問:“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的?看了這些介紹,同學們有什么樣的印象?”使學生能細讀文章,找出文本中的關鍵詞,并分析理解已經提取出的信息,圍繞教師的問題進行合理表達。只有深入文本,反復品讀體悟,才能深入理解文本,文盡意達,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